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科对近10年来收治的部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病人分别采用常规剂量和间歇大剂量马利蓝治疗,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从1975年12月至1989年2月收治的慢粒病人中35例采用马利蓝治疗,分两个治疗组:常规剂量组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65岁,均为初治病例。按欧氏提出的根据白细胞计数马利蓝量4~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贮存血中sHLA-I浓度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清中sHLA-I,检测60例正常广东人sHLA-I水平,20名献血者成分血中sHLA-I含量.结果采用ELISA,技术,可溶性HLA-I最低检测限为2.84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80%,批间变异系数为9.00%,回收率为98.57%~100.15%,广东人sHLA-I参考值为(699.54±360.10)ng/ml.贮存28d的RBC和随机供者血小板的sHLA-I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成分血,并且与成分血中残存的白细胞数和贮存时间有关.结论用ELISA法检测sHLA-I灵敏、特异、稳定.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可考虑选择性输注含有不同浓度sHLA-I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83.
HLA I类抗原又称移植抗原 ,存在于几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 ,是区别种族个体间差异的主要分子 ,与移植排斥密切相关。由于细胞破坏以及淋巴细胞激活后的分泌作用 ,在人体血清、汗液、尿液、乳汁等体液中均存在可溶性HLA I类抗原。(sHLA I)W6 / 32单克隆抗体是对所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脐血HLA-AB分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血清学方法和PCR-SSP基因定型方法对102份脐血HLA-A、B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两方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学近18.6%不能得出满意结果,HLA-A、B位点错定率分别为6.1%和10.8%,总错误率16.9%。结论 脐血HLA表达水平低,单个核细胞反应弱及部分交叉反应是造成血清学不能确定或错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脐血HLA分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血含丰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危重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收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1989年第1例HLA全相合同胞获成功起,至今全世界已超过238例。脐血移植前的HLA分型是决定其移植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由于脐血在收集过程中时间、部...  相似文献   
86.
青岛地区汉族HPA、MN、NA血型系统的基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笔者采用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选择H PA(人类血小板抗原)、MN、NA(中性粒细胞抗原)3个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多态性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择青岛市无血缘关系、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的无偿献血者(汉族人群)348人。  相似文献   
87.
广州地区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951年Allen在1例新生儿溶血病中发现抗-Jka,1953年发现其对偶抗体抗-Jkb,随后发现这是一个独立的血型系统,命名为Kidd系统.我国已有Kidd系统血清学分型的研究文献,至今尚未见采用PCR-DNA技术分型的报告.笔者从基因水平分析广州地区中国汉族Kidd血型的多态性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88.
中国汉族Rh血型基因多态性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观察中国汉族非血缘关系随机个体和家系Rh血型的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F)扩增技术,扩增Rh血型C/E基因,D基因外显子,内含子2和10,插入片段以及RhBox,检测160例Rh阳性个体,71例Rh阴性个体及7个先证为Rh阴性的家系的血样品。研究结果显示,带有C抗原的RhD阴性个体D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D基因外显子有完整的、部分缺失和完全缺失的3种形式;先证为RhD阴性的家系中,大部分成员均出现插入片段和RhBox,且在遗传上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插入片段或RhBox并未影响D基因的表达;全部RhD阴性和阳性个体中没有发现“正常的”RhD外显子4。结论:中国人带C抗原的RhD阴性的基因结构具有多态性,具有完全缺失、部分缺失和不缺失3种情况,并可能存在特殊的D(nf)Ce单体型;本组样本不能确定插入片段和RhBox与D基因表达有关,插入片段和RhBox的生物学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中国汉族的Rh血型基因序列不同于白种人,应建立本民族的Rh基因库。  相似文献   
89.
RhD基因外显子多态性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中国人RhD基因。方法 采用PCR-SSP技术,检测32例血清学试验RhD阳性,44例RhD阴性者的D基因外显子。结果RhD阳性者D基因外显子无缺失,RhD阴性者D基因外显子有完全缺失(61.4%)、部分缺失(18.2%)与无缺失(20.4%)3种类型。结论 中国人RhD基因外显子具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90.
HLA-DQB1 PCR-SSP基因分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LA-Ⅱ(DR,DQ,DP)配型对提高异基因骨髓移植存活率减少GVHD有重要意义。既往HLA-DQ采用血清学技术检定表型,近年国外转向基因分型,不少实验室已将其列为常规。国内近年来有人报告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