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根据2007-2009年德格县鼠疫监测结果,对德格县鼠疫流行危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预警。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监测,危险性分析从危害性认定和流行病学危害两个角度展开。结果德格县鼠疫监测结果显示2007-2009年旱獭密度分别为0.24只/ha、0.22只/ha、0.39只/ha,旱獭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12%、8.74%和16.00%。结论德格县疫源地旱獭密度和旱獭细菌检出率均呈增高趋势,动物鼠疫控制难度增大,人间鼠疫发生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18-2022年四川甘孜藏区棘球蚴病流行状况,为优化棘球蚴病的防控对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筛查甘孜藏区2018-2022年人群棘球蚴感染情况;通过解剖目检、PCR和测序法检测疑似染疫的牲畜(牛羊)和啮齿动物脏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犬科动物粪便中的棘球绦虫抗原,分析不同时间和区县棘球蚴病流行状况。结果 甘孜藏区2018-2022年人群棘球蚴病总患病率为0.028%,且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328.133,P<0.01);牲畜总感染率为3.44%,呈下降趋势(χ2趋势=325.295,P<0.01);啮齿类动物总感染率为2.96%,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57.235,P<0.01);犬科动物粪便中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1.40%,呈下降趋势(χ2趋势=899.060,P<0.01)。2022年与2018年相比,各区县(东路、南路和北路区县)中人...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鼠疫在四川是否存在,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犬阳性血清2份,从33份旱獭标本中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材料10份,17份旱獭检材中检获鼠疫菌4株。结论确定四川德格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四川石渠县首次从青海田鼠体内分离出鼠疫菌54株。2001年确定为青藏高原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1999年该县又发生首次人间鼠疫,从人尸体中分离出鼠疫菌株,经鉴定属于旱獭型鼠疫菌,这预示着石渠县可能有旱獭疫源地的存在。为了证实,我们2003年在石渠县呷依乡开展工作,采集旱  相似文献   
15.
僧侣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四川省甘孜州卫生防疫站(康定626000)段勇军徐克均石田集魏华富王再跃为了解结核病在民族地区不同职业中的流行情况,1996年9月,我们对四川省石渠县的僧侣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对象和方法以该县寺院的僧侣为调查对...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德格县2株疑似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德格县自毙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的2株疑似鼠疫菌株进行生化特征、毒力鉴定,确定四川省是否存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生化及糖醇类酵解试验、毒力因子、毒力、营养需求、质粒、基因检测及基因分型方法进行.结果 光镜下,2株被检菌株均为革兰染色阴性,呈球杆状,两极浓染、两端钝圆;在赫氏普通琼脂上24-48 h,被检菌株形态呈中心发暗,有黄褐色粗糙颗粒,边缘不整呈锯齿状、薄而透明的花边;在赫氏血琼脂上,菌落隆起,色泽深,花边消失或残留锯齿状痕迹.2株被检菌株均能酵解阿胶糖、麦芽糖、甘油,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阳性;毒力因子均为F1+、VW+、Pgm+,Pst I+;携带鼠疫菌常见的质粒,相对分子质量(Mr)为6.0×106、45.0×106、65.0×106,具有鼠疫菌的毒力相关质粒基因Pla、calfl、LcrG;对小鼠的毒力试验,绝对致死量(LD100)均为50个菌;营养需求上,对苯丙氨酸、甲硫氨酸依赖;基因型是Genomovar 5;与假结核菌(PTB)在鉴别培养基尿素、奥腾、枸橼酸盐上有明显区别,含鼠疫菌特有的Pst I和F1抗原,22℃下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含有鼠疫菌特有的3a片段.结论 四川省德格县喜马拉雅早獭体内分离的2株疑似菌株均为鼠疫耶尔森菌,具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菌株的特性,四川省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1997-2008年四川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四川省1997-2008年鼠疫监测结果,为进一步做好鼠防工作提供对策.方法 统计、整理、分析四川省1997-2008年鼠疫监测工作总结资料.结果 四川省疫源地面积从1997年的21 000 km2增加到2007-2008年的25 545 km2,染疫动物从1997年的2种增加到2007年的9种及蚤类3种,检出鼠疫杆菌144株,鼠疫F1抗体阳性211份.结论 鼠疫疫源面积逐渐扩大,染疫动物逐渐增加,提示应高度关注鼠疫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2007-2009年四川省旱獭鼠疫流行病学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7-2009年喜马拉雅旱獭鼠疫流行态势,为四川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鼠疫总体规划"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调查。结果2007-2009年调查发现:每个年度均发生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流行;发现染疫动物3种,包括喜马拉雅旱獭、牧犬和藏系绵羊;分离鼠疫菌25株,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血清9份、旱獭血清最高滴度1∶10240,鼠疫反向血凝试验(RIHA)阳性28份、旱獭最高滴度1∶409600;发现蚤类4科10属11种,主要传播媒介为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结论喜马拉雅旱獭动物鼠疫呈连续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及肠管壁多发脂肪肉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脂肪肉瘤临床上极为少见,近期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选择快速、敏感的鼠疫检测方法,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与鼠疫间接血凝(IHA)和反向血凝(RIHA)同步检测鼠疫抗体/抗原.结果 在四川省191份动物肝脾标本中,GICA检出阳性10份,RIHA阳性6份;检测动物血清标本417份,GICA与IHA均检出阳性13份.结论 GICA简便快速,适合现场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