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 PCM 人工颈椎间盘( artifical cervical porous coated motion disc )置换术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 PCM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以来,术后超过7年的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 JOA、VAS、NDI 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 Odom’s 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 X 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 X 线片上采用 McAfee 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术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 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 VAS 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 VAS 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 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 Odom’s 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以上的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恒温扩增技术,在微流控碟式芯片上进行反应,检测痰液中13种临床常见的下呼吸道病原菌,并与常规痰培养检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对80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痰液进行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和痰培养检测,以痰培养为金标准,评价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与痰培养结果相比,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和72%,K值为0.77。结论晶芯呼吸道病原菌核酸检测技术采用恒温扩增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可同时对痰液中13种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定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了检测率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
寰枢椎固定性的旋转脱位的特点[1]是寰枢围绕枢椎的固定性旋转移位,临床表现为颈痛、颈呈知更鸟位、颈部活动受限.该脱位在成八罕见,若误诊或漏诊后果严重[2].  相似文献   
84.
背景:随着对后足部生物力学及跟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其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2/2007-10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足,钢板置入前CT三维重建对5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分型。按Sander’s分型,分别对Ⅱ型20足,Ⅲ型16足,Ⅳ型1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撬拨结合钢板内固定、局部植骨治疗。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所有患者无深部骨性感染,2例出现钢板置入处切口愈合不良,4例置入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估效果,优38足,良9足,差3足,优良率90%。提示克氏针撬拨复位并钢板置入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3—06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6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病人一期手术取得成功,结石取尽率(59/63)93.7%,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45min,l例输尿管结石因组织包裹转为开放手术取石,1例术后复查示结石残留行体外冲击波碎石,2例因残留的结石均〈6mm予以药物排石治疗。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7.5d。1例病人术后出现菌血症,1例发生轻度肾周血肿,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具有创伤小、碎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患者脑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乳酸(Lac)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内在关联.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发病在7d内的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35)、常规治疗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应用磁共振频谱(MRS)无创检测脑内NAA、Lac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治疗15d为数据采集时间节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梗死区NAA明显下降、Lac显著增高符合既往文献报道的基本规律.在病程演变过程中,梗死区NAA回升缓慢,提示与病变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可逆病理改变有关;治疗组局部Lac清除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梗死区乳酸清除速率加快可能是高压氧疗效较好的机制之一;应用MRS技术检测患者NAA、Lacr变化对评估病情、研判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为了解舰员胆汁返流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作者收集了我院1985年5月至1997年5月间的全部800例舰员的胃镜检查资料,并将胆汁返流、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与3122例非舰员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85...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耳内镜干、湿耳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评估湿耳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40例耳内镜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依据术前鼓室黏膜炎性状态分为湿耳组22例和干耳组1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前骨气导差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听力改善情况;(3)观察2组患者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无再次流脓。(1)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骨气导差、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2)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湿耳组、干耳组气导的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63.03±16.63)dB、(53.89±13.85)dB,术后分别为(46.59±13.86)dB、(39.51±12.9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3.35、10.13,P值均 < 0.001);骨导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30.30±13.48)dB、(26.25±9.94)dB,术后分别为(30.10±12.53)dB、(26.11±9.55)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47、0.36,P = 0.642、0.723)。2组患者骨气导差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其中干耳组由(27.2 ± 9.4)dB降至(13.4 ± 6.4)dB,湿耳组由(32.7 ± 9.0)dB降至(16.5 ± 4.8)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24、14.34,P值均 < 0.001)。2组间比较,手术前后骨气导差以及术后骨气导差的降低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2组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2组患者随访3个月,鼓膜均完全愈合,均未出现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等并发症。结论 耳内镜湿耳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听力恢复及鼓膜愈合情况与干耳状态疗效相当,该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GM1对惊厥性脑损伤幼年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8日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GM1治疗组、惊厥持续状态(SC)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经腹腔注射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诱发60min的SC发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利用跳台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跳台实验测试中,与模型组比较,GM1治疗组大鼠的第一次触电潜伏期显著延长,而在5min内的触电次数及触电时间显著减少(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平均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而在平台区的搜索时间和穿越平台区的次数明显增多(P<0.05)。GM1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比SC模型组轻,其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幼年大鼠SC后给予大剂量GM1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元的坏死与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