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5篇
预防医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分析2000-2008年四川省青海田鼠疫源地媒介蚤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统计分析四川省2000-2008年鼠疫监测工作资料.结果 青海田鼠疫源地存在蚤类4科10属19种,以细钩盖蚤为主(62.79%),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次之(30.90%);青海田鼠寄生蚤染蚤率和蚤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0月染蚤率及蚤指数较高,12月和3月则较低;可自然感染鼠疫的蚤类有3种(细钩盖蚤、直缘双蚤指名亚种和五侧纤蚤邻近亚种).结论 青海田鼠疫源地染疫动物和蚤类持续存在,应加强鼠疫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d the variant information on the indices regarding fleas from natural foci of Microtus plague in Sichuan epidemic area during 2000 to 2008.Methods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were used on the surveillance data regarding Microtus fuscus plague.Results There were 19 flea species identified and the share of Callopsylla sparsilis was 62.79 percent while the share of Amphipsylla tuta tuta was 30.90 percent on Microtus fuscus plague.The infection rate of fleas and the flea index were the highest in October and the lowest in December and March.Species as Callopsylla sparsilis,Amphipsylla tuta tuta and Rhadinopsylla dahurica vicina could naturally infect the Yersinia pestis.Conclusion Microtus fuscus plague could become epidemic when animals and flea species were infected.We should emphasis on plague monitoring program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正>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在我省羌族地区的流行情况尚无资料可查,1983年茂汶羌族自治县一羌族少女患中枢神经型布病,我们于1984年3月和1985年9月对发病地区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石渠县首次分离出鼠疫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指示动物牧犬血清鼠疫 F1抗体阳性时 ,为获得判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的最直接依据 ,1997年我们在四川省石渠县俄多玛乡进行了以收集自毙动物分离鼠疫菌为主要内容的鼠疫疫源地调查 ,共分离判定出疑似鼠疫菌 5 4株 ,经送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复判鉴定 ,确认鼠疫菌 5 1株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自石渠县俄多玛乡 15 0 km2 范围内的动物材料 14种 2 49份 (自毙动物 183份 ,其中青海田鼠 131份 ;活体动物 6 6份 ,其中青海田鼠 44份 )和巢土材料 2 2份。培养基为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生产干燥赫氏培养基 ,批号 97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机构从事鼠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为四川省今后鼠疫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级从事鼠疫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构成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共有鼠疫防止专业人员63人。所有从业人员中,平均年龄35.7岁,男性51人,女性12人,男女性别比4.25∶1;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共有29人,占46.03%;各级专业人员中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仅有1名动物昆虫鉴定和研究方面的人才。结论四川省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年龄、性别、民族构成比较合理,但缺乏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德格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状况。方法对喜马拉雅旱獭等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反间接向血凝试验(R IHA)。结果细菌培养检测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8份,分离鼠疫菌10株,细菌培养检测活体喜马拉雅57份,分离菌株2株;IHA检测旱獭血清56份、阳性1份,牧犬血清24份、阳性2份;RIHA检测组织悬液18份,阳性9份均为旱獭。结论从喜马拉雅旱獭分离出鼠疫菌,说明四川省德格县2009年正在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6.
1999—2000年四川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 ,地跨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 ,全省面积约 47万平方公里 ,人口 8千余万。我省作为疑似鼠疫地区开展鼠疫防治与监测的地区包括甘孜、阿坝两州 ,总面积 2 3万平方公里 ,有獭分布面积约 10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延伸部分。现已证实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本省西北部的甘孜州石渠县 ,属于四川、青海、西藏三省 (区 )结合部 ,全县总面积 2 .5万余平方公里 ,总人口 6万余人。1999~ 2 0 0 0年在石渠县、德格县、色达县、炉霍县、甘孜县、阿坝县、壤塘县、若尔盖县等 8个固定监测县按照《四川省鼠疫…  相似文献   
17.
旱獭和家兔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川西北高原地区石渠县的野生动物喜玛拉雅旱獭和川西平原地区广汉市的家兔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抗原 犬种布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及虎红平板抗原均由我室用 RM6 / 6 6参考菌株按文献 [1 ]自制 ,浓度为 15 0亿 /ml,使用时 1∶ 10稀释。“S”型 (光滑型 )布氏菌试管凝集抗原及虎红平板抗原购自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有效期内使用。1.1.2 血清标本 旱獭血清自石渠县野外捕获活旱獭心脏采血 ,自然分离血清 ,按 1.5 ml血清加入 1滴叠氮钠防腐保存。家兔血清 :广汉市肉类联合…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首次检出鼠疫菌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省从60年代初开始进行动物鼠疫调查,80年代中期在牧大中查到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多份,已提本省有染疫动物存在。为解决多年的困惑和疑虑,省地病办确定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俄多玛乡再次进行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于1997年5~9月开展为期4个月的现场疫源地调查研究工作。1疫源地情况 石渠县位于我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角,东经97°31’~99°15′,北纬32°20’~34°00’,与青海称多、达日、玛多和西藏的江达县接壤。境内地势高而起伏较小,为典型的匠状高原,平均海拔4 000m以上,气候干寒,霜…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了进一步了解弓形体在我省人畜中的感染情况,1985年我们继续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3市5县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抗原制备 (一)虫株传代:弓形体长宁株,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取20~25g小白鼠经腹腔接种虫株,3天后剖杀,注入腹腔PBS2ml,抽取腹水转种传代,不用时置液氮深冷保存。 (二)抗原处理:按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介绍的方法,抽取腹水、洗涤、胰酶消化、低温冻融而获得。 二、血球制备 (一)固定羊血球:采年青公羊血,常规处理后用2.5%戊二醛醛化1小时,洗涤后即为固定羊血球。  相似文献   
20.
1990~1995年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薛梅,汪立茂,付清培,蒋和柱,李富忠,王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早在50年代末即在我省得到细菌学证实,主要在甘孜、阿坝自治州各县流行,省内盆地及周边山区部份县畜间也有存在,遍布48个疫区县。自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