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目的探讨4.1埃兹蛋白-根蛋白-膜突蛋白结构域包含的7(FRMD7)基因新突变位点导致先天性眼球震颤(CN)一家系的遗传学特征。 方法2021年10月,收集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确诊CN家系四代19例的临床资料。采集家系中3例CN患者和9例眼正常者的外周血样本,检查受试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及眼底;评估眼球震颤的类型、头位、是否有中间带及眼位等。应用GenCap液相仪抓取目标基因技术,获取与眼部疾病相关的811个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及其侧翼区域,对先证者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并在家系中进行Sanger测序和共分离验证。使用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基因突变类型;预测突变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功能改变。 结果该家系的先证者(Ⅲ6)男性,11岁。此患者右眼BCVA 0.7,左眼BCVA 0.8。先证者表弟(Ⅲ9)男性,2岁,双眼视力检查配合度不佳。先证者祖父(Ⅰ1)男性,73岁。此患者右眼BCVA 0.3,左眼BCVA 0.4,双眼晶状体混浊。3患者均双眼正位,眼球震颤呈水平钟摆型,无中间带及代偿头位,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此家系患者均为男性,呈现隔代遗传特征,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家系中12例受试者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者FRMD7基因第9外显子编码区发生半合子变异,Ⅱ6、Ⅱ8及Ⅲ8等3例眼正常女性者在该区域发生杂合变异,核苷酸变异c.822C>A,氨基酸变异p.Y274X,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造成蛋白质编码提前终止,大量氨基酸丢失。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评定为疑似致病性变异。经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性质为无义突变;突变型蛋白质三维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显示该突变影响FRMD7蛋白结构的稳定性,可能使其功能受损。 结论FRMD7基因核苷酸变异c.822C>A(p.Y274X)为无义突变,属于新突变位点,此变异是该家系CN的可能致病原因,扩大了FRMD7基因突变频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对乳腺癌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及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南昌市第三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例,依条件排除后共132例入组。69例行乳房加腋窝横行双切口手术,63例行乳房延伸至腋窝单切口手术。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患者切口引流时间以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单切口组与双切口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96.8%与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与单切口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阴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3.8%,单切口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前哨淋巴结为阳性时,双切口组患者腋下积液发生率为28.0%,单切口组为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阴性的患者选择单切口将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且引流时间短于双切口组,而术前腋窝淋巴结评估为阳性的患者两种手术切口方式在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以及带管时间上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iR-129-5p对紫杉醇治疗乳腺癌耐药性作用。方法:抽取25例乳腺癌患者(病例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组miR-129-5p、ABC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29-5p与ABCB1的关系。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利用转染技术使miR-129-5p过表达,经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干预后,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和流式细胞术、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凋亡情况推断耐药性;在miR-129-5p过表达时,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紫杉醇对ABCB1 mRNA和蛋白的影响。结果:miR-129-5p在病例组血清中为高表达(P<0.05),ABCB1mRNA和蛋白在病例组中的表达略低于对照组(P<0.05),经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发现,ABCB1为miR-129-5p的靶基因。在过表达miR-129-5p和紫杉醇干预后,细胞出现增殖减慢以及凋亡现象(P<0.05);过表达miR-129-5p以及紫杉醇干预后,ABCB1mRNA和蛋白表达出现持续下降(P<...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对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UWL)的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方法,检测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对DUWL分离出的细菌和常见致病菌以及DUWL水路的消毒效果。结果 消毒前DUWL平均含菌量为1 300 cfu/mL,每多使用1 d菌落数增加约1.5倍,连续使用14 d后的菌落数是初始的103倍。DUWL分离的微生物主要是水生环境菌,本次试验未发现致病菌;200 mg/L过氧乙酸对水生环境菌作用3 min的杀灭率可达96.77%,对常见致病菌的杀灭率达100%,现场消毒后DUWL菌落数基本均未检出,菌落数即时合格率达100%。结论 工作常态下,DUWL系统存在非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采用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可有效杀灭DUWL系统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与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7年3月 2009年12月可手术乳腺癌患者76例,接受四周期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前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肿瘤病灶中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根据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四个分子亚型.主要研究终点包括各亚型临床有效率(RR)、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次要研究终点是化疗不良反应、病理完全缓解率(pCR).结果 76例患者中,最常见Ⅲ~Ⅳ度粒细胞缺乏(28.9%)、肝功能损害(10.5%)、皮肤毒性(9.2%)以及肌肉和关节疼痛(6.6%)等化疗不良反应.pCR为5例;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亚型的RR分别为86.1%、82.4%、100%、100%(P=0.256),3年DFS、OS分别为94%和97%、88%和94%、70%和70%及69%和69%.对比Luminal A亚型与Her-2+亚型、Luminal A亚型与三阴亚型的3年DFS、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 mg/m2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是安全的,Luminal A亚型比Her-2+亚型、三阴亚型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行4周期多西他赛(75 mg/m2,每2周为1周期)方案化疗,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再行4周期EC〔表阿霉素(EPI)75 mg/m2,环磷酰胺(CTX)600 mg/m2,每2周为1周期〕方案化疗;依据免疫组化方法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病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及Ki67的表达水平,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4型,分析4型乳腺癌在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别。结果 8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56例,稳定(SD)9例,无进展(PD)患者,有效率(RR)为89.0%(73/82)。11例免疫组化示Her-2染色(++)的患者行FISH测定,5例Her-2为过表达,根据免疫组化法及FISH法检测ER、PR、Her-2和Ki67的表达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亚型39例(47.6%),Luminal B亚型19例(23.2%),Her-2+亚型11例(13.4%)及三阴性亚型13例(15.9%);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及外科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的RR分别为84.6%(33/39)、84.2%(16/19)、100.0%(11/11)、100.0%(13/13),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患者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85,P=0.242)。截至2012年6月82例乳腺癌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分别为85%、88%。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三阴性亚型的3年DFS及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84和9.414,P<0.05);其中Luminal A亚型与Her-2+亚型、Luminal A亚型与三阴性亚型的3年DFS及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75 mg/m2多西他赛密集新辅助化疗对Luminal A亚型、Luminal B亚型、Her-2+亚型及三阴性亚型疗效相似,但Luminal A亚型比Her-2+亚型、三阴性亚型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7.
