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突、横突间植骨融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45例胸腰椎骨折病人,随访1年至3年半(平均21.4个月),术后患者的骨折椎体前缘平均高度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创伤少等优点,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维持,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s)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注入病灶NBCA栓塞治疗脑AVMs,共369例。男159例,女210例,年龄4~75岁,平均32. 4岁。首发症状头痛头晕246例,癫痫发作48例,意识障碍(昏迷) 36例,肢体麻木16例,肢体无力(偏瘫)23例。AVM的直径1. 5~8cm,其中病变大于6cm者141例, 3 ~6cm者194例,小于3cm者34例。单支供血动脉58例, 2支108例, 3支以上203例。栓塞加手术切除巨大型脑AVMs27例。【结果】完全栓塞病变74例, 90%以上104例, 70% ~90% 129例, 50% ~70% 51例,栓塞<50%者11例。【结论】NBCA应作为栓塞治疗脑AVMs的首选材料。根据脑AVM的部位、大小以及供血动脉数,酌情选择血管内栓塞、手术切除、栓塞加手术切除、γ-刀或栓塞加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于颜色的整合,至今无法知道究竟是在哪里完成的,甚至至今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开展研究,为此,尝试运用了一种新的微秒级高精度刺激显示技术,通过被试对同时或以一足够短的时间间隔先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红、绿图案的观察实验,探讨颜色整合与感觉记忆的相关性。 方法:实验于2007-03-10在中南民族大学脑认知科学研究室完成。选择5名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受试者,均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正常,自愿参加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刺激是先后呈现相等时间间隔的红绿图形,要求被试观察自己看到何种颜色。在第二个实验中,刺激是先后呈现图片中左右两侧的不同颜色的图形,要求待被试透过隔板双眼融合时报告融合色。 结果:①实验一结果:当两幅图片的时间间隔为0~16帧(80 ms内),两幅图形可以融合成稳定的颜色;时间间隔在16帧以上时,呈现了2幅独立的图形。②实验二结果:通过刺激物先后呈现在注视点左右的两幅图片,不能融合为稳定的颜色,呈现的像为瞬态的。 结论:①颜色通过对照大脑三个记忆系统对信息的维持时间,确定红绿颜色融合成黄色是在感觉记忆中实现的。②颜色整合发生在双眼驱动细胞之前。③颜色在感觉记忆上整合。  相似文献   
34.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是一类视神经、脊髓和大脑同时或相继受累、以体液免疫为主要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与NMOS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抗IL-6受 体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作为治疗NMOSD的新型药物疗效较好.文中对IL-6-Tfh细胞介导NM...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中药人参、何首乌、生姜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斑秃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 取C57BL/6小鼠,脱毛9 d后注射环磷酰胺,在5 d后诱发斑秃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110只,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何首乌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人参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生姜提取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小鼠10只为空白组。观察脱毛小鼠毛发生长情况、毛囊组织情况,检测小鼠不同时间段给药前后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 何首乌、人参、生姜提取物能促进小鼠毛发和毛囊的生长。各剂量组均有升高小鼠皮肤温度的作用,其中生姜组对皮肤温度升高影响最明显。结论 中药人参、何首乌、生姜对斑秃模型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斑秃的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皮肤温度,进而改善脱毛区局部微循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能手术胰腺癌的1年生存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32例,男/女=20/12,年龄41~81(59.8±9.1)岁。胰腺癌病灶最大径20~60(39.3±9.6)mm,远处转移/无转移的患者18/14例。接受HIFU和/或化疗。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变化和生存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化疗与否、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有无差异(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1月,皮肤浅Ⅱ°烧伤者2例,经保守处理后1~2周愈合。伴有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症状的患者30例与术前比较,减轻的24例(80.0%),不变的5例(16.7%),加重的1例(3.3%)。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38.4%,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57.4%,中位生存时间12月;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20.8%,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时间为7月;无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49.2%,中位生存时间为12月;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胰腺癌患者均能安全完成HIFU治疗,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优于其它非手术治疗手段。辅助化疗能增加生存受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中央前房深度改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超、IOL-master、Orbscan及Pentacam四种不同仪器设备测量中央前房深度,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统计分析其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变化情况。结果 LASIK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结果与术前相比:A超、IOL-master、Orbscan及Pentacam四种不同仪器设备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09),A超测量的晶状体厚度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00)。LASIK术后6个月前房变浅与年龄、术前近视度数、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眼轴长度变化无关(均为P>0.05),与晶状体厚度增加呈负相关(P≤0.002)。Orbscan测量的LASIK术后6个月前房变浅与准分子激光切削区大小呈正相关(r=0.247,P=0.046)。结论 LASIK术后中央前房变浅与晶状体厚度增加有关,与检查设备成像系统的放大效应无关。LASIK改变了Orbscan在测量前房深度时的成像系统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联合应用基础胰岛素+盐酸二甲双胍片,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基础胰岛素治疗;观察组39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PG、2 hPG、HbA1c水平明显低...  相似文献   
39.
