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62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对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五味子药渣中多种类型可利用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五味子药材深加工产业化过程的循环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五味子药渣采用HPLC-UV法对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碱液法提取蛋白质类成分,BCA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对照测定总蛋白质质量分数;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组成及质量分数;采用FIWE3/6纤维测定法测定粗纤维质量分数。结果研究表明,五味子药渣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和五味子酯甲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442 4、3.788 0、1.350 9、4.399 3、3.231 3、0.505 3 mg/g;与原药材相比,在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中五味子醇甲的提取利用率为20.84%;而五味子醇乙几乎未被利用而残留于药渣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和五味子酯甲在药渣中的质量分数略高于原药材。五味子药渣中可利用生物大分子类物质分别为总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4.69%;中性多糖质量分数为3.82%,酸性多糖质量分数为1.31%;粗纤维素类成分质量分数为43.80%。结论通过分析表明生脉注射液生产过程产生的五味子药渣中尚含有丰富的木脂素类、蛋白质类、多糖类及粗纤维素类等资源性化学物质,针对水提工艺产生的五味子药渣中可利用资源性化学物质探索性地提出了其循环利用对策与可能途径,为中药资源深加工产业化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为提倡和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和谐共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野马追及野马追胶囊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4%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0 min(5%A)~60 min(95%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运用LC-MS/MS对野马及野马追胶囊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了6个黄酮类成分,确定了3个黄酮苷:金丝桃苷(hyperoside)、三叶豆苷(trifolin)和黄芪苷(astragalin);3个黄酮苷元: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和棕矢车菊素(jaceosidin)。结论:LC-MS/MS能快速、准确地分析并确定天然产物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3.
将芫花酯甲制成干粉吸入剂直接输送至肺部,实现在肺部的浓集,降低芫花酯甲的毒副作用,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采用可吸入乳糖作为载体,将芫花酯甲吸附在乳糖表面,以细颗粒分布比例(FPF)为评价指标衡量体外沉积率,筛选出最优处方用于肺部给药,建立大鼠心、肝、脾、肺、肾、脑以及生殖系统的UHPLC-MS/MS分析方法,以静脉注射为参比,考察肺部给药后芫花酯甲在各脏器的分布,计算肺部靶向参数。结果显示,粗糙乳糖与细粉乳糖的比例为10∶1时的干粉吸入剂有最高的FPF,通过比较芫花酯甲肺部给药与静脉注射后在大鼠各组织的分布,发现肺部给药大大提高芫花酯甲在肺组织的浓度,显著减少其在心、肝、脾、肾和生殖系统的分布,表明芫花酯甲干粉吸入剂能使药物在肺部浓集,降低药物在其他组织的分布,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4.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规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存在易耐药和不良反应的问题。而天然毒液肽和人工设计的靶向多肽分子质量小,易到达或亲和于肿瘤组织,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和成药性,其发现、筛选和鉴定方法引起大家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列举了近年来热点研发的抗肿瘤多肽类型,进而介绍了基于传统色谱分离、肽组学、噬菌体展示、生物表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活性肽、靶向肽筛选原理、方法和实例应用,以期为未来新型抗肿瘤多肽的研发提供方法学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药因时间维度的演进而具有时代性,又因空间维度的展开而具有地域性。为全面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地域差异、深刻理解其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以三秦大地区域内生成发展的三秦文化和秦医药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两者的关系,并重点梳理三秦文化在“道”“术”2个层面对秦医药形成发展的作用,同时探讨了三秦文化对当前秦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秦医药与三秦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共同植根于三秦大地,三秦文化深刻影响着秦医药核心观念、价值体系、思维模式、临床技法等方面,同时三秦文化可能会对秦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潜在负面影响。初步探讨了三秦文化与秦医药的互动关系,为厘清秦医药文化渊源及特征、充分激活秦医药文化基因、促进秦医药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分区考析传统文化与医药的相互影响关系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06.
