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的效果,为该类手术适宜的术后镇痛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进行单侧TKA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研究组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4、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次数以及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12、24、48 h静息和活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并且补救镇痛药曲马多的用量更少,术后3 d内,每天的最大VAS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P<0.05)。2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各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收肌管阻滞,建议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汪文静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3)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无瘤技术配合中的运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无瘤技术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然后采取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出院后的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施了循证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病死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很好的控制住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病死率,适合大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结束,三年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并分组,43例用优质护理的为观察组,39例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ITAQ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感染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对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促进作用,并将降低感染率,预防感染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CU接受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在采取气道强化护理时的效果.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选择我院78例ICU接受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和参照组(3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气道强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护理效果,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ICU接受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在采取气道强化护理时可显著改善护理效果,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智能配药机器人配制化疗药物对临床的影响.方法:配药机器人配药环境、配药速度、垃圾处理错误率、残余量、配药差错率、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与手工配药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配药机器人操作护士进行访谈,运用NVivo 8.0软件进行编码及分析.结果:配药机器人配药环境明显优于手工配药,垃圾处理错误率、配药差错率和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配药(P<0.05);配制速度在西林类药物配制中与熟练的护士配药速度相比,抽液精准度高、残余量少,比人工配药更稳定.结论:配药机器人配制肿瘤药物能提升病人用药的准确度、更好地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利于配药护士的职业防护、提升护士的职业幸福感;能正确处理化疗垃圾,减少化疗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分心木药材质量标准,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寻找质量差异性标志物,为分心木药材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X-Bridge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30 nm,建立不同产地分心木药材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分心木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产地分心木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6个共有峰,根据VIP> 1的标准,鞣花酸(4号峰)、落新妇苷(5号峰)以及未指认出的2号峰可作为衡量分心木品质优劣的指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模式可对不同地区分心木进行质量评价,这三种物质导致了分心木成分含量上的差异,即为分心木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通过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方法,能够较好地辨识影响分心木质量的标志性成分,可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