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3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71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543篇
内科学   478篇
皮肤病学   117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2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383篇
综合类   1211篇
预防医学   387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344篇
  6篇
中国医学   577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基于HMGB1研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易层组。KOA模型通过碘乙酸钠构建,造模成功后,易层组外敷“易层”贴敷28 d。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并提取各组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抑炎因子IL-4、IL-10、TGF-β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易层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易层”贴敷能够抑制滑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平衡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采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保护,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开显露肱骨近端;切开肩胛下肌,标记其两端。将肩胛下肌近侧牵向内侧,显露骨折,骨膜剥离子橇拨复位肱骨头;若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复位骨折,选用接骨板系统或者空心钉固定骨折。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0.14周。1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患侧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约70°,体侧外旋约20°,体侧内旋L_4水平;VAS评分4分,肩关节UCLA评分23分。其他6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均显示关节位置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00°~165°,体侧外旋50°~70°,体侧内旋T_(10)~L_1水平;VAS评分0~2分,平均0.67分;肩关节UCLA评分25~33分,平均29.67分。结论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肱骨头缺损40%且不伴有肱骨近端Neer 4部分骨折的肩关节后脱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3.
患者 女 ,32岁。第 2胎孕 2个月出现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时有上腹部疼痛 ,并发现一 4cm× 3cm大小肿物 ,足月顺产后 ,上述症状加重 ,上腹部肿物增大 ,曾呕吐血性胃液约 30ml。查体 :上腹部隆起 ,以脐为中心可触及一开口向左的“C”形肿物 ,约 30cm× 2 0cm× 15cm ,肿物上段质软、光滑 ,下段稍硬 ,可触及颗粒样肿物 ,活动 ,轻压痛。超声检查 :胆总管扩张 ,直径 1.8cm。胃镜检查 :胃大弯侧粘膜高低不平 ,充血水肿 ,糜烂。上消化道造影示胃底扩张 ,胃体、胃窦部呈细条状套入扩张之小肠 ,套入部分胃近端呈“鸟嘴”…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高龄病人普外手术的方式与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2~2002年196例高龄病人普外手术、伴发病、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治愈率91.84%,死亡率3.57%。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多学科协作以及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高龄病人的手术是可行的,并且术后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55.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a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不足30例,且多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1,2].笔者回顾分析了4例经病理证实的HEHE的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对照,探讨其CT表现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6.
例1女,69岁,因右上腹间断性疼痛2年余而入院,患者近两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隐痛,偶尔出现呕吐.入院查体:腹部稍膨隆,右上腹肋缘下可触及一鸡蛋大小包块,光滑,活动度好,局部稍有压痛.CT检查提示胰腺头部一球形包块(图1,2),B超检查提示胰腺钩突部实性肿物,中心坏死液化.术中见:胰腺钩突区有一直径约9 cm肿瘤,边缘光滑,无粘连.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2枚肿大淋巴结,腹腔无种植转移灶.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出血约900 ml,术后痊愈出院.病理报告:胰腺低度恶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图3),CD34(-),SMA(+),S-100(-).术后随访8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性,26岁,因"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4年,停经8+个月,腹部阵痛1 h"于2008年5月6日凌晨2时急诊入我院产科,化验为B型血,RH阳性;HBsAg(+)、HBeAg (+)、anti-HBc(+)、HBV-DNA定量2.06×107copies/ml,HCV(-);凝血酶原时间26.3 s,凝血酶原活动度29%,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2.05;丙氨酸转氨酶3019.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5.6 U/L,血清总胆红素174.4 μmot/L,直接胆红素78.2 μmol/L,血氨154μmol/L,诊断为"G3P1G33+3 LOA早产临产、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重型)、肝性脑病(昏迷期)."  相似文献   
58.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2岁,因畏寒、发热、咽通3d,于1995年5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d,晨起无明显诱出出现畏寒、发热,伴咽部疼痛。体温40℃,给予青霉素治疗3d发热不退。无咳嗽、咯痰、恶心、呕吐。偶感右上腹隐痛.大便稀,每日1~2次,无粘液。1994年10月曾有过类似病史,住院治疗五月余,诊断未明,效果欠佳。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9.5℃。发育正常,急性病容,自动体位。双侧腹股沟可价及蚕豆大小淋巴结2个,质软。全身可见散在性暗红色皮疹,以胸、腹耶为甚。唯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颅骨生长性骨折(GSF)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6年间收治的8例GS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有明确颅脑损伤病史,常见症状表现为头部包块、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等,颅骨平片表现以骨折线为长轴的梭形颅骨缺损,CT检查显示包块为蛛网膜囊肿或脑膨出,术中见硬脑膜缺损大于颅骨缺损。结论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是导致生长性骨折的决定性因素。GSF一经确诊即应行扩大开颅手术,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目的:采用"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前对98例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并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和血常规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均给予"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剂量从0.5mg·kg-1·d-1逐渐增加至4.0 mg·kg-1·d-1,分3次口服,服药前和服药后1和2h监测心率,动态观察瘤体大小、质地、颜色等变化及患儿有无相关不良反应,每个月复诊,按4级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服药后,98例患儿瘤体均出现不同程度颜色变浅或质地变软,普茶洛尔剂量增至4.0 mg·kg-1·d-1后瘤体性质变化最快。疗效评价,Ⅳ级(优)84例(85.71%),Ⅲ级(好)2例(2.04%),Ⅱ级(中)4例(4.08%),Ⅰ级(差)8例(8.16%)。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层血管瘤(P<0.05)。74例血管瘤患儿痊愈时间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心率下降5例(5/98,5.10%),嗜睡3例(3/98,3.06%),腹泻7例(7/98,7.14%),食欲不振1例(1/98,1.02%),抽搐2例(2/98,2.04%),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停药后2个月复发4例,继续服药仍然有效。结论:"阶梯治疗方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混合型和深层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