肿瘤进展通常与免疫抑制或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相关.免疫治疗可提高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且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是目前晚期食管癌研究的热点.食管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和抗体治疗.目前大量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以评价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以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已取得初步成功,为食管癌患者改善预后和生命质量带来希望.未来还需要对肿瘤异质性、疗效预测靶点、免疫治疗耐受等影响免疫治疗疗效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文题释义: 桥接系统双棒与混棒结构:桥接系统双棒结构类似于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方式为平行一侧骨面的偏心固定,但偏心固定可能导致纵向上固定减弱及横向上抗扭转降低,骨折端固定不牢靠而使骨折不易愈合,甚至内固定疲劳失效。桥接系统混棒结构为一根单棒固定骨折后,在其径向90°或135°处固定另一根单棒,实现非平面整体、立体固定,骨折端纵向上坚强固定,横向上抗疲劳性能强。 轴向压缩与径向扭转实验:轴向压缩实验是以3 mm/min的速度向模型两端施加轴向压力,观察轴向压缩屈曲载荷与骨折端位移的变化;径向扭转实验是以2 r/min的速度径向旋转,观察横向扭矩与角度变化。轴向压缩实验主要观察纵向上骨折端稳定程度,径向扭转实验主要观察横向上抗疲劳性能。 背景:桥接系统双棒结构为偏心固定,术后可能导致纵向上固定减弱及横向上抗扭转降低。 目的: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混棒与双棒结构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以40根短聚甲醛材料配对模拟人体长骨骨干模型20个,其中10个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混棒结构固定(混棒结构组),另10个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双棒结构固定(双棒结构组),对2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和径向扭转实验(每种实验各选择每组5个模型),观察2组的轴向压缩力与位移情况,以及横向扭转力与角度变化,记录各组曲线出现折点或趋于水平状态时的载荷即最大载荷,并计算屈服载荷。 结果与结论:①当轴向压缩屈服载荷≤2 000 N、产生相同位移时,混棒结构组所需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双棒结构组;当轴向压缩屈服载荷>2 000 N、产生相同位移时,双棒结构组所需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混棒结构组,并且双棒结构组最大轴向压缩屈服载荷大于混棒结构组[(2 420.60±5.67),(2 721.40±5.80)N,t=-82.885,P=0];②当径向扭转屈服载荷≤50 N•m、产生相同角度时,混棒结构组所需的扭矩小于双棒结构组;当径向扭转屈服载荷>50 N•m、产生相同角度时,混棒结构组所需扭矩大于双棒结构组,并且混棒结构组最大径向扭转屈服载荷大于双棒结构组 [(101.85±2.97),(85.41±2.82)N•m,t=8.985,P=0];③结果说明,桥接系统混棒与双棒结构纵向上均可坚强固定骨折,但混棒结构固定骨折更稳定、牢靠,更容易促使骨折愈合;混棒结构横向上固定骨折后,骨折端容易产生微动,符合弹性固定,并且最大抗扭转力及抗疲劳性能优于双棒结构,可防止因横向不稳定造成的桥接系统断裂。 ORCID: 0000-0002-0608-5303(汪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