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08篇 |
免费 | 191篇 |
国内免费 | 1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122篇 |
口腔科学 | 95篇 |
临床医学 | 599篇 |
内科学 | 381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202篇 |
外科学 | 188篇 |
综合类 | 1121篇 |
预防医学 | 506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413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419篇 |
肿瘤学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87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208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16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83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133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23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 分析CT血管成像技术,其中44例患者做了DSA检查,与DSA检查进行比较,评价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4例患者中有26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其中12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血栓形成病例共27例.5例CT检查显示其他原因的阻塞:布-加氏综合征1例合并两下肢深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盆腔肿块压迫左侧髂总静脉2例、右侧输尿管肿瘤复发侵犯右髂外静脉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动脉栓塞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MSCTA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脂联素(adiponectin, AP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 al’pha, TNF-α)及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20例T2DM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祛湿方组(治疗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降糖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健脾祛湿方和吡格列酮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technique, VTQ)、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和生化分析仪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脏脂肪含量、 APN、TNF-α、血糖、血脂和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TNF-α含量及肝实质ARFI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值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APN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INS、 TNF-α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方可能通过升高APN、降低TNF-α,从而达到纠正糖脂代谢紊乱,保护胰岛功能以及减少肝脏脂肪含量的功效。 相似文献
83.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的胰腺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胰管梗阻,伴有十二指肠或胆道内容物反流加上胰腺血运不足或神经性原因,导致胰液分泌排空障碍,逆向渗入胰腺实质,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两个基本条件为:①胰液排出障碍,反流进入胰腺实质;②胰液中各种酶原被激活,继而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病理改变。据国内外报道,AHNP的病死率约为20%~90%,早期手术病死率约为43.1%,非手术治疗病死率约为8.6%。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AHNP的治愈率,我科在3年间对收治的胰腺炎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查阅我科自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3年间收治急性胰腺炎病例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0例,平均40岁。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出院后因饮食不当返院继续治疗7~10 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 d。1.2临床表现:1.2.1腹痛、腹胀:常始于中上腹,呈突发性,有钝痛,穿透样疼痛,甚至刀割样痛,并呈放射状,严重时呈疼痛性休克。1.2.2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 相似文献
84.
葛根素和淫羊藿甙对成骨细胞生物学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比葛根素和淫羊藿甙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取第3、4代细胞,以rhBMP-2为阳性对照,MTT法观察葛根素和淫羊藿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测定及钙结节计数观察葛根素和淫羊藿甙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 20μg/ml的淫羊藿甙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20μg/ml淫羊藿甙及50μg/ml葛根素均能提高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使矿化结节的形成明显增多。结论 淫羊藿甙不仅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还能增强其增殖能力,而葛根素主要是通过刺激分化来增强成骨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85.
董献成殷建恽波吕斌殷国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3):257-263
目的通过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及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探讨GIT1影响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GIT1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饲养,对获得的新生小鼠采用PCR法行基因型鉴定。取GIT1野生型与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BMSCs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组(A组)、野生型实验组(A1组)、基因敲除型对照组(B组)、基因敲除型实验组(B1组);A1、B1组细胞采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A、B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VEGFR-3、磷酸化VEGFR-2(phospho-VEGFR-2,p VEGFR-2)、p VEGFR-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血管内皮黏钙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表达。另取GIT1野生型小鼠第2代BMSCs分为4组:Ⅰ组,原细胞培养液培养;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EGFR-3阻断剂SAR131675;Ⅲ组,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Ⅳ组,内皮细胞诱导液中加入SAR13167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PECAM-1、VE-Cadherin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A、A1、B、B1组细胞的VEGFR-2、p VEGFR-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1组VEGFR-3、p VEGFR-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示,A1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A、B、B1组,B1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VEGFR-3实验中,Ⅲ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Ⅳ组,Ⅳ组高于Ⅰ、Ⅱ组(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T1通过VEGFR-3影响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进而影响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3例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手术时间36~56 min,平均(43.4±20.3)min;住院2~3 d,平均(2.5±1.2)d;术后随访8个月~2年,未损伤膀胱、精索等疝囊周围器官,术后未出现血清肿、术区慢性疼痛及复发等情况。结论:腹股沟脐内侧韧带滑动性疝只要术前仔细查体,术中细致解剖,可避免脏器损伤,但术者需具备腹腔镜疝修补的手术经验,熟悉解剖结构,术中及时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8.
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监测在嗜铬细胞瘤术前药物准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用竹林胺药物准备前、后,以及术后2~3个月,通过WXT-4型微循环图象计算机分析系统监测甲襞微循环,在微循环形态、血管流态、血管周围的情况三方面共22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t检验。结果:20例患者经药物准备前后,在血管襻清晰度、管襻数、输入支管径、输出支管径、管襻长度、红细胞聚集程度、血色、形态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这10项微循环指标的统计学检验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手术前后微循环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襞微循环可以较好地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况,甲襞微循环监测可作为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一项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生化特性和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报告2例肉眼血尿伴重度贫血的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以肉眼血尿和尿痛为最常见症状,肿瘤好发于膀胱底部、顶壁、侧壁;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血管样黏液构成。1例随访3年,1例随访6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膀胱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罕见。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应与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癌等鉴别;治疗原则以切除肿瘤、保留膀胱功能为主,TUPKBT、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效果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并发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并发输尿管损伤的5例病人临床资料。具体包括阴道排液时间、例数及发生原因等。结果5例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才出现不同程度阴道排液(漏尿),2例在术后3 d,2例在术后1周,1例在术后10 d。系在举宫杯的指引下单极电钩环形切开阴道穹窿造成热损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所致。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并发输尿管损伤主要与手术者的熟练程度、设备条件及手术难度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