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2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2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47篇
口腔科学   169篇
临床医学   836篇
内科学   35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386篇
综合类   1532篇
预防医学   505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513篇
  1篇
中国医学   564篇
肿瘤学   29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7只。对照组:于大鼠双侧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5mL/kg,间隔时间为30min,隔日1次,共4次(7d);模型组(表柔比星+生理盐水):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kg;表柔比星+低、中、高剂量右丙亚胺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表柔比星4.5mg/kg,隔日1次,共4次(7d),注射表柔比星前30min于另一区域腹腔内注射右丙亚胺45、67.5和90mg/kg,隔日1次,共4次(7d)。处死大鼠后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微量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SOD活性降低,分别为(75.10±5.14)和(101.81±13.21)U/mL,F=5.7,P=0.00;MDA含量升高,分别为(13.60±2.88)和(5.28±3.14)nmol/mg,F=7.31,P=0.00;血浆LDH升高,分别为(5.27±0.58)×103和(2.23±0.47)×103 U/L,F=23.7,P=0.00;cTnI升高,分别为(483.38±52.07)和(264.16±52.07)ρg/mL,F=20.13,P=0.00;心肌细胞病理评分升高,分别为2.70±0.20和0,F=8.65,P=0.00;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分别为(66.54±3.46)%和(1.55±0.74)%,F=126.86,P=0.00。而加用右丙亚胺各组均较模型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血浆LDH及cTnI含量,减少心肌病理评分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或P〈0.05。结论:右丙亚胺对表柔比星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以及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生肉及生食肉类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和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478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分别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50份样品中有10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为20.00%。共检出致病菌11株,检出率22.00%。结论重庆市永川区生肉及生食肉类产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以保证肉类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毒品和人均汽车的保有量都在不断增加,吸毒驾驶行为现如今成为了严重威胁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一重大隐患。对驾驶员进行尿液吗啡和甲基安非他明筛查从源头上加强了对驾驶员的监管。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牙源钙化囊肿的囊肿型和肿瘤型内血管和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性抗原VIII因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11例牙源性钙化囊肿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以6例造釉细胞癌作对照。结果显示:囊肿型牙源性钙化囊肿的部分标本中,囊壁上皮下有VIII因子染色阳性的密集的新生小血管,囊壁上皮中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多,显示囊壁上皮增殖活动较强的组织依,部分囊壁上皮下血管较少,PCNA染色阳性细胞也较少,显示囊壁上皮增殖较慢,相对稳定的组织学像。而在肿瘤型牙源性钙化囊肿中,肿瘤间质中VIII因子杂色阳性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并且血管管腔增大,PCNA染色见肿瘤的上皮团片中阳性细胞也明显增多,反映了肿瘤增殖活跃,生长较快。表明肿瘤内血管的增生与肿瘤的增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5.
基因治疗是当今医学研究中最具有前景的研究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哺乳动物大唾液腺是基因治疗很有应用价值的靶位。本文就唾液腺介导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口腔白斑及鳞癌中Rb、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 、Rb蛋白产物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2 0例口腔白斑 (OLK)、3 3例鳞癌 (OSCC)组织中P5 3 及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b蛋白在OLK、OSCC中的表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增强 ,但无显著性差异 ;突变型P5 3 蛋白的表达在OLK即已出现 ,且随着细胞异常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强 ,在OSCC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 80 %。结论 :p5 3 基因突变、P5 3 蛋白过度表达与O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OSCC的发生可能涉及Rb、p5 3 细胞周期生长抑制反馈调节通路的异常  相似文献   
997.
作者对20例成年牙周炎患者、16例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及20例牙周健康者应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淋巴细胞。结果:成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的OKT3、OKT4、OKT6的数目及OKT4/OKT8比值在正常范围内,青少年牙周炎患者的OKT3、OKT4数目在正常范围内,OKT8数目明显升高,OKT4/OKT8比值显著降低;成年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的活化B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都以表面免疫球蛋白IgM阳性(SmIgM+)的B细胞增加为主。以上结果提示:成年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免疫学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为了探索简便、有效的涎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鼠尾胶原胶为底物.在培养液中加入一些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分化的刺激物,对出生一天的Wistar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相差显微微镜、光镜及透射电镜对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培养的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呈多层生长且为极性分化,保留了腺泡导管分泌单位的三种上皮成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涎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其中自制胶原胶是本研究培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观察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M-JOA下腰痛评分和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SF-MPQ)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评分(P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M-JOA下腰痛评分、SF-MPQ的PRI、VAS和PPI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法联合恢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