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117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50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对相同辐照剂量下不同辐照次数处理模式时的辐照敏感性差异,为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采集志愿者外周血,分离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总剂量为300 mGy分别辐照6次(50 mGy/次)、3次(100 mGy/次)、2次(150 mGy/次),每次照射间隔24 h,每个剂量最后一次照射后24 h检测凋亡、增殖、周期、细胞因子。结果 与对照比较,经照射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在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T>CD3-CD19+B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量呈现上升趋势;100 mGy、1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CD19+B>CD3+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呈现下降趋势。50 mGy、100 mGy和150 mGy/次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Capture-R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与Capture-R法对600份临床患者标本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平行试验,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微柱凝胶法和Capture-R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7%(19/600)和2.83%(17/600),两种方法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分别为89.47%(17/19)和100.00%(17/17),两种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pture-R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微柱凝胶法检测水平,可有效检出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提高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3.
1963年尼雪俄考证实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存在于多种细胞膜上的多态性单链跨膜糖蛋白.后来将其命名为I型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l).CR1分子是补体C3b、iC3b和C4b片段的受体,与C3b的亲和力最强.它在红细胞膜上含量最多.约占总量的95%.1979年Fearon等[1]首次分离纯化出CR1分子.多年来,关于CR1分子的研究在结构、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本文旨在将国内外关于红细胞膜上CR1分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针对药物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流程。方法应用卡式抗人球蛋白法完成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DAT分型检测,应用药物致敏红细胞方法检测患者血浆内的药物抗体,分析患者的溶血及凝血指标。结果患者DAT阳性,分型为IgG+C3型,血浆内存在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抗体;患者用药后Hb从122 g/L下降至80 g/L,PLT从90×10~9/L下降至17×10~9/L;LDH从用药前189.5μmol/L上升至347.2μmol/L,AST从25.7 U/L上升至63.5 U/L;患者用药后PT从用药前的13.4 s延长到20.9 s,APTT从35.8 s最长延长到56.6 s,INR从1.19延长到1.8。结论患者因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发生针对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导致药物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并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性别、输血史、怀孕史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分析性别、输血次数、怀孕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及联合其他成分输注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应用该院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812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随机抽取抗体筛查阳性的87例患者,共1 247U血小板输注,抗筛阳性输注特殊配型血小板、抗筛阳性随机输注血小板、抗体筛查阴性随机输注血小板3种方式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3.104,95%CI:7.784~22.061)。性别(P0.05,OR=1.629,95%CI:1.236~2.148)、输血史、输注血小板类型(机采、去白、辐照)、血小板保存天数、同时输注红细胞(P0.05,OR=2.464,95%CI:1.053~5.765)、输注方式(特配)(P0.05,OR=0.576,95%CI:0.389~0.854)是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时,需配型输注,提高有效率;输血史影响抗体的产生;性别、输血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联合其他成分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均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为本市采供血机构招募街头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街头采血车无偿献血的9 408例街头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街头无偿献血者填写的《无偿献血登记表》中的性别、年龄、无偿献血时间资料,以及血液初筛结果中的血型结果,采用Excel软件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段、ABO血型,以及献血月份的无偿献血者人数进行统计.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013-2015年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及ABO血型构成比.结果 ①2013-2015年9 408例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中,男性献血者为6 327例(67.3%),女性为3 081例(32.7%),男、女性献血者比例为2.1∶1;2013-2015年无偿献血者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P=0.316).②本组无偿献血者中,以年龄为18~40岁青、壮年无偿献血者为主,所占比例为77.3%(7 271/9 408),年龄为>50~59岁的老年无偿献血者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2013-2015年,各年龄段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5,P<0.001).③本组无偿献血者中,O型、B型、A型、AB型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依次下降,分别为31.1%(2 928/9 408)、32.7%(3 073/9 408)、25.9(2 433/9 408)、10.3%(974/9 408).2013-2015年,各ABO血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73,P=0.347).④2013-2015年,每年3至5月为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的高峰期,而每年1至2月为街头无偿献血的低谷期,6至9月街头无偿献血人数相对稳定.结论 北京市街头无偿献血者以青、壮年献血者为主,街头无偿献血呈“季节性”变化规律.建立适应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特点的招募方法,在无偿献血高峰季积极组织各种献血活动,有利于推动街头采血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红细胞密度与天龄的相关性,不同密度红细胞所对应的平均天龄。方法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将全血红细胞分为6个不同密度的红细胞部分。测定不同部分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通过各部分丙酮酸激酶活性与全血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比值(Ratio)推测各部分红细胞平均天龄;测定各部分红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表达阳性率,来反映红细胞密度与衰老(天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红细胞比值,各部分红细胞平均天龄由低密度至高密度依次为11.5、466、3.87、4.6、80.5、102.2 d。随着红细胞密度的增加,PS表达阳性率也逐渐增高。结论不同密度的红细胞代表不同的细胞天龄,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可以分离出不同天龄段的红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天龄与功能的相关性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68.
献血45d后献血者部分生化和免疫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部分生化免疫参数的变化及其对机体功能恢复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生活、工作环境相同,饮食种类和运动量基本一致的献血者250名,年龄18—26岁,按血液采集标准步骤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其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CD3)、T辅助细胞(CD4)和T抑制细胞(CD8)浓度(数),45d后再次采集血液测定相同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献血前比较,所测定的献血后外周血中的生化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与献血前比较其浓度明显增加(P<0.05);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献血后CD3、CD4和CD8均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还显示献400ml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和总淋巴细胞数有高于献200ml者的趋势。结论献血能启动献血者机体应激反应系统,蛋白合成增加,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使机体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肝胆疾病患者术前贫血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肝胆科27 056例手术患者,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关检测指标,统计分析相关因素与术前贫血的关系。结果肝胆疾病患者女性术前贫血率高于男性,在各民族中回族术前贫血率(41.22%)相对较高,老年人术前贫血率(58.44%)、农民术前贫血率(37.43%)最高(P<0.05),各血型间术前贫血率差异较小;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术前贫血率降低,BMI<18.5的患者贫血率最高为59.44%;WBC、Plt、ALB、ALT、PT、APTT异常,术前贫血率(53.21%、46.11%、69.24%、43.22%、35.87%、34.76%)均升高(P<0.05);术前贫血患者住院天数>15 d的比例(轻度贫血:47.05%,中、重度贫血:58.95%)均高于血红蛋白正常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住院天数>21 d的比例(39.16%)最高;肝胆疾病患者术前中、重度贫血较轻度贫血少,主要为正细胞性贫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WBC、Plt、AL...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红细胞(RBC)、血小板(PLT)和新鲜冰冻血浆(FFP)的输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 on-pump CABG患者291例,根据患者输注RBC和FFP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输注RBC/FFP组、输注量RBC/FFP小于3U组、3~6U组和大于6U组;根据患者输注PLT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未输注PLT组、输注PLT 1U组和大于1U组,用以观察患者输血概况及性别,年龄和血液流变学资料分布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影响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RBC、PLT和FFP输注量的影响因素,选入的变量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中风、陈旧性心梗、心功能分级、>70%左主干狭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术前PLT、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主动脉颊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结果围术期输注RBC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术前Hb水平和体外循环时间;FFP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术前Hb水平和主动脉夹闭时间;PLT输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心功能分级、术前PLT计数、术前Hb水平和主动脉夹闭时间。结论 On-pump CABG患者围术期输血量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可通过用血量评估为临床申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