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复治肺结核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武汉市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登记的全部首次复治涂阳患者(共232例)作为研究对象。面访式问卷调查,随访治疗结局。232份调查问卷中,219份合格,合格率94.4%。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 结果219例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治疗成功156例,成功率为71.2%。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1.2%(21/41),不伴发糖尿病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5.8%(135/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0, P=0.002);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55.0%(33/60),不耐药者治疗成功率为73.7%(87/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 P=0.012);耐多药者治疗成功率为26.1%(6/23),非耐多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73.5%(114/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38, P=0.000)。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耐多药(OR=10.758, 95%CI=3.481~33.247)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发糖尿病(OR=2.838, 95%CI=1.187~6.788)及未采用医生督导式管理(OR=1.678, 95%CI=1.087~2.588)是治疗不成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武汉市首次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不高,耐多药、伴发糖尿病及未采用医生督导模式管理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提高患者发现率是我国控制结核病的重点和难点,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模式是决定发现率的关键因素.国外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求医行为模式的研究多是以社区为基础,而我国的研究则多以医院为基础,鲜见针对社区人群的研究[2,3],其结论难以代表社区中全部可疑症状者.为此本文综述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求医行为模式,提高我国结核病患者发现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武汉市近十年肺结核报告疫情特征,为采取因地制宜的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7—2016年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武汉市的肺结核患者发病资料,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的变化趋势及三间分布。按武汉市统计年鉴常住人口和肺结核报告发病患者数统计报告发病率;按每年月份发现肺结核患者数分析时间分布;按武汉市三环线公路为界线将武汉市划分为近城区和远城区,分析肺结核患者地点分布;按性别和职业划分分析肺结核人群分布。结果 武汉市2007—2016年报告肺结核64 79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5.56/10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年均递降率为2.92%;肺结核常年散发,但3—6月报告发病数相对较多; 远城区肺结核疫情明显高于中心城区(P<0.05),肺结核患者人群中以15~<25岁构成比最高,其次为65~<75岁老年人,男性高于女性(P<0.05);在职业分类中,前三位是农民占25.59%,家政、家务及待业占23.71%,离退休人员占10.76%。结论 近年武汉市肺结核疫情下降较缓慢,远城区是高发区,男性人群、15~<25岁和65~<75岁年龄组和低收入人群(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退休人员)是防控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武汉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2011—2020年武汉市学生结核病病案信息数据进行分布特征、发病就诊时间、治疗转归情况的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武汉市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4 337例,年均登记发病率为22.44/10万,年均递降率为7.86%;男女发病数比为1.76∶1,男生发病率高于女生(χ2=184.18,P < 0.01);发病年龄以19~22岁组最高,占47.89%;每年报告发病高峰是3—5月和9—11月,发病低谷是每年1—2月和7—8月;学生患者主要集中在学校分布较多的洪山区、江夏区和武昌区,学校聚集性疫情频发于洪山区、东西湖区、武昌区和新洲区;学生患者发病至就诊求医时间M(P25,P75)为9(3,21)d,按地区、年龄、民族和患者来源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25,47.14,9.88,43.96,P值均 < 0.01);学生患者治疗与转归按年份、民族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武汉市学生肺结核疫情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年龄段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集中发现时间和地点相对固定,病例就诊时间和治疗转归各有区别。应根据各区县学生分布特点因时因地分类地制定防控策略,加强疫情监测、健康促进、主动发现和督导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发病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整群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登记耐多药肺结核病例为病例组,未患有结核病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自行设计调查表,面对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筛选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L检验评价拟合优度,ROC曲线下面积来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男性、婚姻状况(未在婚)、无固定职业、经常去公共场所为MDR-T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检验结果为:χ~2=6.508,P=0.4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57~0.862)。结论性别为男性、婚姻状况(未在婚)、无固定职业、经常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公共场所)与MDR-TB的发生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MDR-TB发生风险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结核病人的结核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改进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武汉市江岸区2001年11月至2002年4月登记的102例肺结核病人进行结核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对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居住地等因素与得分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教育前的得分为3.79±1.67,教育后的得分为5.97±1.56,两者的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但教育以后病人对肺结核的确诊方式、可疑症状、卡介苗的作用等问题的回答正确率仍然不高。文化水平是影响病人得分的因素。结论 本次健康教育是有效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增加教育次数,改进教育方法,低文化水平的病人是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初次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1 305例,分为治疗组654例,对照组651例,均以“2HRZE(S)/4HR”方案化疗,治疗组抗结核同时口服N 乙酰半胱氨酸1.2 g·d-1, 对照组同时口服谷胱甘肽600 mg·d-1。结果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4.1%)及HBsAg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8.0%)均较对照组(8.1%,32.4%)低(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中断率(2.3%)和用药调整率(1.4%)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9%,4.6%)低(P<0.01或P<0.05);咳嗽缓解率(96.9% )、体质量增加率(96.2% )及痰涂片转阴率(93.3% )均较对照组(分别为82.9%,78.6% , 89.7% )高(P<0. 01,P<0. 01,P<0.05);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其他不良事件。结论N 乙酰半胱氨酸对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初期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涂阳肺结核患者的首诊延误和病人延误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29例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对首诊延误和病人延误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5例患者首诊延误等于病人延误,中位数为10天;79例患者病人延误远大于首诊延误,中位数分别为38天和7天.首诊延误危险因素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者,无咯血者及结核知识分低者;病人延误危险因素为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初治患者,结核知识分低者,自卑感严重者,及首诊于区以下医疗机构者.结论:涂阳肺结核患者存在一定的首诊和病人延误,应加强人群中结核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低者;减少对结核病的歧视和孤立,消除患者自卑感;提高结防专业机构利用率,缩短首诊和病人延误,提高发现率以控制结核病.  相似文献   
19.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前列腺癌流行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评价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前列腺癌的人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武汉市居民前列腺癌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以1990-1995年资料建立模型预测1996-1997年流行沙趋势,结果发病率回代平均误差率和R^2分别为3.82%和0.7734,外推预测平均误差率为5.15%;死亡率回代平均左率和R^2分别为4.89%和0.9515,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武汉市结肠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结果结肠直肠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慢性阑尾炎史、家族成员患癌症史、心理因素、被动吸烟、10年前吃腌制的食物,其相对应的让步比为:7.411(95%CI:2.413-22.760),3.059(95%CI:1.718-5.450),1.782(95%CI:1.328-2.389).1.325(95%CI:1.147.1.530),1.22lf95%CI:1.114.1.340)。食用不烫的、软的食物和低盐分的食物能有效防止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相对应的让步比为:0.465(95%CI:0.333-0.647),0.606(95%CI:0.470-0.781),0.615(95%CI:0.480-0.790)。结论结果表明结肠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与慢性阑尾炎史、家族成员患癌症史、心理因素和饮食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