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与LA-1株的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及抗体动脉变化。方法 在河北、广西两地5选择318名经甲肝抗体检测为阴性的易感儿童,按不同剂量程序及不同甲肝疫苗,分为6组,并在首剂接种后1、6、7、12、13月份分别采集血清标本,检测甲肝总抗体。结果 各组抗体水平均于再免疫后1个月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再免半年后抗体水平仍明显高于初免抗体水平;灭活于再免疫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了评价血源性乙肝疫苗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对上海市黄浦区1986年出生的并全程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和1997年出生并全程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对象隔年随访,采血测得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与本底值(1984—1985年乙肝病毒横断面调查)相比计算保护率。结果 16年间,血源性乙肝疫苗组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分别为0.47%、28.20%和1.18%,重组乙肝疫苗组为0.94%、12.85%和0.63%;血源疫苗组抗-HBs阳性率从89.72%下降到28.20%,重组疫苗组从93.72%下降到12.85%。两种疫苗的主要差别在于重组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在5~16年间均低于血源性疫苗,且下降程度(80.87%)大于血源性疫苗(61.52%)。结论两种疫苗虽然抗体逐年下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更加明显,但是两种疫苗的乙肝保护效果没有差异,提示血源疫苗和重组疫苗免疫后16年免疫效果良好,但血源疫苗组优于重组疫苗组,均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3.
规范化H_2株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考察提高满度后的规范化H2株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滴度为107.0TCID50/ml)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在正定县的3个乡24个行政村调查了1~7岁儿童,经询问调查和血清检测.共筛出3515名儿童为观察对象,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疫苗组在接种疫苗后观察临床反应并进行血清学随访.结果表明,该疫苗接种后3天内发热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免疫后2~3个月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达高峰,分别为94.9%~92.2%、131.3mIU/ml~126.2mIU/ml,免疫后6~12个月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呈平稳下降趋势。从而证实规范化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4.
疫苗时代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时代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抗体水平。方法于1984年、1999年分别采集上海市黄浦区(原南市区)1~49岁人群血清1540份和838份,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分析并比较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结果1999年横断面调查中,各年龄组HBV携带率与感染率较1984年各年龄组均有所下降,其中以免疫人群下降更为显著。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是控制及消除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5.
不同剂量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方法:对河北省正定县4个村166名6-8岁事先经血清检测抗-HAV阴性的易感儿童,按村分成4组,分别给予0.5、1、2及2剂经60℃3h灭活处理的甲肝减毒活疫苗(滴度为10^6.52TCID50)。并于接种后3、12、24、36及48个月采集观察对象血清,采用Abbott-IMx mEIA试剂检测血清抗-HAV。并对接种1剂、2剂活疫苗组免后4年部分血清检测中和抗体。结果:免后3个月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同疫苗滴度呈剂量效应关系。免疫各组抗体水平于免疫后3个月达高峰后逐年下降,12个月内下降较明显,12个月后下降缓慢。免疫后4年接种2剂活疫苗组抗体阳性率与GMT均高于接种0.5剂及1剂组。接种1、2剂活疫苗组部分经Abbott-IMx mEIA试剂检测抗-HAV阴性的血清检测中和抗体,其阳性率为60%及83%。结论: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与免疫持久性同疫苗的滴度有关,滴度为10^6.83TCID50的减毒活凤苗具有较理想的免疫原性及免疫持久性。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近期内不必予以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6.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的长期免疫原性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国产规范化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不同免疫程序的长期免疫原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筛检出甲肝抗体IgG阴性的6~9岁儿童156名,分为3组,各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均衡.甲肝疫苗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滴度为106.75TCID50.A组接种1剂甲肝疫苗,B组按0、6个月程序,C组按0、12个月程序分别接种2剂甲肝疫苗.A组于免疫后6、12、24、36个月,B、C组于第2针免疫后1个月、首针免疫后12、24、36个月定人随访采血,用美国Abbott公司ImxmEIA试剂检测甲肝抗体IgG.结果显示A组免疫后6~24个月的抗体阳性率88.6%~91.4%,GMT105mIU/ml~106mIU/ml,第36个月时阳性率80.0%,GMT99.20mIU/ml.B、C组的抗体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抗体GMT均在第2针免疫后1个月达到高峰,分别为1?204.63mIU/ml和3?463.21mIU/ml,从峰值到第24个月间,两组GMT分别迅速下降了59%和83%(为489.12mIU/ml和596.57mIU/ml);第36个月,分别缓慢降至459.68mIU/ml和506.23mIU/ml,较第24个月分别下降6%和15%.B、C组在2针免疫后,抗体水平始终显著高于A组,在第36个月,GMT分别是A组的4.6倍和5.1倍,阳性率(97%)亦高于同期A组(80%).甲肝减毒活疫苗0、6个月和0、12个月程序产生的高水平抗体免疫后呈先急后缓的下降趋势,但仍高于1针的抗体水平;免疫后3年抗体阳性率仍达97%和较高水平的GMT,预示着抗体有可能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47.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S)进行抗原性聚类与基因型聚簇的关联分析, 为疫苗设计的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76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 分析S序列的氨基酸进化情况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抗原抗体结合界面提取抗原表位并对序列进行三维空间结构模拟, 将提取表位与模拟结构两两配对计算抗原性距离, 构建抗原相似性聚类树。通过比较毒株对应的序列系统发育树和抗原相似性聚类树,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进化与抗原性的关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的系统发育树上不同谱系的毒株分别聚在相应的分支上, 其中Alpha分支与Gamma分支相距最远, 序列相似度最低;同时Omicron株的BA.1到BA.5分支聚在一起, 呈现出高度的序列相似性, 且与野生型毒株的距离较远。抗原性的聚类表明, Omicron株的5个谱系的抗原性聚集情况与序列聚类情况不一致, 并未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抗原性聚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S的抗原性聚类与序列聚类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而是更倾向于抗原表位的差异。疫苗设计中, 考虑抗原性位点差异特征的设计思路将会比基于家族谱系的设计思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8年抗体持久性,并与1针法进行了比较.方法 对农村1~7岁HAV易感儿童110人,接种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作为B组,选其中一个自然村的42名易感儿童作为A组,按0、2、6个月程序接种3剂疫苗,分别于免疫后1、2、6 7 8、12、24、36和96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HAV总抗体.结果 B组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后2~3个月,抗-HAV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达到高峰,分别为92.2%和126.2 mIU/ml,然后开始随时间下降.与之相比,按照0、2、6个月程序免疫的A组,抗体阳转率在第二针后即达100%,第三针后GMC达高峰,为2739 mIU/ml,A组的近期免疫效果甚至优于灭活疫苗;36~96个月B组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75%~71%和80~89 mIU/ml;与之相比,A组36~96个月的抗-HAV阳转率和GMC分别为100%和918.2~480.6 mIU/ml,显著高于B组.结论 接种3剂甲肝减毒活疫苗近期、远期免疫效果均高于一针法,三针法加强免疫取得了良好的免疫学效果,抗体持久性和预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0.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感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虽然核苷类(核昔酸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治疗已取得较大成果,但调动患者的免疫应答也是控制和治疗慢性乙肝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型(IC)治疗性乙肝疫苗自1988年获同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以来,已经历20年的历程,现将研究历程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