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正>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为血管闭塞后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发生缺血坏死所导致的一大类疾病。1995年至2015年,静脉溶栓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AIS血管再通治疗措施,但静脉溶栓存在治疗时间窗短、禁忌证多、出血风险大、对大动脉闭塞的开通效果差等缺点。2015年以来,随着"五大试验"(即MR CLEAN、EXTEND IA、ESCAPE、SWIFT PRIME及REVASCAT)结果的公布,血管内治疗对AIS的治疗效果首次得到肯定,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共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针刺组(早期组)及晚期针刺组(晚期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早期组及晚期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采用Pal-Weigert髓鞘特殊染色法和ELISA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开始1,3,5,7d时脑髓鞘的再生情况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的改变。结果在各不同观察时间点,发现模型组大鼠内囊髓鞘均有明显脱失,且血清MBP含量亦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各针刺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的髓鞘脱失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血清MBP含量升高的幅度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另外早期组大鼠血清MBP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较晚期组滞后。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激发大鼠脑可塑性潜能从而促进MCAO脑缺血损伤区的神经髓鞘组织再生,并且针刺治疗时间窗对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3.
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对卒中患者卒中发病后1年时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在卒中单元(500例)和普通病房(445例)接受治疗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单元组通过到院随访、电话随访或入户随访1年,普通病房组通过电话随访1年.观察指标为:抗栓药物的使用率、戒烟人数比率、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和患者自身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结果:(1)卒中单元组抗栓药物使用率为92.76%,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的51.49%(P<0.01);(2)卒中单元组戒烟人数比率、卒中早期症状知晓率和自身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82,33%、91.04%和94.03%,显著高于普通病房组的54.75%、65.53%和70.37%(P均<0.01).结论:卒中单元重视卒中的二级预防和强调规范化治疗,显著提高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估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选取在48 h内发病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脑蛋白水解物组(96例)及对照组(94例),脑蛋白水解物组予脑蛋白水解物30 ml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在入院1 d、2 d、7 d、14 d、30 d、90 d对两组患者进行MMSE及MoCA量表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在入院2 d,两组患者的MoCA及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7 d、14 d、30 d、90 d,脑蛋白水解物组MoCA及MMSE评分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7 d、14 d时,MoCA及MMSE评分明显增加,但在30 d、90 d时,评分无明显增加。两组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无明显区别。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提高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ICoVT)的诊断一直充满挑战,根据患者体质量给予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抗凝治疗并不能使全部患者获得满意疗效。该文报道1例经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诊断为重症ICoVT,并通过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调整抗凝药物剂量进行治疗的患者,以期为ICoVT的诊断及精准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基本属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建钢  刘鸣 《华西医学》2007,22(1):96-98
目的分别以单纯机械吹打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并观察NSCs的生长、增殖和分化特点。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的大脑皮层和海马通过单纯机械吹打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培养原代细胞,并加血清诱导其分化,借助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从胎鼠大脑皮层及海马能分离培养出具有很强增殖力的细胞,它们能稳定表达巢蛋白,经诱导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②与用单纯机械吹打分离细胞法相比,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有很少或几乎没有未分离的组织团块,原代细胞背景更清晰。结论①应用胰蛋白酶消化,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神经干细胞。②从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能成功地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它是进一步研究神经干细胞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MCAO模型组(C+)、早期针刺组(E2)、晚期针刺组(E3),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针刺,用Pal-Weigert髓鞘特殊染色法和ELISA法动态观察各组在1 d、3 d、5 d、7 d 时脑髓鞘的再生情况和血清MBP的含量。结果:1)在各个时间点,C+ 组内囊有明显的髓鞘脱失,且血清MBP含量也明显升高;2)针刺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髓鞘脱失程度明显减轻,且血清MBP含量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模型组。3)E2 组的血清MBP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比E3 组晚。结论:1)针刺可能通过明显激发脑的可塑性潜能及其他机制,促进MCAO大鼠缺血损伤区的髓鞘再生。2)针刺治疗的时间窗可能在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8.
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也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约2/3的脑卒中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脑卒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2],在部分地区甚至是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其  相似文献   
39.
<正>患者男,65岁,主因“发作性头痛4年余”于2016年3月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于2011年11月劳累后出现头痛,主要表现为右侧颞部轻度间断性胀痛,偶可缓解。2014年6月患者出现双侧颞部间断性胀痛,程度较前加重且伴视物不清,于外院就诊并行头部MR静脉成像(MRV)及全脑DSA,示右侧横窦、乙状窦未显影(图1,2),腰椎穿刺压力为220 mm H2O,其余检查未见异常,考虑“颅内静  相似文献   
40.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MR黑血血栓成像(BTI)技术评价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VT)在病程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37例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VT的患者,均另行BT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出现至BTI检查时间,将患者分为急性组(≤14 d,23例)和慢性组(15 d,14例)。测量BTI图像上检测到的血栓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血栓信号的差异。以MR静脉成像(MRV)检查结果作为参照,计算血管节段水平BT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血栓SNR在急性组和慢性组分别为206±97和94±41,CNR为201±96和8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和5.0,均P0.01)。(2)37例CVT患者中,MRV共检出159处脑静脉及静脉窦节段存在血栓,BTI在其中152处准确识别血栓,在352处排除血栓,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6%(152/159)和98.0%(352/359)。结论 BTI技术实现脑静脉血栓直接成像,能够准确区分急性与慢性血栓,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