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8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1990年与2013年烧烫伤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全球疾病负担2013研究(GBD2013)中G20国家、中国总体及分省数据,采用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综合评价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标化死亡率为0.88/10万,标化DALY率为30.58/10万,男女标化DALY率比例为1.85∶1。在G20国家中,按照标化DALY率由高至低排序,中国排第16位。2013年烧烫伤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0岁,其次是<5岁。标化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其次是≥70岁。2013年烧烫伤标化DALY率,贵州省最高(50.24/10万),澳门地区最低(6.16/10万)。1990年以来,中国烧烫伤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标化死亡率下降68.10%,标化DALY率下降76.95%。女性烧烫伤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下降幅度高于男性。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在各年龄组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随年龄上升而有所下降。与1990年相比,2013年各省烧烫伤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与1990相比,2013年中国人群烧烫伤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儿童、老年人烧烫伤疾病负担仍相对较高,应为重点关注人群。男性烧烫伤疾病负担高,且下降相对缓慢,尤其是老年男性,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62.
中国两城市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家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干预措施及促进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和深圳市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7 528户家庭拥有≥1辆私家轿车的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安全座椅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采用小组焦点访谈法,随机抽取完成问卷调查的家长访谈使用或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原因等。结果 39.23%(2 820/7 189)的调查对象家庭拥有儿童安全座椅,儿童乘私家车出行时总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比例为17.14%(1 232/7 189)。儿童年龄小、父母教育水平高、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对儿童乘车安全认知好是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保护性因素。儿童乘车出行的频率、距离和驾驶员安全带佩戴行为显著影响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家长不购买儿童安全座椅的主要原因包括占用车内空间(53.33%,2 329/4 367)、乘车机会少(48.55%,2 120/4 367)、安装麻烦(42.25%,1 845/4 367)、价格过高(38.58%,1 685/4 367)、质量不可靠(31.03%,1 355/4 367);不使用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不想坐(67.36%,293/435)、出行距离近(53.79%,234/435)、安装使用不方便(53.10%,231/435)、车内没有空间(32.41%,141/435)及认为没有必要(25.75%,112/435)。结论 家长在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保护儿童乘车安全方面存在认知盲区和误区,并亟需对儿童安全座椅正确选购和使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建议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立法与执法、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儿童安全座椅相关服务站点、探索租赁市场等。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描述2006-2008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状况。方法分析2006-2008年度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总结与描述2006-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状况、事故原因及其变化趋势。结果从2006-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伤亡人数、人口死亡率、万车死亡率、里程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每起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2008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为5.56/10万人口,伤害死亡率以西藏、青海、新疆、天津、浙江等地较高。伤亡人员以男性、21~45岁青壮年为主,60岁以上的伤亡呈上升趋势;乘客、摩托车驾驶者、行人是主要的受害者。道路交通事故以19~20时为最高,平均每起事故死亡人数在3~5时最高。道路交通伤害原因主要是机动车肇事,主要肇事机动车类型为客车、摩托车和货车。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肇事的主要交通工具,且其造成的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呈上升趋势。驾驶人员的违法行为是机动车肇事的主要原因,其中超速驾驶、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逆行和酒后驾驶是引起交通肇事的前五位原因。结论 2006-2008年,中国道路交通伤害呈下降趋势,事故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4.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监测的3年中,道路交通伤害是门(急)诊就诊伤害病例的第二位伤害发生原因.其中男性(2006-2008年分别为64.63%、64.07%和64.38%)多于女性(分别为35.37%、35.93%和35.62%);病例构成居前三位的年龄组为30~44岁(分别为36.04%、34.82%和34.28%)、15~29岁(分别为30.74%、31.57%和30.13%)、45~64岁(分别为20.28%、20.70%和22.80%);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意图以非故意为主(分别为98.34%、99.07%和99.07%);伤害部位集中在头部(分别为35.21%、33.74%和35.77%)及下肢(分别为24.08%、24.54%和23.95%);伤害性质主要为挫(擦)伤(分别为56.47%、57.92%和58.89%)及骨折(分别为17.70%、15.84%和15.88%);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分别为63.69%、67.24%和65.68%);伤害结局以病例在医院门(急)诊治疗后返家为主(分别为59.43%、63.76%和62.80%).结论 2006-2008年在门(急)诊就诊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无明显变化,青壮年男性是道路交通伤害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5.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布特征.