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61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与评价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总黄酮、总酚、总多糖进行分析与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不同产地菊茎叶中单糖和寡糖组成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祁菊茎叶(QJ-JY)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89±4.17)、(17.12±2.00) mg·g~(-1)。怀白菊茎叶(HBJ-JY)和射阳杭白菊茎叶(SYHBJ-JY)中总多糖平均含量较高,分别高达(70.84±1.08)、(70.32±2.90) mg·g~(-1)。菊茎叶中含有的单糖类成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双糖主要是蔗糖。其中果糖是菊茎叶中主要的糖类成分。福白菊茎叶(FBJ-JY)中果糖质量分数最高,为(94.22±6.20) mg·g~(-1)。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与总酚呈显著正相关性,中性多糖与总黄酮和总酚均呈负相关性,可溶性糖类成分之间均呈较强正相关性。结论:菊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总酚、可溶性总多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资源性化学成分,且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研究结果为菊茎叶的精细化利用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银杏叶废渣为试材,优化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正交试验法,先考察预浸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颗粒过筛对石油醚提取聚戊烯醇效果的影响,再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预浸时间、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银杏叶药渣中聚戊烯醇和总黄酮的综合提取工艺。结果?最佳优化工艺为银杏叶药渣粉碎过3号筛,加入10倍量石油醚预浸0.5h、40℃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提取液合并浓缩至无醚味,得聚戊烯醇提取物。石油醚处理后的银杏叶药渣干燥后,加入20倍量95%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0.5h,提取液合并浓缩干燥,得总黄酮提取物。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银杏叶水提后的药渣中聚戊烯醇及总黄酮的提取,为其利用效率提升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目的?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组成,优化板蓝根蛋白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运用响应曲面法,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液料比及pH值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化板蓝根蛋白的提取工艺,另以Design Expert软件对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表征板蓝根蛋白的分子量分布;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超声提取前后板蓝根药材粉末的微观结构。结果?最优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7.8的50?mmol/L Tris-HCl为溶剂,液料比为80∶1,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65?min,按该工艺进行试验所得板蓝根蛋白得率为0.705%;板蓝根蛋白5个分子量段的蛋白分别为19.2、21.5、24.8、34.0~43.0?kDa 和>170?kDa。结论?运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板蓝根蛋白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板蓝根蛋白的提取。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中药材产业政策变迁路径并总结演进逻辑,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及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梳理1978—2022年间国家层面中药材产业相关政策文件,基于ROST CM及Netdraw软件,挖掘政策文本高频词并构建各阶段政策共词网络,进而对政策文本展开分析。结果:我国中药材产业政策整体践行了“恢复探索→建制化发展→深化改革→创新优化”的演进路径,政策规划与国家战略融合日益紧密,政策主体多元化模式逐渐稳定,政策手段灵活性增强,且政策内容始终与产业结构演进一致。结论:基于政策演进的接续性,未来可将优质药材建设作为切入点,深化产业与国家战略协同,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中药材产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5.
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研究(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犀角及羚羊角替代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原子荧光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8种角中铜、锌、铁等35种元素;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牦牛角较为接近犀(广)角。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角有可能作为犀(广)角的替代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太子参正丁醇提取部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诱发实验性大鼠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持续4周形成心肺损伤。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心功能;质量计算法分析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和肺指数;病理组织学分析左心室和肺病理改变;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急性心肌梗死4周后,模型组大鼠心功能紊乱,心指数和肺指数增加,病理组织学分析证实左心室组织心肌细胞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炎细胞浸润,肺组织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以上结果证实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心肺损伤病变模型成功。太子参正丁醇提取部位连续灌胃4周后,显著改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心指数和肺指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左心室和肺组织的病理学状态。结论:太子参正丁醇提取部位对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实验性心肺损伤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研究为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提供现代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优选丹参茎叶总酚酸为底物转化丹酚酸A的工艺参数,并进一步评价其转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丹酚酸A转化率为指标,考察不同酸、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以丹酚酸B计)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结果,优选丹参茎叶酚酸部位化学转化工艺,对转化前后总酚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优选的转化工艺为:盐酸调节pH值为3,底物浓度(以丹酚酸B计)15 mg/mL,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2 h,转化率可达89%,转化后其化学构成发生改变,丹酚酸A、丹参素、原儿茶醛含量显著提高。丹参茎叶总酚酸转化后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00±0.16)mg/mL、(16.88±0.32)mg/mL,FRAP法为(1.15±0.03)mmol FeSO4,较转化前表现出更优的抗氧化能力。结论:采用化学转化方法可有效实现丹参茎叶总酚酸高效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丹酚酸A,提升其资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不同品系及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中多类型资源性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PLC-TQ-MS技术对不同成熟度的果用和叶用2种宁夏枸杞(宁杞7号、宁杞菜1号)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和生物碱类等19种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及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叶芽和幼叶中各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嫩叶和成熟叶。果用宁夏枸杞叶中芦丁含量较高,而叶用宁夏枸杞叶中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和甜菜碱含量较高。所有样品均呈现良好的抗氧化性,且随着成熟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减弱趋势。宁杞菜1号幼叶的DPPH清除能力最高,叶芽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而宁杞7号叶芽3者均较高。叶用宁夏枸杞叶的抗氧化活性较果用宁夏枸杞叶高。宁夏枸杞叶抗氧化活性与隐绿原酸、5-O-阿魏酰奎宁酸、槲皮素-3-O-芸香糖-7-O-葡萄糖苷、绿原酸、甜菜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不同品系不同成熟度宁夏枸杞叶所含资源性成分含量及抗氧...  相似文献   
79.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our现已入侵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国家、欧洲中西部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严重影响各区域的生态结构、生态安全和环境。在中药资源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多宜性原则,在前人较为系统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采用“化害为利”策略,引导和促进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的转化利用,将其归化为可造福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健康发展的特色优势资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黄柏生物碱配伍二妙丸类方前后含量的变化,探讨类方方剂物质基础配伍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HPLC,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7 g),流速0.8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5 nm。测定黄柏及其二妙丸类方(二妙方、三妙方、四妙方、加味四妙方)中小檗碱、巴马汀及药根碱成分含量。结果:3种生物碱在四妙方中含量基本没变化,在二妙方、三妙方中含量减少,在加味四妙方中减少较多,药根碱较小檗碱、巴马汀在二妙丸类方中减少量大。结论:黄柏配伍二妙丸类方后,黄柏生物碱成分在基本方二妙及不同类方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