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理中,胶乳颗粒凝集试验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血清学检查。该试验迅速、敏感,对隐球菌病有特异性。可是McManus等最近描述了1例死于白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beigelii)感染的贮存血清呈交叉反应。本文报道1例白氏毛孢子菌感染,胶乳颗粒凝集试验呈强阳性。  相似文献   
22.
头孢他啶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在5%葡萄糖、10%葡萄糖、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他啶的含量,并观察输液的外观,PH的变化。结果:头孢他啶在4种输液中的含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其含量下降越快。结论: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3.
表皮不仅是外界环境和生物体内环境之间的机械性屏障,而且具有活跃的免疫学功能。例如,表皮郎格罕细胞(LC)可向T 淋巴细胞呈递抗原,诱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接触性皮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I-J阳性表皮树突状细胞则优先诱导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4.
瘢痕疙瘩:疤痕的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瘢痕疙瘩可行的治疗方法。“治愈”的标准是:损害减轻、病变区功能恢复;症状消失和达到美容要求。最后,最重要的一条是病损不再复发。有两点需要说明:(1)任何一种方法单独使用均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2)疗效的判断至少需要2年的长期随防。外科手术: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为55%。为改善手术结果,首先,手  相似文献   
25.
疏散型跖部汗孔角化症(PPD)是一种独特而少见的跖部过度角化性疾病,临床上类似于跖疣、鸡眼或胼胝。本文报告1例组织学上有经表皮排出现象,其他表现均为典型的PPD。  相似文献   
26.
27.
28.
两种变应原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以二硝基氟苯和荧光素-5-异硫氰酸盐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耳部激发的方法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激发前后测量耳廓厚度,计算耳肿胀度;H-E染色观察耳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皮损中及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细胞分泌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①成功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②两种模型的局部皮损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差异。二硝基氟苯组以白介素2表达为主;异硫氰酸荧光素组以白介素4表达为主。③二硝基氟苯组淋巴结细胞分泌干扰素酌的量是异硫氰酸荧光素组的5倍多;异硫氰酸荧光素组淋巴结细胞分泌白介素4的量是二硝基氟苯组的约2倍。结论 二硝基氟苯诱导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异硫氰酸荧光素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一例角化棘皮瘤并发基底细胞癌,显示基底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鳞状上皮问的直接移行。患者男性,61岁。鼻部皮损8周,中央呈脐窝状,生长迅速。皮损活检显示:损害呈圆形,直径1cm。边缘隆起,中央呈火山口样,可见大的角栓。在损害中央和边缘部角化棘皮瘤病灶内多处可见基底细胞癌的表现。这些部位均可见到角化棘皮瘤的成熟角朊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的退行发育细胞间的移行现象。作者在讨论中提到,本例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30.
光镜类型复习有关类天疱疮的文献,可将类天疱疮分为以下9种类型.1.大疱性损害: A.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型:(1)细胞丰富(Cell rich型,(2)细胞稀少(Cell poor)型.B.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2.非大疱性损害:A.荨麻疹样型,B.红斑型,C.湿疹样型,D.表皮增生为主型.在大多数临床综合征中,上述各型均可见到,尽管在某一病变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