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21篇 |
免费 | 645篇 |
国内免费 | 3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9篇 |
儿科学 | 107篇 |
妇产科学 | 36篇 |
基础医学 | 701篇 |
口腔科学 | 180篇 |
临床医学 | 1557篇 |
内科学 | 1047篇 |
皮肤病学 | 101篇 |
神经病学 | 584篇 |
特种医学 | 4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237篇 |
综合类 | 3278篇 |
预防医学 | 1484篇 |
眼科学 | 105篇 |
药学 | 1235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1105篇 |
肿瘤学 | 3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8篇 |
2023年 | 312篇 |
2022年 | 333篇 |
2021年 | 419篇 |
2020年 | 326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62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243篇 |
2015年 | 263篇 |
2014年 | 555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654篇 |
2010年 | 596篇 |
2009年 | 645篇 |
2008年 | 629篇 |
2007年 | 611篇 |
2006年 | 592篇 |
2005年 | 570篇 |
2004年 | 485篇 |
2003年 | 445篇 |
2002年 | 407篇 |
2001年 | 447篇 |
2000年 | 410篇 |
1999年 | 328篇 |
1998年 | 277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199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62篇 |
1991年 | 144篇 |
1990年 | 133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95篇 |
1987年 | 91篇 |
1986年 | 72篇 |
1985年 | 86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54篇 |
1982年 | 53篇 |
1981年 | 49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0篇 |
1965年 | 9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胚脊髓提取液对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胚胎脊髓提取液对鼠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方法 :用人胚胎制备脊髓提取液 ,其蛋白浓度为 2 5 0 μg/ml。脊髓运动神经元来源于E12~E15d的SD鼠胚。实验组加入提取液 ,不加提取液的为对照组。培养后进行各项活性指标的鉴定 ,用IBASRel2 0图像分析仪测量AgNORs染色的银染蛋白颗粒面积。结果 :实验组多角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突起较粗且长形成致密网络 ,其突起平均长度和生长指数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实验组嗜银蛋白颗粒成团块状或为散在于细胞核内的小银染颗粒 ,银染色面积明显比对照组增大 (P <0 0 5 ) ;实验组AchE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增加 (P <0 0 1)。结论 :人胚脊髓中存在有促进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生长、存活的内源性物质 ,且此种物质具有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rRNA的转录功能。提示脊髓内源性物质具有运动性神经营养因子活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比较研究10批不同产地槐米炒制前后对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槐米药材分别进行炒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 p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比较了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炒制后,10批槐米炒制品中的芦丁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槲皮素含量则明显升高;槐米炒制品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优于生品。结论不同产地槐米炮制后,由于槲皮素含量的普遍升高,导致了槐米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升高,表明槲皮素在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糖尿病疾病时选用炒制槐米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3.
94.
95.
恶臭假单胞菌致小儿败血症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儿女 ,2岁。因发热 ,皮疹 ,右颈肿痛 ,尿频尿急 4d来院就诊。次日出现呕吐 ,腹痛、腹泻及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既往健康。体检 :体温 40 3℃ ,重病容 ,神志清楚 ,精神萎靡。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 ,躯干及四肢散在红色丘疹 ,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 ) ,肝脾肋下未及。各关节无红肿及压痛。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Hb:88g/L ,RBC :2 98× 10 12 /L ,WBC :14 1× 10 9/L ,N :0 85 ,L :0 15 ,尿蛋白( ) ,潜血 (± ) ,白细胞 (- ) ,粪便常规红细胞 0~ 1/HP ,白细胞 0~ 3/HP ,血肥达试验 (- ) ,血吸虫抗体 (- … 相似文献
96.
肺癌中PCNA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简称PCNA)由Miyachi等于1978年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并命名,因其只存在于正常增殖细胞及肿瘤细胞内而得名,以后的研究发现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良好指标,因此近年来掀起了对PCNA研究的热潮,尤其在肿瘤方面[1~3]。1PCNA的特点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在细胞核内合成,并存在于细胞核内,为DNA聚合酶δ的… 相似文献
97.
98.
扁桃体与IgA肾病关系咨询调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 A肾病 ,196 8年 Berger学者最初报道为扁桃体病灶感染症代表性疾患之一。许多专科报道认为 ,Ig A肾病扁桃体摘除后有效率为 50 %以上。为了解耳鼻咽喉科以外医师对扁桃体与 Ig A肾病关系认识程度 ,采用 7项内容问卷 ,对 154名非专科医师进行咨询调查 ,回收答卷 93名 (内科 79名 ,小儿科 12名 ,病理科 2名 ) ,回答率为 6 0 .4 %。结果 :Ig A肾病预后预测最重视项目 ,回答肾组织损害度最多占 72 .0 %。Ig A肾病最有效治疗法 (药 ) ,选择最多是副肾皮质类固醇药 (73.1% ) ,扁桃体摘除术仅 1名。治疗效果判定最有用项目 ,回答最多为尿蛋…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应用溴隐亭、美多巴联合高压氧治疗无动性缄默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6例无动性缄默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溴隐亭、美多巴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的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GO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6个月后的G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应用溴隐亭、美多巴联合高压氧治疗无动性缄默症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单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本研究采用MSCT探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最佳形态学诊断标准.方法 纳入2008-07-2009-04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原发结直肠癌患者101例.采用64排MSCT行全腹增强扫描,测量患者区域淋巴结在轴位最大断面上的最大长轴直径(MLAD)和最大短轴直径(MSAD),并计算其直径比,获得定量的形态学指标,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各形态学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MSCT形态学表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以MSAD≥6 mm为诊断标准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PPV、NPV;以直径比=0.9为分界点时,特异度(78.9%)最高.结论 推荐MSAD≥6 mm作为淋巴结转移的最佳诊断标准,并可结合直径比(0.9)对肿大淋巴结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特异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