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为评价我国医疗费用增长情况,文章运用1991年-2008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和中国统计年鉴等资料,定量分析发现:从需方角度来看,18年来我国医疗费用增长明显超过需方需求0.02~5.82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快增长的费用负担主要由个人一方承担,个人支出部分占50.1%,导致医疗需求平均萎缩高达8.1%。上述事实意味18年间45.3%的医疗费用增长不能合理解释。总之,我国医疗费用增长有失合理。  相似文献   
22.
为论证"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对扭转医疗机构补偿机制的效果,基于支付方式的设计原理推导,利用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进行定量模拟测算,同时结合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者、组织者、提供者的意向调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合支付方式下,总收入空间固定,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医疗机构必然通过"少开点药、少开贵药"、"少做点检查、少做高精尖检查"等方式增加收益;按照医疗机构追求购买价廉质优药、同类药中低价药替代高价药、尽可能以常规项目替代高精尖项目估算,以2008年为例,医疗机构至少净收益(未计人力成本)4 235.0~4 547.4亿元,约占业务总收入的51.8%~55.6%。由此医务人员人均可增加年收入约5.1~5.6万元,从而实现收入"由灰转白",在经济地位得以提升的前提下,执业环境得到改善。最终,医疗机构逐渐步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内涵式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3.
适宜的中国卫生筹资构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中国卫生筹资中政府、社会、个人三方适宜的筹资比例,利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的相关资料信息,应用单因素回归、平行数据(Panel Data)分析方法多重论证发现相同的规律:2020年中国适宜的医疗卫生筹资构成为政府、社会与个人比例为4:3:3。在当前构成严重失调现况下,应逐步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达到40%,适度降低个人筹资比例达30%,维持社会筹资比例的30%。在明确政府筹资职责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减轻百姓就医费用负担,为指导中国医改医疗卫生筹资改革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区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的基本状况,从区域考核层面验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以及现实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区域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17个绩效指标,从总体绩效、类别和维度3方面来评价其绩效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区域总体绩效得分74.2分,低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89.1分;平均完成度为62.6%,低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82.1%.其中传染病预防控制完成度较高达到87.0%,而慢病预防控制、运行保障和健康危害监测评价与干预完成度仅为38.7%、58.7%和62.6%.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区域绩效总体情况相对较差,且低于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行保障尚待加强,慢性病防制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需加大重视.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科学构建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框架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基本步骤:首先运用系统论和卫生系统宏观模型等方法初步形成考核的系统框架,包括社会环境、工作基础、工作过程、系统结果和健康结果5个维度;在此基础上借鉴层次结构分析理论和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子模—概念/维度—指标"的思路,实现对考核框架的层次化和条理化;经过反复的专家咨询与论证,确保了构建的考核框架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对疾病预防控制绩效的系统表达,为确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勾勒了框架范围。  相似文献   
26.
概括介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主要研究结果:(1)构建了绩效考核框架,实现了系统表达;(2)形成了研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步骤与方法,并据此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3)建立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4)研制了绩效考核实施流程与步骤;(5)开发了绩效考核信息平台;(6)提出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的优化策略,实现了绩效考核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依据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的单位实际成本和项目完成程度,测算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位标准成本和投入水平。方法通过对3个样本县93家县、乡、村3级卫生机构的成本消耗和项目服务目标群体完成程度的调查,依据经济学上成本测算的思路和方法。结果农村公共卫生项目100%完成时,江苏省、上海市和青海省样本县单位标准成本分别为233.27元、318.55元和101.66元,需在现有成本基础上分别增加32.73元、34.76元和26.63元。结合3样本县54.1万、80.8万和10.9万人口数,则需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投入3025.71万元、3462.22万元和306.69万元。讨论上海市样本县项目单位标准成本略高于江苏省样本地区,明显高于青海省样本地区。这种差异在扣除了单位服务数量和频率的差异后,主要由样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所致,在进行投入标准测算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28.
全国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模拟测算全国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为完善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投入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运用经济学上成本测算的思路与方法,数据来源于江苏、上海和青海省3个样本县93家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现况调查与全国和样本地区常规报表资料。结果现有国力水平下,如果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均不纳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100%落实现有项目任务,全国需投入696.48亿元,人均50.53元;如果将乡、村两级基本医疗纳入财政补偿范围,则需人均投入84.30元,全国732.84亿元;而如果将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均列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则需人均投入132.84元,全国投入1154.87亿元。  相似文献   
29.
为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研制的复杂关键技术与方法在基层不可操作、难以推广的难题,遵循"安全、准确、人性化、易操作"等原则,课题组以"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为基础,研发了新农合决策平台。该平台包括基本信息填报和数据库导入、方案评价、方案推荐、方案调整、系统管理5个功能模块,为新农合基层管理者科学制定补偿方案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2000年样本地区的再次调查,比较2008年与2000年的居民入户调查、领导意向调查与机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居民对防保服务的认知及利用情况的变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对于计划免疫等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的认知及利用显著提升,但对部分防保服务如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预防和妇幼保健等防保服务的实际利用仍显不足。提示尚需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防保意识,提升防保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以促进居民对防保服务的利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