方法 针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中毒病例分别占总伤害病例的2.57%、2.48%和2.52%,在所有伤害原因中居第六位;初中文化程度病例最多,病例职业分布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中毒事件发生地点以家中最多,中毒发生时的活动以休闲活动为主,发生时点以20:00病例数最多;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自残/自杀病例构成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主要中毒类型是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65岁、15~29岁和30~44岁年龄组自残/自杀病例的比例排在前三位.结论 酒精中毒是中毒伤害的首要类型,在青壮年(15~29岁和30~44岁)中比例最高;自残/自杀与药物和农药中毒关系紧密,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加强药品生产和市场营销的监管力度,是预防农药与药物中毒的关键;儿童和老年人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2006-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人口社会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事件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门急诊伤害病例中男性伤害病例占65%以上,但女性病例呈增多趋势。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则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升高幅度大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农村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城乡地区伤害意图第1位都是"非故意";病例最多月份都是7、8月份。城市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的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以及贸易和服务场所;农村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结论城市和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7.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的质量控制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伤害事件发生后,患常先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因此,急诊室记录就成为伤害监测资料的主要来源。在医院急诊室开展伤害监测是国际社会及各国公认的一种较常用的监测方法。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只能获得伤害的死亡资料.有关伤害的调查研究多是对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对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伤害监测体系。本通过分析“中国7省市21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伤害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的质量控制及运行情况,为加强与完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变化趋势及现况特征,为探索儿童暴力危险因素、确定干预优先领域、制定相关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15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监测数据,对儿童暴力门/急诊病例的变化趋势及人口学、暴力事件和临床等现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NISS共收集儿童暴力病例44 319例,儿童暴力病例数占儿童伤害总病例数的比例逐年下降。2015年儿童暴力病例中,男童占81.31%,儿童暴力病例占儿童伤害病例比例的男女比为2.22:1;儿童暴力原因为钝器伤病例占65.69%;儿童暴力病例数在2月和7-8月出现两次降低;48.87%的暴力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伤害性质63.52%为挫伤/擦伤,伤害部位51.18%为头部,轻伤病例占82.66%,伤者83.21%的就医结局为治疗后回家。结论 我国儿童暴力问题不容忽视,应重点关注中学男童,加强健康教育,建设安全校园,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严重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评价八段锦锻炼6个月对社区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两平行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对我国5个省(市)40个社区的1 028名60~80岁社区居住老年人进行干预研究。干预组研究对象(20个社区、523名)进行每天1 h、每周5 d、持续6个月的八段锦锻炼和3次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对照组研究对象(20个社区、505名)仅接受3次预防跌倒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指标为Berg平衡量表(BBS)得分,次要指标包括单脚站立时间、双脚前后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计时起立行走时间。结果 1 028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包括731名女性(71.11%)和297名男性(28.89%),年龄(69.87±5.67)岁。与基线调查相比,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BBS得分较对照组增加3.05(95%CI:2.23~3.88)分(P<0.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BBS得分较对照组增加4.70(95%CI:4.03~5.37)分(P<0.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次要指标均有改善(P<0.05)。结论 八段锦运动可以提高60~80岁社区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运动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基于潜发展模型(latent growth model)探讨八段锦锻炼对老年人群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群随机对照试验,在上海浦东新区中所有社区中随机选择3个干预社区和3个对照社区,在社区中通过志愿者招募,共招募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278名,经过3个月和6个月的八段锦锻炼后再进行平衡功能重测,采用潜发展模型分析评价锻炼后平衡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 经6个月八段锦锻炼后,干预组每3个月静态平衡功能指标中单足睁眼站立时间比对照组高8.71s(t=11.68,P<0.001),单足闭眼时间高1.98s(t=10.89,P<0.001),双足睁眼时间高20.74s(t=8.05 P<0.001),双足闭眼时间高4.90s(t=8.59,P<0.001),动态平衡功能指标CCT高1.29s(t=6.67,P<0.001),综合平衡功能指标中计时起立-行走时间缩短了0.59s(t=-5.00,P<0.001),TINETTI量表得分高1.71分(t=9.61,P<0.001),BERG量表得分高2.59分(t=19.43,P<0.001)。影响平衡功能改善的因素中,年龄高的人群计时起立-行走的改善幅度比年龄低的人群平均少0.13s(t=2.34,P<0.001),性别和文化程度对各项平衡功能指标的改善无影响。结论 八段锦锻炼频率按照每天锻炼1次,时长1小时,每周5次,锻炼后3个月各项平衡功能指标明显提升,八段锦简单易学效果显著,可在社区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