现在当一位称职的母亲,善于持家的基内涵已不是节衣缩食, 而是懂得支出有序、积累有度。 在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保证资产稳定增值, 这就需要我们的家庭主妇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投资理财技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SULF1是硫酸酯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发挥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低表达,本研究旨在筛选直接靶向SULF1的microRNAs,并验证候选microRNAs对SULF1表达的负调控作用。方法 利用TargetScanHuman 7.2、miRDB、DIANA和RNAhybrid数据库预测调控SULF1的micro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索microRNAs对SULF1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microRNAs和SULF1基因的直接结合能力。CCK-8实验验证microRNAs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利用数据库预测到两个microRNAs:miR-199a-5p和miR-206,二者均可靶向SULF1的3''-UTR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IOSE80细胞中的阴性对照相比,miR-199a-5p和miR-206对应的模拟物(mimics)分别使SULF1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至23.07%和20.11%,而它们的抑制剂(inhibitors)则分别使SULF1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3.62倍和3.09倍。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miR-199a-5p和miR-206也可降低SULF1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表明,miR-206和miR-199a-5p均可直接结合SULF1的3''-UTR,且miR-206具有更强的调控作用。CCK-8实验结果表明,降低miR-199a-5p和miR-206的表达水平可显著增强IOSE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IC50: 9.287 μmol·L-1/11.32 μmol·L-1 vs. 16.75 μmol·L-1),相反,二者过表达可显著降低IOSE8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论 miR-199a-5p和miR-206均可直接与SULF1的3''-UTR结合,下调SULF1表达,降低卵巢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R&R)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IXT)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的患者52例(52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4例(24只眼),女性28例(28只眼);年龄3~16岁,平均年龄(7.3±3.1)岁。按照斜视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角度斜视组和大角度斜视组。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远视力、屈光度、同视机融合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等指标;检查并记录全部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远近斜视度。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术龄、屈光度及斜视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眼位正位率和近立体视提高率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术前与术后同视机融合功能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2例(52只眼)基本型IXT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7±3.2)岁,术前平均斜视度为(-38.56±14.96)个三棱镜度(PD)。两组患者性别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两组患者发病年龄、病程、平均年龄、术眼及非术眼屈光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0.02,0.08,0.27,0.28;P>0.05)。两组术前平均斜视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P<0.05)。行R&R术的患者中采用"退5缩4"、"退6缩3"、"退6缩4"、"退7缩4"及"退7缩5"术式者分别有24例(24只眼)、8例(8只眼)、8例(8只眼)、12例(12只眼)、2例(2只眼)及6例(6只眼)。术后6个月时,小角度斜视组和大角度斜视组患者眼位正位率分别为82.1%和79.2%。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两组患者术后从第1周开始逐渐发生外斜漂移,并且术后1个月之前外斜漂移发展较快,之后眼位趋于稳定。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融合范围的绝对值分别为(14.56±9.53)°和(21.79±6.93)°。经t检验,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5)。小角度斜视组和大角度斜视组患者近立体视功能的提高率分别为53.6%和75.0%。经卡方检验,两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P>0.05)。 结论对斜视度为-20 PD~-85 PD的基本型IXT患者行微创小切口单眼R&R术,术后6个月患者的眼位正位率较高,融合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该术式对于小角度和大角度斜视患者均具有较好疗效。因此,该术式可作为治疗基本型IXT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是一种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新发传染病,医院内感染将会严重危及患者、医务人员的生命及健康。本文结合某省级定点收治单位应对防控新冠肺炎的具体举措,包括人员动员培训、医疗用房改建、医疗流程优化、物资筹集准备等,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做出分析与探讨,为国家未来预防和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