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7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其中121例死亡)的病例资料,比较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和有、无其他基础疾病三组SARS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ARS患者总的病死率为937%。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基础病和无基础病的SARS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864%、1185%和449%(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职业后既往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是无基础病患者的183倍(P<005)。结论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北京地区2003年3~6月临床诊断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达2522例,成为全球发现SARS病例最多的地区。我们通过对北京地区大样本SAR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合并基础疾病对SAR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吸烟是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 ,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九五期间我们的工作曾表明 ,吸烟伴有COPD者血清α1 抗胰蛋白酶 (α1 AT)明显低于不伴有COPD者[1 ] ,提示α1 AT可能是一重要的宿主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观察吸烟伴和不伴COPD者血清α1 AT、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NE) ,组胺含量及NE α1 AT比值变化 ,为COPD的发病学及早期诊断提供线索。1 材料与方法按病例 对照设计方法 ,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吸烟 (吸烟指数≥ 30 0 )伴COPD者 (病例组 ,FE1 % <70 % )和…  相似文献   
15.
男性在职人员体力活动时间与血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在职人员中体力活动持续时间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网内的监测人群中按随要整群抽样的方法,各抽取1000例(35-59岁,男女各半)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其中可用于分析的男性在职工作人员5165例。根据自报的重型体力活动时间的长短进行量化分析,将体力时间为“0”的定义为1组,余根据频数分为3个分位,并分别定位为2,3,4组。结果:随着重型体力活动时间的延长SBP,DBP均呈下降趋势。BMT,TC,TG也均呈下降趋势;而HDL-C却上升了3.5mg/dl。除SBP,TC外,诸项各组与1组比较均有显差异(P<0.010。同样随着重型体力活动时间的延长,高血压患病率降幅达34.0%,超重率降幅达49.3%,各组与1组比较差异显(P<0.01)。血脂异常率4组与1组相比降幅达23.0%,且3,4组与1组相比差异显(P<0.01)。结论:体力活动持续时间可影响血压的水平,在改善血压水平的同时BMI和血脂水平也有所改善,因而从整体上降低了高血压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6.
肥胖:必须引起国人重视的流行病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不认为肥胖是一种疾病。医学界对机体脂肪过多是好是坏一直争论了几十年 ,直到 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委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 ,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 :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 ,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 。”1997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2 ] 。近年来 ,对肥胖的研究包括病因、机制、防治手段等成为国际一大热点 ,减肥热也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新浪潮。其根源在于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迅速增加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在美国 1978…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白介素-6基因-634C/G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及其与其它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2005年秋-2006年春,在北京社区整群随机抽样人群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询问病史及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白介素-6基因启动子区域-634C/G位点基因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共1422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634C/C、-634C/G和-634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8%(666)、42.7%(607)和10.5%(149),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540)。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与-634C/C基因型相比,-634C/G基因型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比值比(OR)为1.12(95%可信限:0.88-1.43,p=0.354),-634G/G基因型为1.49(95%可信限:1.02-2.18,p=0.041)。进一步调整其它危险因素后,结果依然如此。交互作用分析发现,-634C/C+C/G携带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强度低于-634G/G携带者,多因素交互作用模型发现,-634C/G、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对颈动脉斑块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04)。结论白介素-6基因-634G/G基因型携带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显著增加,而且这种作用与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水平、食物来源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3~1984年、1993~1994年和1998年在北京工农人群进行连续3d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三次分别调查35~59岁研究对象483、587、203人。结果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均呈上升趋势,与1983~1984年相比,1998年工人人群胆固醇平均摄入量增加53%,达到379.9mg/d,农民人群平均增加42%,达到246.6mg/d。蛋类和肉类是胆固醇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增加的胆固醇摄入量也主要来源于蛋类和肉类,内脏类食物对胆固醇摄入的增加也有较重要的影响。结论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北京工农人群膳食胆固醇摄入量明显增加。应适当控制蛋类的摄入量,并合理选择其他动物性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水平,使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9.
医疗质量改进研究顾名思义是指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增加患者和大众的满意度而开展的一些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后,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在发达国家,其后逐渐在全球得到重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我国当前全民关注的“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也是这个全球潮流的一部分。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难题,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我国今年新出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其根本的目的亦源于此。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循证决策的需要,以医疗质量改进为目的科学研究必然成为开路先锋,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TC/HDL C比值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血管病和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基线年龄35~59岁、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资料完整者10121名为研究对象(男性4921名,女性5200名),平均随访15.9年。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77例,出血性脑卒中125例。将TC/HDL C比值分为<3.0、3.0~、3.5~、4.0~和≥4.5五组,缺血性脑卒中年龄调整发病率(1/10万人年)依次为144.1、169.4、166.7、226.9和282.2,比值≥4.0增高明显;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地区以及舒张压、血糖、吸烟和饮酒等变量后,TC/HDL- C比值4.0~及≥4.5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性显著高于参照组(TC/HDL-C<3.0),RR分别为1.59(1.06~2.38)和1.87(1.30~2.68);TC/HDL-C比值、TC、LDL-C对缺血性脑卒中均有独立预测作用,TC/HDL-C比值五分位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相对危险性关联曲线呈线性,而TC和LDL C五分位相应关联曲线呈“J”形。TC/HDL-C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未见明显关联趋势。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有独立的预测作用,且预测能力可能优于TC或LD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