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87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肌肉转染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CD151基因在大鼠后肢缺血模型中促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的作用。方法分别包装携带有CD151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CD151,rAAV-GFP)。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大鼠左下肢肌肉注射局部转染rAAV-CD151,对照组注射rAAV-GFP(1×1010pfu/只)。基因转染2周后行股动脉切除术建立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通过后肢皮肤温度测定、后肢血管造影和缺血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检测,观察缺血肢体血管再生和评价血运重建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缺血肢体局部CD151的表达。结果股动脉切除术4周(基因转染6周)后,实验组大鼠缺血后肢平均皮肤温度为(32.92±0.63)℃,对照组为(31.22±0.87)℃;后肢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实验组缺血侧血管评分平均为(2.56±0.37),对照组平均为(1.57±0.39);实验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为(609.00±83.89)/mm2,对照组为(517.00±70.65)/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缺血侧肌肉组织CD151表达为对照组的2.96倍。结论局部高表达CD151基因能够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能力,促进缺血器官的血运重建和功能恢复。CD151将为缺血性疾病的血管再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2.
主动脉夹层(AD)是循环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内分离其中间层,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我院及同济医院2003~2006年对26例急性AD患者成功施行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即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VE),近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HOMOCYSTEINE, an amino acid with a sulfhy-dryl group, is an important intermediate product inthe metabolism of methionine and cysteine.Homocysteine itself, however, does not participatein the synthesis of protein products.1 Epidemiologicstudies by Wilcken et al. were the first to charac-terize homocysteine (Hcy) as an independent risk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2 This observationhas been confirmed by subsequent studies whichhave correlated Hcy levels and the risk of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相似文献   
94.
目的:了解青岛港中老年人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分布特点,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于2000-03以山东青岛港年龄40岁以上中老年职工394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①调查表:一般情况(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及婚姻等情况)、既往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个人史(如吸烟史、饮酒史)及家族史等。②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血压的测量,心肺查体。③心电图检查。④血液学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分析、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血肌酐等)。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断标准:按照整个体检人群75%的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分组标准,即17μmol/L为分界点。高于此分界点为高总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总同型半胱氨酸的分布特点及传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调查纳入3940名,男2937名,女1003名;平均年龄(53&;#177;9)岁。3940名入选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分布范围为2.53~115.77μmol/L。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的几何均数:男性为14.98μmol/L,女性为11.33μmol/L,男性高于女性(P〈0.001)。②各年龄组男性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女性(各组P〈0.05);年龄〉60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男、女均高于年龄〈60岁组(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肌酐清除率和心脑血管疾病史是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危险因素。 结论:①青岛港中老年人群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年龄、性别差异。②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肌酐清除率和心脑血管疾病史。  相似文献   
95.
与皮质激素相关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质激素性高血压病(Adrenocorticalhyperten sion)[1],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或与配体结合障碍而继发引起的一组高血压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还有有一些少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如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高血压、表征性盐皮质激素增  相似文献   
96.
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心律失常肽浓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血清中抗心律失常肽(antiarrhythmic peptide,AAP)的放射免疫检测方法;观察心脏病患者血清中AAP分泌变化,部分阐明AAP分泌的影响机制,采用3-(4-羟基苯)丙酸-N-琥珀酰亚胺酯为连接剂,将^125I标记在AAP上,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AAP的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心力衰竭、心房纤颤患者血清中AAP的浓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AP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AAP的分泌与心肌缺血无关;血流动力学异常会导致AAP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97.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D151 in human atherosclerosed artery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 Western blot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CD151 in arterial tissues with atherosclerosis taken from 36 patients, including 26 cases who received bypass operation for peripheral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6 cases who died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expression of CD151 in normal artery tissues from 15 healthy organ donators were also measured to serve as contr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CD151 protein in atherosclerotic arteri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artery. In atherosclerotic arteries, CD151 expression was localized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in all tunica media and in partial subintima, while in normal artery, sparse expression was found in tunica media near adventitia.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 CD151 protein expression in artery is 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CD151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elated to VSMC. The expression of CD151 in human atherosclerotic artery depends on the extent of atherosclerotic damage, it's independent of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98.
实验性大动脉(包括股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研究溶栓、血管成形和许多药理学实验常用的模型。我们建立了一简单实用的直流电刺激诱导大动脉血栓形成的方法,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方法一、直视血管外膜电刺激法:杂种犬10条。12kg~15kg,日本大耳白免6只(2.1kg~2.5kg),雌雄不拘。以3%戊巴比妥钠作静注麻醉(1ml/kg体重),固定、去毛、常规消毒铺巾后、切开皮肤分离并游离脉动脉段约3cm,用4cm×4cm大小的乳胶膜将游离动脉段与周围组织隔开,将1.5cm×2cm大小的铜片成形…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我们测定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部分免疫指标。结果发现病人组IgM高于正常,E-玫瑰花结形成率减低,这些改变与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无关。作者复习有关文献后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初步探讨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00.
大动脉炎累及心脏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调查大动脉炎累及心脏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变分类及其性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1990~2002年间住院32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临床症状、心电图、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分析其心脏受累的类型及特点。结果 32例大动脉炎患者中有18例明显累及心脏,包括高血压心脏损害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25.0%),不同程度上冠状动脉的受累6例(18.8%),伴有扩张型心肌病2例(6.3%)。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心脏的影响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外,还有冠状动脉狭窄、瓣膜病变以及心肌病变,这些均能造成心脏功能的损害,影响病人的预后,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