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发性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受针灸联合个性化运动康复处方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接收的91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成A组(n=46例)和B组(n=45例),其中B组使用个性化运动康复,而A组则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疼痛问题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步行训练,研究组结合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测评得出的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在视反馈下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6周后的步速、步频、重心垂直位移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步态评分、患侧下肢负重能力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方案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满意度为92. 00%,对照组为64. 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胸膜转移或原发于胸膜的恶性肿瘤所致,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恶性胸腔积液增长迅速,常常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大多采用全身或局部化疗等,但胸水吸收多不理想且严重的毒副反应使患者难以耐受。因此我们采用射频透热治疗结合局部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神经症,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精神症状障碍,系神经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常表现为失眠、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烦躁易激动等。本研究在常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继发高血糖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 1998~ 2 0 0 0年经治的 2 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时 ,发现继发高血糖 38例 ,占 13 38% ,就其预后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临床确诊的肺心病患者 ,实验室检测空腹血糖 >7 2mmol L ,男性 2 4例 ,女性 14例 ,年龄 5 8~82岁。临床上同时合并呼衰和心衰 18例 ;单纯合并呼衰 12例 ,合并心衰 8例 ;合并肺性脑病 9例 ;心律失常 14例 ;消化道出血 4例 ;休克 3例 ;DIC 2例。1 2 治疗及转归 本组患者均采用下述治疗 ,空腹血糖 7 8~ 11 1mmol L者口服磺脲类或加用小剂量双胍类降血糖药物…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滑膜炎是临床上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骨科疾病,以往多采用关节腔穿刺、关节腔药物冲洗等方法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目前国内已有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滑膜炎的报道,但多是应用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近年来,我科对收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分别采用体外射频透热疗法联合10%碘离子导入治疗和超短波疗法联合10%碘离子导入治疗,旨在探寻一种经济、安全、患者易于接受且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高原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其特点主要是以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的重构为主.虽然 HPH的发病机制还远未阐明,但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化氮、硫化氢在 HPH的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 HPH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 H2S和 NO在 HPH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在矫正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提高步行能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和步行训练,研究组结合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测评得出的结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在视反馈下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和康复训练6周后的步速、步频、重心垂直位移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部分,步态评分、患侧下肢负重能力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方案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步频和重心垂直位移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康复训练治疗6周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下肢评分、步态评分和患侧下肢负重能力差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治疗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为6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反馈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指导下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究一次腹部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和一次牵伸运动练习对原发性痛经女性在经期时的即刻镇痛效果。
方法:共54例原发性痛经女性参与试验,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20例)、运动组(18例)和空白对照组(16例),肌筋膜触发点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腹部触发点针刺治疗,运动组在经期第一天痛感最强时接受一次时长为30—45min的牵伸运动练习,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集压痛阈值、Mc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评分。
结果:即刻治疗后,组内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在各个部位的压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McGill疼痛评分和痛经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运动组在腹部远端区域见压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在部分腹部近端区域(腰椎左侧、上腹直肌处)见压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McGill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痛经症状积分仅有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时,肌筋膜触发点组与对照组之间仅在腕背部右侧、斜方肌右侧、下腹直肌左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期时,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可以立即降低机体的疼痛敏感性和疼痛强度,以及缓解痛经相关症状,而即刻的牵伸运动可能提高机体的疼痛敏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