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蚓激酶对冠脉介入术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蚓激酶对冠脉介入术(PCI)后血纤维蛋白原(Fg)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存在病变,需行择期PCI术者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蚓激酶治疗组(n=38).术前1周开始用药,观察两组在术前1周,术前1d,术后次日及术后1周浓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Fg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明显增高[(4.83±1.06) vs (3.86±0.73)g·L-1,P<0.01],与蚓激酶组术后1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4.83±1.06) vs (4.16±0.87),P<0.05].蚓激酶组术后1周与术前1周Fg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4.16±0.87)比 (3.98±0.58)g·L-1,P<0.05).结论:PCI可导致Fg浓度升高,术前口服蚓激酶可阻止Fg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植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0.42ms。结果:有效起搏时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起搏阈值无显著差异(1.19±0.25 vs 0.98±0.25)V(P>0.05),被动电极组感知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感知(8.57±5.08 vs 7.69±4.21)mV(P<0.05),被动电极组阻抗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阻抗(718.60±239.50 vs 656.88±165.47)Ω(P<0.05)。结论:被动电极即刻感知优于主动电极,阻抗则高于主动电极。  相似文献   
53.
胸壁局部压痛常被认为是非心源性胸痛的标 志,我们在临床上遇到1例以胸壁局部压痛为主要 表现的患者,外院曾诊断为肋软骨炎,经相关处理 后无缓解,最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严重冠状动 脉狭窄,行支架术后好转,兹报告如下。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左侧胸痛50d,加重5d 入院。患者诉左侧胸痛呈阵发性,与活动无关,但 左手甩动可诱发,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及背部,疼 痛剧烈时出冷汗,每次持续数十分钟,含服硝酸甘 油无效。体检心肺无明显异常体征,胸骨左缘第2 ~3肋间存在明显压痛。疼痛发作时心电图示ST 段无明显下降。曾在外院予以硝酸甘油、…  相似文献   
54.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两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 septal rupture,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种少见但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往往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治疗困难且死亡率极高。我们用Am-platzer房间隔伞成功封堵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VSR患者。术后患者出现严重溶血性贫血,通过保守治疗成功。随访2年患者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6岁,因心前区疼痛16h加重3h于2004年7月25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入院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胸痛有所缓解,但ST段下降小于50%。7月26日晚患者再次出现剧烈胸痛,ST段再度抬高。查体胸骨左缘…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延长(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慢性心衰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非持续性室速(NSVT)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80例慢性心衰患者,对其行连续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是否检出NSVT将其分为NSVT组(n=30)和无NSVT组(n=50),分析组间HRV指标的差异及NSVT与24 h、48 h、72 h的HRV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NSVT组中各项时域指标均低于无NSVT组,但两组间仅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频域指标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VT组LF/HF显著高于无NSV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V中的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在24 h、72 h仅SDNN、LF/HF与NVST显著相关,48 h时SD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LF/HF与NVST显著相关性,仅48 h中SDNN与NSVT成中等程度相关,其余指标与NSVT成低度相关.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NSVT的检出率呈升高的趋势,而SDNN均值则随之降低,NYHA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72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慢性心衰患者的HRV与NSVT有一定的相关性,SDNN降低及LF/HF升高可作为NSVT的预测因子,从而进一步判断心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