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根据不同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功能改变的情况,了解肺癌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改变及处理。方法 用日本minato AS600型肺功能仪测定81例肺癌患者的术前、术后通气功能。结果 术前肺功能状态,肺癌肺切除术范围及肺潜在代偿能力对术后肺功能影响极大。结论 全面估计疾病对肺功能影响,了解对侧肺功能的情况及全身状况,娴熟细心的手术技巧,恰当的麻醉处理等等,可减少或避免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术后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 I-TOF-MS技术)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用SELD I-TOF-MS技术检测33例诊断明确的胸水标本及部分相应血清标本。结果良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清标本蛋白信号无明显差别,但胸液标本有6个蛋白信号有差异;胸液中存在的M3945.52 Da、M8944.86 Da蛋白差异对渗出性胸液的良恶性判断有鉴别价值;漏出性胸液及其相应血清标本蛋白含量和成分差异较大,无分析价值。结论SELD I-TOF-MS技术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血乳酸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25例COPD急性发作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预后、转归情况。结果19例在病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其中入院时存在高乳酸血症13例,入院后新出现的高乳酸血症6例;余6例血乳酸水平始终正常。存在高乳酸血症的病例中,12例合并有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其血乳酸水平与7例无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患者血乳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15例生存病例与10例死亡病例在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病程中测得的血乳酸最大值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死亡病例在病情继续加重时血乳酸水平趋向正常。结论监测COPD患者血乳酸水平可提示合并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存在的可能,也可提示其预后,这对临床减少误诊误治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和常规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6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治疗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及一般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呼吸操训练.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血清白三烯、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白三烯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ENO含量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康复训练,尤其全身性呼吸操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7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导管组25例、穿刺组30组、引流组17例。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3种治疗方法,比较胸腔穿刺抽气、常规及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过程中并发症发生和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胸腔穿刺组进行治疗61次,另两组均治疗1次。引流组发生胸腔感染2例欠,出血1例次;导管组发生堵管2例次,经负压吸引和冲洗后恢复通畅,未发生胸腔感染。治疗后穿刺组呼吸频率(19.90±0.43)次/min,引流组(18.94±0.48)次/min,导管组(18.92±0.46)次/min分别低于治疗前的(23.57±0.60)次/min、(23.00±0.84)次/min和(23.64±0.6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局部瘦素及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将80例患者分为2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与经典治疗组各40例。采用酶链免疫方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及诱导痰瘦素(Leptin)、可溶性瘦素受体(sLR)、白细胞介素8(IL-8),并同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血气分析等,对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比较:Leptin、sLR、IL-8及血清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汉防己甲素治疗组Leptin、sLR、IL-8及血清CRP比经典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6±0.22,24.45±0.73,25.35±0.35,16.09±0.86)vs(7.76±0.19,28.97±10.11,19.99±0.97),P〈0.05或P〈0.01],诱导痰Leptin与血清Leptin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sLR、IL-8、CR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改善急性加重COPD患者的全身及气道局部炎症状态,同时下调瘦素、瘦素受体、IL-8、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47.
汪得喜  张辛 《临床荟萃》1996,11(21):979-980
高碳酸血症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常见的现象。经适当治疗病情缓解后,高碳酸血症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甚至消失。我们对1993~1994年间住院的58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并高碳酸血症患者进行了分析,以了解高碳酸血症的转归情况和意义及能提示高碳酸血症转归的临床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58例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53~84岁,平均70±6岁。病程3~30年,平均14±7年。气促史1~20年,平均7±4年,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要求。高碳酸血症是指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6.7kPa。肺心病诊断以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为依据。入院后给予平喘、祛痰、抗感染等治疗,50例(男  相似文献   
48.
脉冲震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在支气管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脉冲振荡法测定96例哮喘稳定期患者(哮喘组)及99例健康者(对照组)在吸入支气管激发剂前后呼吸阻抗的变化及下降率,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变化及下降率,并对2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吸入组织胺后哮喘组5 Hz和20 Hz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及差值(R5、R20、R5-R20)、20 Hz振荡频率时电抗(X20)、外周阻力(Rperiphery)及共振频率(Frequencys)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吸药后FEV1下降与R5、R20、Rperiphery、Frequencys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0.518、0.365、0.446。结论:脉冲振荡法用于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观察药物疗效的有用工具,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中等剂量青霉素(PG)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社区感染的疗效及反复使用抗生素对PG疗效的实际影响。方法:选择COPD社区感染患者102例,分为治疗前较少使用和反复使用抗生素的甲、乙两组。均予以中等剂量PG静脉滴注,3天内观察总疗效及两组疗效的对比。结果:本组总有效率76.4%,甲组有效率85%,乙组有效率34.3%(P<0.05)。结论:中等剂量PG治疗多数COPD社区感染患者是有效的,但反复无指症使用抗生素会明显降低疗效。  相似文献   
50.
抗胆碱能制剂在慢阻肺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人认为其对慢阻肺的气道扩张作用优于β2受体激动剂[1~3],为此,我们观察了27例中至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的慢阻肺患者吸入异丙托品(Atrovent)后气道扩张反应情况,并与吸入沙丁胺醇(Vent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