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与不伴有狼疮性肾炎( 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比较,了解LN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情况。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200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诊断符合SLE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分为两组,即LN组、非LN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LN组244人,非LN组181人,两组超声心动图资料对比示,心包积液发生率、瓣膜病变(二尖瓣返流、主动脉瓣返流、肺动脉瓣返流)发生率及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功能(LVEF)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不伴有LN的SLE患者相比,LN患者存在明显的心脏结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2.
报告1例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肾组织病理诊断为IgA肾病合并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半乳糖缺乏IgA1(Gd-IgA1)特异性抗体阳性,亦排除了IgA非特异性沉积的可能.经激素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快速缓解.提示对于膜性肾病合并肾组织有IgA沉积的患者,除了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鉴别IgA是否为特异性沉积亦具有重要意义,避免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使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以正常人为测试对象,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评定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对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在黑龙江省农垦总院进行。2例健康志愿者应用亚低温仪治疗40min,之后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应用PET测定低温前后的大脑各部位(包括各个脑叶、基底核、小脑和丘脑)的标准吸收(SUV)值。结果:常温时大脑两侧半球的SUV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低温治疗后,2例受试者右侧半球(放置低温仪侧)SUV值降低,与左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颞叶SUV值下降最多,分别为17.9%和19.1%;海马降低最少,分别为7.4%和7.5%。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仪可降低人脑组织葡萄糖代谢,间接证明其可使治疗侧脑温降低。  相似文献   
74.
张艳  王德生  汤颖 《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10-111,i003
目的:以正常人为测试对象,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评定贴敷式局部亚低温对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12在黑龙江省农垦总院进行。2例健康志愿者应用亚低温仪治疗40min,之后静脉注射^18F脱氧葡萄糖,应用PET测定低温前后的大脑各部位(包括各个脑叶、基底核、小脑和丘脑)的标准吸收(SUV)值。结果:常温时大脑两侧半球的SUV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低温治疗后,2例受试者右侧半球(放置低温仪侧)SUV值降低,与左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其中颞叶SUV值下降最多,分别为17.9%和19.1%;海马降低最少,分别为7.4%和7.5%。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仪可降低人脑组织葡萄糖代谢,间接证明其可使治疗侧脑温降低。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的死亡原因,探讨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HD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8-01-01~2008-12-31HD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同期HD患者共811例,死亡237例,死亡患者透始中位年龄岁67(19~87岁),男性占60.8%,中位生存时间9.6月(0.1~96.6月)。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20.3%)、脑血管疾病(16.5%)、感染(24.9%)[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HD患者女性比例(43.7%vs36.7%,P<0.05)、糖尿病肾病的比例(25.0%vs11.1%,P<0.05)、HD前有左室肥厚史的比例(9.6%vs4.7%,P<0.05)、充血性心衰病史的比例(23.3%vs13.4%,P<0.05)较高,体质量指数(BMI)(21.1 kg/m2vs23.6 kg/m2,P<0.05)、eGFR(7.6 ml/min·1.72 m2vs10.0 ml/min·1.72m2,P<0.05)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较低、透析前有充血性心衰史和左室肥厚史是HD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非感染死因患者相比,死于感染的HD患者透始年龄较大(66岁vs62岁,P<0.05)、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30.2g/Lvs33.1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始年龄大、透析前低白蛋白是HD患者死于感染的危险因素。33.3%患者于HD开始3月内死亡,其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8.0%)、心血管疾病(22.8%)、脑血管疾病(11.4%)。HD开始3月内死亡患者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比例(20.6%vs36.2%,P<0.05)、透析前血钙(1.91 mmol/Lvs2.18 mmol/L,P<0.05)、血白蛋白(29.2g/Lvs34.7g/L,P<0.05)、CO2-CP(18.52 mmol/Lvs22.15 mmol/L,P<0.05)、eGFR(7.55 ml/min·1.72m2vs10.29ml/min·1.72m2,P<0.05)均显著较低,HD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的比例(19.4%vs16.3%,P<0.05)、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5~10的比例(25.4%vs13.5%,P<0.05)显著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eGFR较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史、CCI≥5是HD 3个月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HD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在HD开始3月内死亡风险较高,尤其是透析前血白蛋白较低、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CCI≥5和开始透析时机较晚的患者。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并发症、适时开始HD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6.