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肖谦  汪恕萍 《重庆医学》2003,32(8):1019-1021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肾脏AR活性变化对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维生素C治疗组(DT组).实验第9周检测肾脏皮质AR活性,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肾脏皮质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肾脏皮质AR活性明显升高, TGF-β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糖尿病+维生素C治疗组8周后肾脏皮质AR活性较糖尿病组明显降低,肾脏TGF-β1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糖尿病时肾脏TGF-β1 mRNA表达与AR活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钒酸钠类胰岛素作用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 (glucose transpoter type 4, GLUT4)与胰岛素刺激GLUT4易位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1组应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腹腔内注射,5 d后血糖大于13.5 mmol/L定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STZ-D大鼠),然后将STZ-D大鼠组及正常组再分为2组,加钒组隔日管饲0.4% 钒酸钠稀释液,持续4周后在麻醉情况下每组各一半大鼠在尾静脉注射5U /kg诺和正规胰岛素治疗,5 min后心脏抽取血液标本并提取心脏,应用Western blot 技术测定GLUT4蛋白表达.结果钒酸钠治疗使STZ-D大鼠血糖、甘油三酯、胰岛素降低,STZ-D大鼠心肌细胞膜GLUT4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53%),而钒酸钠与胰岛素合用治疗STZ-D大鼠可使心肌细胞膜GLUT4增加2.7倍.结论钒酸钠治疗STZ-糖尿病大鼠在不增加胰岛素释放的情况下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的效果,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膜GLUT4含量减少可能是引起心肌葡萄糖转运障碍及心功能下降的因素,钒酸钠治疗使胰岛素调节GLUT4转运易位增加致心肌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加强可能是某些降低血糖的机制以及改善心功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钒酸钠治疗增加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钒酸钠类胰岛素作用及骨骼肌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其作用中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180~250 g,随机分为2组,一组应用链脲佐菌素(55 mg/kg)腹腔内注射,5 d后血糖大于13.5 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另一组为正常对照鼠,然后将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大鼠各随机分为2组.加钒组隔日管饲0.4%钒酸钠水稀释液,对照组饮用0.9%生理盐水,观察基本指标变化,持续2周后在麻醉情况下迅速分离提取骨骼肌及血液标本,应用Western blot 和RT-PCR技术测定GLUT4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钒酸钠治疗糖尿病大鼠PG、TG、INS降低,糖尿病大鼠GLUT4蛋白和GLUT4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钒酸钠治疗糖尿病大鼠GLUT4蛋白和GLUT4mRNA表达增加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钒酸钠治疗糖尿病大鼠在不增加胰岛素释放的情况下具有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的效果,使降低GLUT4水平恢复接近正常,说明钒酸钠增加糖尿病大鼠骨骼肌GLUT4表达使周围组织葡萄糖摄取利用紊乱增加可能是降低血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波  蒋涛  汪恕萍 《重庆医学》2004,33(4):560-562
目的探讨肾小球系膜细胞中高葡萄糖对c-fos、c-Jun核转位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是否为蛋白激酶C(PKC)活化所介导.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5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组(25mmol/L D-葡萄糖)和d-α-生育酚预处理的高葡萄糖组.观察干预后24、48、72h原位PKC活性、c-fos、c-Jun核蛋白水平及细胞核MAPK活性.结果高葡萄糖负荷肾小球系膜细胞24h,原位PKC活性、细胞核c-fos、c-Jun蛋白水平及MAPK活性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48h后,原位PKC活性、细胞核MAPK活性及c-Jun核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但c-fos核蛋白含量在72h后降至正常水平.d-α-生育酚预处理可阻止高葡萄糖诱导的PKC激活,细胞核c-fos、c-Jun核蛋白高表达及胞核MAPK活化.结论高葡萄糖可诱导肾小球细膜c-fos、c-Jun核转位和细胞核MAPK活化,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d-α-生育酚可通过抑制PKC激活而阻止高葡萄糖对PKC下游核转位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及其相关分析;方法 采用心率功率谱分析测定701例糖尿病患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等。