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 分析Tetrax静态平衡仪与儿童运动评估成套工具(MABC-2)在评定7~10岁儿童平衡功能中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儿童平衡评估方法的合理运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5月共选取61例7~10岁门诊儿童,由专人采用Tetrax静态平衡仪和儿童运动评估量表对每位受试儿童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并将每位儿童静态平衡仪测试结果和MABC-2量表中平衡项目评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MABC-2量表动静态平衡项目总分结果与Tetrax静态平衡仪检测结果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50,P<0.01),其中MABC-2量表平衡项目中的静态平衡项目得分与Tetrax平衡仪垫上睁眼站立评分具有高度相关性(r=0.73,P<0.01);MABC-2量表静态平衡项目得分与Tetrax平衡仪睁眼站立评分具有中度相关性(r=0.36,P<0.01)。结论 MABC-2中平衡测试与静态平衡仪在评定儿童平衡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MABC-2量表法简单易行可用于筛查儿童整体的平衡功能,而静态平衡仪可量化、客观地评定儿童在站立位静态平衡状态并分析其平衡机制,两者可相互补充,在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运用从而能全面评定儿童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婴儿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9例婴儿的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婴儿的唾液,测定其中淀粉酶,K+,Na+,Cl-,葡萄糖,总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用统计学分析进行相关研究.结果: 不同饮食行为的婴儿,其唾液中淀粉酶,K+,Na+,Cl-,总胆固醇的含量存在差异,唾液成分与饮食行为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唾液成分的研究对于饮食行为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调查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5~6月抽取南京市主城区6家幼儿园3~6岁儿童共400名,通过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母亲育儿压力量表对其母的育儿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母亲育儿压力值分别为:3岁组(82.86±13.55)分、4岁组(86.72±15.92)分、5岁组(82.50±12.88)分、6岁组(86.12±14.57)分、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F=2.29,P=0.08)。不同性别儿童的母亲育儿压力值分别为:男孩(84.88±14.93)分,女孩(84.23±13.95)分,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t=0.43,P=0.67)。在调查的33项有关母婴健康状况、育儿环境、母亲自身职业相关的因素中,母亲流产史(P=0.041)、目前健康状况(P=0.003)、住房面积(P=0.010)及近期工作量增减(P=0.022)与母亲育儿压力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亲生理及心理健康对其育儿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育儿母亲的身心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4.
了解0岁~2岁婴幼儿家庭育儿情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和提高广大父母育儿技能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在肥胖大鼠神经肽Y(NPY)Y5受体反义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高营养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侧脑室插管后注射NPY Y5受体反义,错义寡核苷酸或生理盐水,测定肥胖大鼠的腹腔内脂肪组织湿重与血脂,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腹膜后脂肪组织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高营养饮食诱导下肥胖模型大鼠的腹腔脂肪组织湿重与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腹膜后脂肪组织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大鼠;2.经NPYY5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肥胖大鼠的腹腔脂肪湿重与血脂水平均明显降低,腹膜后脂肪组织中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肥胖对照大鼠。结论:侧脑室注射NPYY5受体反义寡核苷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脂、血脂,其机制可能与腹膜后脂肪组织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Homer 1a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哌甲酯(2 mg/kg)或生理盐水,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两组大鼠Homer 1a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情况.[结果]盐酸哌甲酯给药组前额叶、海马中Homer 1a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增加(mRNA t前额叶=2.41,t海马=2.68,蛋白t前额叶=3.21,t海马=4.07,P值均<0.05).[结论]盐酸哌甲酯单次用药可以引起SHR大鼠前额叶和海马Homer 1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提示Homer 1a可能参与了AD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7.
婴幼儿佝偻病简易诊断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液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与分析临床表现,探讨婴幼儿佝偻病简易临床诊断的指标及其价值.方法有维生素D摄入不足病史和佝偻病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的0~3岁儿童83名,测定末梢血BALP含量,对BALP含量≥250U*L-1并出现骨骼改变的小儿,给予英康利1支(含维生素D30万IU)口服,1个月后复查血BALP含量.结果婴幼儿年龄越小,BALP阳性率越高;BALP阳性与骨骼改变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患儿BALP检测的敏感度高于骨骼检查;骨骼改变以次要体征肋外翻和前囟门增大为主,伴骨骼改变的婴幼儿经维生素D治疗效果明显.结论维生素D缺乏病史、佝偻病症状和BALP阳性3个指标可作为婴幼儿佝偻病活动期的简易诊断指标,骨骼改变不宜分主要和次要体征,骨骼改变可作为佝偻病激期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1~5岁儿童下肢骨骼发育与步态问题之间的联系,为儿科临床医生诊断儿童步态问题、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市妇幼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741名1~5岁儿童进行步态分析,同时进行股四头肌角(Q角)、下肢踝距、下肢旋转成角的测量。结果 1)不同年龄组儿童间的Q角和踝距数值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51.28、11.27,P均<0.05)。2)1~5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Q角持续增大,至4岁时达到峰值,随后Q角值减小,且Q角这种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无性别差异。3)当儿童存在生理性膝外翻、扁平足、双足旋前、足内旋这些下肢发育问题时,Q角和踝距的值都普遍偏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5岁儿童股四头肌角、下肢踝距存在动态变化过程,并呈现随年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当1~5岁儿童存在生理性膝外翻、扁平足、双足旋前、足内旋这些下肢发育问题时,Q角和踝距的值都普遍偏大。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构建南京市4~12岁儿童1 min读数字参照标准,为评价儿童阅读相关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月以南京市570例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4~12岁儿童的1 min读数字的速度与准确度。结果 1)各年龄组读数的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4~10岁增幅较大,10~12岁趋于平稳;2)4~10岁每两个年龄层之间儿童1 min读数的多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2岁每两个年龄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女读数能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读数字能力是儿童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参照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儿童阅读能力提供参照标准,为临床医生和教育者识别潜在阅读困难的儿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分析早产儿3周岁时体格生长及体成分情况,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之间的差异,为指导早产儿临床营养支持以及促进早产儿生长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4月出生并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定期体检的早产儿作为研究组,同时抽取同期体检的3周岁足月儿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儿童体格生长指标及体成分指标,分析该时期早产儿与足月儿在生长、人体成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1)3周岁时,早产儿体重、身高较足月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3.26,P<0.05);2)早产儿与足月儿的消瘦、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3)早产儿身体总水分、蛋白质、无机质以及去脂体重均较足月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15、-2.33、-2.79,P<0.05),而体脂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早产儿组BMI低于足月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3);而两组之间脂肪质量指数、体脂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