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方法 将雄性Brown-Norway(BN)大鼠40只随机分成肝移植组(BN→BN,n=16,共8对)、模拟移植组(n=8)、假手术组(n=8)和对照组(n=8),24 h后处死,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回肠末端超微结构变化、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细菌易位至肝、脾、肾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比例.结果 肝移植术后24 h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下降(P<0.05),移植组与模拟移植组存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损伤;肝移植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P<0.01),细菌易位至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阳性率增加(P值均<0.05);与模拟移植组比较,肝移植组细菌易位至肝脏的阳性率增加(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态紊乱和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可能与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所经历的缺血再灌注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DM)组55例,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D-CKD)组66例和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ND-CKD)组59例,另选6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NC)组,并于入院第1天进行肾功能、HbA1c、血清Gal-3及尿四项蛋白的检测,留取24h尿进行24hUAlb分析。结果 D-CKD组与DM组相比,糖尿病病程[(10.3±5.2)vs(4.7±2.7)年],HbA1c[(7.5±3.2)vs(6.8±2.8)%],24hUAlb[(4.39±1.45)vs(0.22±0.12)g/24h],Gal-3水平[(12.5±3.7)vs(6.7±3.0)ng/ml],以及肾功能、尿四项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KD组与ND-CKD组相比,糖尿病病程[(10.3±5.2)vs 0年],HbA1c[(7.5±3.2)vs(4.5±1.4)%],24UAlb[(4.39±1.45)vs(2.78±0.76)g/24h]及Gal-3水平[(12.5±3.7)vs(5.5±2.4)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KD患者血清logGal-3与logGlu及年龄无相关性,与logUAlb和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621、0.7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Gal-3与D-CKD独立相关。结论血清Gal-3能反映D-CKD肾小球受损程度,并与糖尿病病程相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探讨上述指标在不同肝病的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应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仪检测130例肝硬化患者和150例肝癌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PT和AP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肝硬化患者明显高于肝癌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血浆TT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Fb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定期检测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对了解肝硬化、肝癌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倾向,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三台血液分析仪阻抗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输血阈值判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实验室三台血液分析仪(LH750、CD-3700和Sysmex-xt1800i)分别计数低值血小板患者274例,PLT均小于100×109/L,以显微镜手工法为参考,按检测结果将血小板分为0〈PLT≤5×109/L,5×109/L〈PLT≤10×109/L,10×109/L〈PLT≤20×109/L,20×109/L〈PLT〈100×109/L四组,并与手工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台血液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在PLT≤2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当20〈PLT〈100×109/L时相关系数(γ)均≥0.8.从ROC曲线分析,三台血液分析仪分别在0〈PLT≤5×109/L和5×109/L〈PLT≤10×109/L两组中AUC均小于0.90,在10×109/L〈PLT≤20×109/L组中AUC均大于0.90(分别为0.913,0.904,0.947)。结论三台血液分析仪计数PLT≤20×109/L的样本与镜检法相关性较低或无直接相关性,故对低值血小板,考虑需要血小板输血时,应慎重对待仪器检测的结果。由ROC曲线可知Sysmex-xt1800i对不同输血阈值的判断要优于LH750和CD-3700。 相似文献
15.
16.
摘 要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FN)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氧化应激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H2O2处理组、H2O2+10 μmol·K-1 SFN组、H2O2+20 μmol·K-1 SFN组和H2O2+40 μmol·K-1 SFN组;测定HK-2细胞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rf2和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2O2处理组中MDA、NO含量明显升高,GSH水平和SOD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经高、中、低3种浓度的萝卜硫素处理后MDA、NO含量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SOD酶活性也显著升高,Nrf2和HO 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萝卜硫素有抗HK 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IL-6、TNF-α、IL-12p70和INF-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BA法检测63例肝衰竭患者(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它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均P<0.05),且人工肝有效组下降的更明显,IL-12p70和IFN-γ有一定水平的上升,人工肝组IL-12p70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有效组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2p70和IFN-γ治疗后水平下降,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IL-6、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而IL-12p70和IFN-γ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助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在人工肝治疗和内科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规律,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63例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依据肝功能、临床症状等指标判定人工肝治疗有效组17例、无效组12例,内科治疗有效组11例、无效组23例,23例健康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动态观察Treg细胞水平变化规律并分析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Treg细胞水平(2.46±0.56)%,有效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人工肝有效组(1.92±0.78)%,内科有效组(2.10±0.5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2.62±0.67)%,内科组(2.89±0.7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患者治疗前Treg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水平,其中人工肝组(4.64±1.31)%,内科组(4.87±2.8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人工肝组(5.44±2.13)%,内科组(5.91±2.7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无效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水平变化在有效患者呈现低→高→低的“峰”形曲线,且人工肝组较内科组Treg细胞水平较早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在无效患者呈现高→低→高的“谷”形曲线。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与疗效相关,可作为肝衰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