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死亡事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血透)患者感染死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8年在本院血透中心登记透析并随访死亡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资料,分析感染作为直接死因及促进因素在死亡患者中的作用。 结果 共252例死亡,其中男性162例(64.29%),女性90例(35.71%),死亡年龄为(63.48±14.77)岁,紧急透析者占59.52%。首位基础疾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7.23%),其次为糖尿病肾病(16.90%)和高血压肾病(14.55%)。17.4%患者直接死因为感染,17.4%患者为感染促进死亡。首位死因为脑血管事件,占23.6%,心血管事件占13.4%。在老年患者组(≥65岁),感染作为直接死因和促进因素者分别占18.63%和21.57%。与感染有关死亡者年龄显著高于非感染相关死亡者。因感染死亡患者及因感染促进死亡患者中存活<3个月者分别占48.15% 和38.71%,高于非感染相关死亡患者的30.34%。存活>2年者中,前两者比例分别为22.22%和32.26%,低于非感染相关死亡患者中比例(37.93%)。死亡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为肺部感染(77.59%),其次为血行感染(10.34%),导管相关性感染(5.17%)。58.62%感染有关死亡者病原检出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居多(38.24%),50%检出者合并真菌感染。 结论 感染是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重要直接死因及死亡促进因素,且是老年患者和透析开始3个月内的主要死因。引起血透患者死亡的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半数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应重视血透患者感染的防治,尤其在老年患者和透析初期。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ggregated IgA1,aIgA1)对足细胞及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层析法获得IgAN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单体IgA1(monom eric IgA1,m IgA1),将m IgA1热聚合为aIgA1,分别刺激小鼠MPC5足细胞及MSC-1097系膜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①不同浓度aIgA1刺激组间足细胞MTT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1 mg/m l、2 mg/m l组吸光度分别为0.456(P=0.033)、1.663(P=0.010)。②不同浓度aIgA1刺激组间系膜细胞MTT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0.25 mg/m l、0.5 mg/m l、1 mg/m l组吸光度分别为1.667,1.736,1.772(P=0.000),2 mg/m l组吸光度为1.148(P=0.086)。结论足细胞可能会直接对IgA1产生反应;aIgA1可以影响足细胞及系膜细胞增殖,且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8.
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和甲状腺毒性周期性麻痹是由于编码某些离子通道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反复发作肌无力伴血清钾降低,为离子通道相关周期性麻痹,突变位点不同,临床表型亦不相同,且存在种族差异性。近年来对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基因型-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对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用Jacalin 亲和层析柱和Sephacryl S-200 分子筛纯化蛋白。单体IgA1(mIgA1)热聚合为聚合体IgA1(aIgA1)。实验分为患者上清组、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系膜细胞分别与IgAN患者的aIgA1、健康对照的aIgA1和5%胎牛血清共培养,收集上清,与同步化的足细胞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 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和Fas-L表达情况。 结果 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其凋亡率显著高于健康上清组和对照组[(28.5±5.9)%比(22.5±5.8)%、(20.5±4.5)%, 均P < 0.05]。患者上清可诱导足细胞Fas mRNA 升高,为对照组的1.89倍(P < 0.05), 而Bcl-2 mRNA下调为对照组的72%(P < 0.05)。患者上清组的AngⅡ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健康上清组[(13.2±3.4) ng/L比(8.2±2.3) ng/L,P < 0.05;(15.4±3.4) ng/L比(10.8±3.2) ng/L,P < 0.05]。 结论 IgAN患者血清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上清可诱导足细胞凋亡,可能参与IgAN的进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血压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神经内科,连续收集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采用床旁监护仪测量入院24 h内动态血压值及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在其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析24 h内SBP及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关系。结果 共纳入5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正常血压组82例,高血压组439例。正常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的最大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146.6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力活动、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房颤史、脑卒中病史、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BMI、入院时NIHSS评分后,与血压波动最大值<146.6 mmHg相比,≥146.6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2.669(0.594~11.992);DBP波动最大值以均值90.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与DBP波动最大值<90.0 mmHg相比,≥90.0 mmHg与出院预后不良的OR值(95% CI)为0.416(0.087~1.992)。高血压组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均P<0.05),SBP最大值以中位数171.0 mmHg为界分组,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36(1.014~2.641);DBP波动最大值以中位数98.0 mmHg为界,调整上述相关因素后,波动最大值越大,出院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OR值(95% CI)为1.645(1.003~2.697)。结论 入院时为正常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预后无关;入院时为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SBP和DBP波动最大值与出院不良预后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