结果 糖尿病患心脏交感神经活性(SA),副交感神经活性(P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糖尿病患中AER增高组SA,PA明显低于AER正常组;糖尿病患SA,PA均与年龄、空腹血糖、GHbA1和AER呈显负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SA,PA减退,且与年龄增高,代谢控制不良和AER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红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 (Hb AGE)与肾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ELISA)检测 44只 12周和 2 8周病程的链脲佐菌素 (STZ) 糖尿病大鼠和 14只正常对照大鼠的Hb AGE含量 ,并测定尿蛋白 /肌酐 (Pr/Cr)比值及病程 2 8周时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GBMT)。结果 随着病程的延长 ,Hb AGE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与血糖和HbA1c呈显著性正相关 ,但与HbA1c的关系更密切。Hb AGE与肾小球组织AGE(GTE AGE)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6 86 2 ,P <0 .0 1) ,二者与尿Pr/Cr比值和GBMT具显著相关性 ;胰岛素和氨基胍可降低Hb AGE水平 ,减少尿蛋白 ,阻止基底膜增厚。结论 Hb AGE可作为AGE循环标志物 ,反映慢性高血糖和肾小球AGE含量 ,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时的肾脏改变 ,其水平长期增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胰岛淀粉样蛋白 (IA)是 2型糖尿病 (DM)人的胰岛特征性病理改变 ,其主要成分为胰岛淀粉样蛋白多肽 (IAPP) ,IA的形成可能与胰岛B细胞蛋白内切酶活性降低有关。临床研究提示IA沉积和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相关 ,在DM动物的发生过程中IA出现先于血糖升高。实验研究发现IA原纤维对胰岛细胞有毒性作用。此外 ,IA沉积还可减少胰岛血供和直接侵害胰岛细胞 ,损伤胰岛功能。因此 ,IA在 2型DM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待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链反应(RT-PCR)等技术,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将该疫苗注射入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治疗组(T组)和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预防组(P组)小鼠胫前肌内。定时测定小鼠血糖、胰岛素水平。于第四周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与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组(D组)进行比较。结果 (1)运用RT-PCR扩增技术,克隆胰岛素B链基因,构建成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2)在有糖尿病发病倾向小鼠发病前注射胰岛素B链基因后,其发病例数第2周为3只(3/10),第3、4周为4只(4/10),显著低于D组和T组;P组内预防有效者血中胰岛素水平与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糖尿病未缓解的小鼠病理变化和D组相似。结论 构建胰岛素B链基因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为1型糖尿病干预预防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和脑血流变化的影响。并与苯那普利作对比。方法:76例中度高血压病(EH)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硝苯地平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60mg/d,苯那普利组服苯那普利10-20mg/d,每日1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昼夜血压变化。监测动态血压同时,分别于6Am和4Pm2次测量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流脉动指数(PI)。选3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EH患者Vm明显低于对照组,PI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偶测血压(CBP)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而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24h血压和改善Vm、PI明显优于苯那普利组,相关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分别所测EH患者4Pm和6Am时Vm的变化程度(△Vm)分别与白昼平均血压(dSBp、dDBp)和夜间平衡血压(nSBp,nDBp)的改善程度(△dSBp,△dDBp和△nSBp、△nDBp)呈显著负相关,4Pm和6Am时所测PI的变化程度(△PI)分别与△dSBp,△dDBp和△nSBp,△nDB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是影响脑血流变化的重要因素,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更稳定地控制24h动态血压变化,从而更好地改善脑血流变化。  相似文献   
20.
皮质醇增多症如呈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有少数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统表现为突出者,则易延误诊断。本文对我院近20年来经病理确诊的34例皮质醇增多症特别对其中不典型表现者13例(占38%)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