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TGF-β1、BMP-2和TypeⅡCollagen在黄韧带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 bar spondy lo listhes is,DLS)和腰椎间盘突出症(lum bar d isc hern iation,LDH)黄韧带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37例手术切除的腰椎椎板间部黄韧带标本分为3组,第1组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组(DLS)10例;第2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组(LDH)17例,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10例,其中7例取自腰椎骨折手术病人,3例取自意外死亡者。应用EnV is ion二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的表达情况,普通光镜观察,计算出各标本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数据以x-±s标准差及表达强度表示,结果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和R id it进行分析。结果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的阳性表达产物见于成纤维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中,而Ⅱ型胶原染色还可同时见于基质。TGF-1β、BM P-2和typeⅡco llagen在DLS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LDH组和正常组(P<0.01或P<0.05),Ⅱ型胶原基质染色明显深于LDH组和对照组。LDH组的TGF-1β和typeⅡco llagen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M P-2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LDH组与正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韧带所受到的异常机械牵张力可以增加TGF-1β在黄韧带细胞中的合成,而TGF-1β则促进退行性腰椎滑脱黄韧带中的Ⅱ型胶原合成,导致黄韧带的退变和肥厚。BM P-2在退变黄韧带中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黄韧带的软骨化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32.
后路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胸腰椎爆裂骨折在后路器械固定下对椎管的间接减压与开放减压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9例行后路暴露,台上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将其定义为间接减压组;19例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半椎板或横突或关节突融合术,定义为开放减压组。观察两组的术中情况及并发症,评判各组的脊柱矫形,椎管占位,复位及ASLA分级情况,各组观察指标采用组间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间接减压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5min,180mL、80mL,而开放减压组为125min、460mL、165mL。椎体前高、后高、cobbe角随访时的丢失率两组分别为:间接减压组2.3%,1.2%,0.5°;开放减压组7.7%、2.6%、3.1°。间接减压组术后椎管平均减压30.2%,开放减压组32.2%。两组术后ASLA分级均有1~2级进步。结论间接减压组较开放减压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脊柱矫正度丢失率低,术后康复快,脊柱稳定性好及无明显并发症的优点,两组在椎管减压程度及ASLA进步方面效果相近。建议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在后路器械固定下首选间接减压的方式;少数椎管内碎骨片突入大于50%的患者,在行开放减压的同时,最好通过伤椎椎弓根植骨对伤椎作强化处理,以保证脊柱稳定。 相似文献
33.
骨科大手术前后监测D-二聚体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前后D-二聚体变化对监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39例患者分别在术前24h、术后24h和72h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与未发生组比较,术前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h、72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骨科大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加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1例。结果:术后经6-20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按Neer评定法:优11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1%。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有良好的效果。术中要注意技巧和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或重建,强调功能复位重要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微创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对2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微创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行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治疗。结果:21例经2年3个月~6年7个月、平均3年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12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48%。结论:微创切开复内固定对骨折端、股骨头血运影响小;带血管蒂筋膜移植,有利于髋关节周围血循环的建立,对促进骨折的愈合,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是指没有或仅有轻微神经损伤症状,常有骨片侵人椎管危害脊髓、神经根,普通X线片对椎管内显示有一定局限性,CT对椎管内骨块显示及手术定位有显著优点。通过CT影像可对骨块分型,测定骨块椎管横截面侵占比例,进而评价椎管内骨块对临床的影响。我们应用CT影像评价这类损伤15例手术治疗的价值并进行初步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35岁。病程3周以内11例,3周~14个月4例。车祸伤4冽,坠落伤8例,重物压伤12例,其它损伤1例。爆裂骨折部位为T。~Tll各1例… 相似文献
37.
自 1992~ 1997年 ,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例 ,其中 30例配以骶管封闭 ,38例作对照 ,两组近、远期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均经CT扫描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明显的腰痛和 /或放射性腿痛 ,并排除合并有椎管内肿瘤、腰椎滑脱等其他疾病 ,术前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随机分为二组 ,以双数日入院患者为观察组 ,以单数日入院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不包括术中损伤硬脊膜、术后 10d内切口和椎间隙感染、以及无骶裂孔者。观察组 30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内固定材料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4例,内固定材料使用普通钢板4例,T型钢板13例,锁定钢板17例;手术切口取掌侧入路24例,背侧入路10例.结果:34例经11~23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优19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桡骨远端III、IV型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为主,锁定钢板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L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骨科带内置物的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0-08—2013-07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2559例,将其分为2组,未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2—02—2013—07行带内置物的I类切口手术l329例,其中465例未使用抗生素;应用抗菌药物组:自2010—08—2012—01行带内置物的Ⅰ类切口手术1230例,均使用抗生素。结果未应用抗菌药物组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6%),采用扩创、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和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治愈。应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0.81%),其中9例经过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应用治愈;1例左踝关节骨折伴脱位发生皮肤坏死慢性感染,经皮瓣转移等治疗后治愈。2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骨科带内置物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防治,抗菌药物只能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