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2007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在根除Hp的基础上应用国产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Hp相关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96例,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9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根据OCSP分型:98例(98/139)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41例(41/139)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据首次CT检查中是否出现HMCAS分两组,HMCAS组58例(58/139);非HMCAS组81例(81/139);所有患者因不符合溶栓指征未行溶栓治疗,其中34例(34/139)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HMCAS组伴出血者21例(21/58),死亡者11例(11/58),非HMCAS组伴出血者13例(13/81),死亡者5例(5/81)。HMCAS组的出血率、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MCA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出血率=7.43,χ2死亡率=5.43,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现HMCAS,其伴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无HMCAS患者。结论 HMCAS出现可以作为脑梗死预测梗死后出血的指标之一,并可提示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4.
新生儿泪囊炎又称先天性泪囊炎,约占新生儿的1.25%~6.0%,较常见,多为慢性,是鼻泪管下端有先天性膜性阻塞所致,一般从生后6周开始,先是泪溢,逐步变脓性分泌物。我科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16例20只眼新生儿泪囊炎进行泪道探通术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中,男10例,女6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2.2岁;16例20只眼中,右眼5例,左眼8例,双眼7例;其中合并泪囊瘘管2例2只眼。经检查确诊,家族史全部阴性。有8例10眼在其它医院行泪道冲洗数次无效。12.治疗方法在氯胺酮全麻下行泪道探通术。121用泪点扩张器扩大…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双侧大脑脚梗死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3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由DWI证实的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 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 结果 共纳入18例双侧大脑脚梗死患者,其中10例(55.6%)出现四肢瘫痪,11例(61.1%)出现意识 水平下降。患者病程中最重阶段NIHSS评分为12.5(4.0~20.5)分。16例(88.9%)患者病因分型为大动 脉粥样硬化型。除了双侧大脑脚外,脑桥(88.9%)、小脑(72.2%)也是常见的受累部位。16例(88.9%) 患者存在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余2例(11.1%)患者存在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出院3个月后对18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其中有2例失访,13例患者预后不良(其中10例死亡)。 结论 双侧大脑脚梗死常合并脑桥和小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病机制可能 为低灌注,此类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6.
探讨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15例意外死亡尸体脑,除外脑外伤、脑梗塞、脑肿 瘤、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测量双侧苍白球、尾状核、丘脑、黑质、红核、齿状核及双侧额、枕、颞叶白质T2弛豫时间(SE序 列T1WITR/TE500/40ms;T2WITR/TE2700/80ms)和铁含量,对脑铁含量与T2弛豫时间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灰质核团 T2弛豫时间随脑铁含量增加而缩短,脑白质T2弛豫时间无变化趋势。灰质核团(除苍白球)r值在-0.6928~-0.9440之 间,苍白球和白质区r值在-0.0418~-0.3722之间。结论(1)苍白球区T2弛豫时间易偏移不宜作为脑铁MRI研究区 域;(2)脑灰质核团的T2弛豫时间下降主要与铁沉积有关,脑白质T2弛豫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最佳脑转移瘤MRI扫描技术.方法收集3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原发肿瘤,经不同扫描参数对比,选出最佳脑转移瘤MRI扫描技术.结果增强扫描不仅可以提高病灶检出率,还可以发现MRI平扫阴性早期脑转移瘤.采用水抑制技术(FLAIR)和多方位扫描利于发现不典型脑转移瘤,并与原发肿瘤鉴别.结论MRI增强扫描,FLAIR及多方位扫描相结合,可提高脑转移瘤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MSCT)评价健康北方人腹部脂肪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年龄和腰围(WC) 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MSCT 图像半自动分割技术测量287 例健康北方人脐平面的腹腔内脂肪面积(VA)、腹 壁皮下脂肪面积(SA)、VA/(VA+SA)、腰围(WC),将所有人按不同年龄和性别分组,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VA 高于女性(P <0.05),女性SA 高于男性(P <0.05)。男性VA、女性VA、女性VA/VA+SA 随年 龄增长而增长(P <0.05),男性VA/VA+SA 在60 岁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长(P <0.05),但主要是20 ~ 40 岁组, 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VA 与WC、年龄均呈正相关(P <0.05);男性和女性 SA 与WC 均呈正相关(P <0.05),与年龄均不相关(P >0.05)。结论 MSCT 图像半自动分割技术测量腹部脂 肪含量可行;北方人群腹部脂肪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组中存在差异,腹部脂肪含量与年龄和WC 存在一定 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行3D平扫和增强,增强的图像减平扫的图像得3D MRSI。67例病变分为两组: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和非高信号组(35例),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和减影图像间对信号反应的差异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显示在增强前后仅有15.62%能在常规图像反应出病变强化的信号改变,84.38%(27/32)在MR减影图像上能反映病灶强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非高信号组(35例)在常规和减影图像均能显示病变强化分别为93.72%(179/191)和94.24%(180/19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MR减影对强化前后病灶显示在T1WI平扫高信号组优于常规图像,而在T1WI非高信号病变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30.
应用MR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MR动态增强、脂肪抑制成像和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方法选择随机抽取100名高危乳腺癌患者的正常侧乳腺,通过8个时相的动态MR增强减影研究显示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和其分支的比率。结果胸廓内、外动脉I级、II级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93%(93/100)、62%(62/100)、72%(72/100)、45%(45/10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9%(59/100)。结论乳腺动态MRI增强3D血管减影成像基本上反映乳腺的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