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成分与环氧酶-2的分子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黄芩中四种主要黄酮与COX-2进行分子对接。方法:采用软件Molegro Virtual Docker(MVD),以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58和6COX共结晶复合物作为受体模板,建立COX-2的活性位点,并对黄芩苷等四种黄酮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6COX发生分子对接的MVD分值分别为-121.64KJ/moL、-124.76KJ/moL、-96.11KJ/moL和-96.68KJ/moL。黄芩苷、汉黄芩苷以及SC-558均能作用于以Leu352,Phe518,Gly526,Val523,Ala527和Ser353等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位点。结论:黄芩苷等四种黄酮与COX-2能够成功进行分子对接,其对接位点信息有助于该类化合物抑制COX-2的活性机制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沉积型禹余粮对出血模型大鼠血液中相关止血指标及血清中金属离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华法林钠建立出血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粉末组、水煎液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测定给药15 d各组大鼠全血中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血栓素B2(TXB2),花生四烯酸(AA),内皮素-1(ET-1),血小板活化因子(PAF),P-选择素(PS),Ca2+的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各组大鼠给药0,5,10,15 d血清样品中Na,Mg,K,Ca,Fe,Al,Li,Be,Ti,V,Cr,Mn,Co,Ni,Cu,Zn,As,Sr,Cd,Sn,Sb,Ba,Pb 23种金属元素或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粉末组、水煎液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液中6-keto-PGF的含量(P<0.05),均能显著升高TXB2,AA,ET-1,PAF,PS,Ca2+的含量(P<0.01),具积极有益的调节作用。粉末组对大鼠血清Na,K,Ca,Fe,Li,Ti,V,Co,Cu,Zn 10种金属元素具有显著积极的调节作用(P<0.05,P<0.01);水煎液组对大鼠血清中Na,K,Ca,Fe,Li,V,Ni,Cu,Zn,Sr 10种金属元素有显著积极调节(P<0.05,P<0.01)。粉末组能显著降低Cr的含量(P<0.01),水煎液组能显著降低Cr(P<0.01),Pb(P<0.05)的含量。结论:沉积型禹余粮粉末、水煎液均对华法林出血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积极的干预作用,可通过增强血管收缩能力、促进刺激血小板活化,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液黏稠度等作用起到凝血作用。Na,K,Ca,Fe,Li,Ti,V,Co,Cu,Zn,Ni,Sr等金属元素群可能是其发挥止血效应的物质基础。根据以上检测指标,综合来看,粉末组与水煎液组干预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当归赤芍药对不同提取溶媒中活性成分的溶出率。方法:采用UPLC-Q-TOF-MS及UPLC-TQ-MS液质联用集成技术,研究当归赤芍药对中阿魏酸、香草酸、没食子酸等酚酸类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成分,洋川芎内酯、藁本内酯等苯酞类成分在水及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出率。结果:当归赤芍药对中酚酸类成分,单萜苷类成分随醇浓度的升高溶出率下降,苯酞类成分则反之;在水及低浓度醇中多数活性成分溶出率较高。结论:液质联用集成技术是一种适合在缺少对照品条件下开展多成分综合评价中药制备工艺的可行方法,可为优选工艺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评价桃红四物汤各分离部位对体外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效应物质基础。采用比浊法测定体外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率;采用改进凝血酶时间法测定抑制凝血酶活性;采用UPLC-Q-TOF-MS对各分离部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桃红四物汤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30%醇洗脱部位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水不溶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40%~70%醇洗脱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是醇沉沉淀部位、醇沉上清液部位及20%~40%醇洗脱部位的主要成分。桃红四物汤抑制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及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是芳香酸类成分、苷类成分和苯酞类成分。该实验为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凝血酶时间法的改进及对四物汤类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改进凝血酶时间(TT)法,使其更适合体外凝血酶抑制剂筛选。并用此方法测定比较四物汤类方及方中代表性成分的抗凝血酶活性。方法:建立凝血酶浓度对lgTT延长率(%)的标准曲线,对影响凝血酶活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考察,如血浆的储存条件;药物溶媒的选择;药物与凝血酶预温时间。并且测定比较四物汤(SW)、少腹逐瘀汤(SF)、香附四物汤(XF)、桃红四物汤(TH)、芩连四物汤(QL)的抗凝血酶活性。对方中代表性成分的抗凝血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获得改进凝血酶时间法的适宜条件;筛选结果显示四物汤类方均有明显的抗凝血酶活性,抑制性的强弱顺序为QL(IC50=1.30mg·mL-1)>SF(IC50=1.39mg·mL-1)>XF(IC50=3.55mg·mL-1)>SW(IC50=8.14mg·mL-1)>TH(IC50=10.94mg·mL-1);活性成分槲皮素也具有显著抗凝血酶活性。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凝血酶抑制剂筛选的便捷方法,证实了四物汤类方及成分具有直接抗凝血酶的活性,为深入解析活血化瘀方中靶向凝血酶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