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首次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797例.根据1年内是否再入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病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症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饮酒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入院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5.9%)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10.2%),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再入院率亦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内再入院率最高的 是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房颤和高血压的患者,且这三种合并症的比率显著高于未再入院组(P<0.01).[结论]影响慢性心力衰竭首次住院患者再入院的因素主要为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合并有房颤、肾功能不全者.积极控制高血压、房颤与改善肾功能,对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后能否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孵育,及预先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pGenesil-1 LOX-1 shRNA后再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用RNA干扰抑制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后,显著抑制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形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这种诱导作用可以被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基因沉默抑制。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单用及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重组人脑利钠肽组(A组)、硝普钠组(B组)、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硝普钠组(C组),每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按三组用药持续治疗72h,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B、C三组间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C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B组(P〈0.01),A、C组问无明显差异(P〉0.05);A、C组患者用药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差值为(16.8±3.8)mL/min与B组(10.3±2.6)mL/min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基础肾功异常组内生肌酐清除率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硝普钠比较,rh—BNP无论单用或联用硝普钠均能够进一步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指标,同时对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安全性与硝普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正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遗传性心脏病,可导致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甚至心律失常性猝死等严重的并发症。根据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的关于HCM的指南,HCM的定义是指无法用异常负荷来解释的左心室肥厚(left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的检测及意义.方法 以苯乙酸作为对氧磷酶1的底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稳定性冠心痛、30例正常健康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为[(138.18±65.18)mot/(min·ml)],不稳定心绞痛组[(79.57±36.91)nmol/(min·ml)],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稳定性冠心痛组[(134.85±58.53)nmol/(min·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甘油三酯及载脂蛋白B(r=0.47,0.32,P<0.05)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参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分析短期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氟伐他汀80mg,d睡前口服,对照组加用氟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变化、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在显效率、无效率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综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降脂,临床疗效安全、可靠,但其具体的适应人群、适宜剂量、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右心室主动电极起搏与被动电极起搏二者之间起搏参数的差异。方法: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者186例,其中93例为右室间隔部主动电极起搏,93例为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起搏,于置入时测试单极起搏阈值、感知及阻抗,所有患者的起搏脉宽均为0.42ms。结果:有效起搏时主动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比较,起搏阈值无差异(1.19±0.25:0.98±0.25)V(P>0.05),被动电极组感知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感知(8.57±5.08:7.69±4.21)mV(P<0.05),被动电极组阻抗显著高于主动电极组阻抗(718.6±239.5:656.9±165.5)Ω(P<0.05)。结论:被动电极即刻感知优于主动电极,阻抗则高于主动电极。  相似文献   
28.
特殊类型心肌梗死是指临床症状特殊或无症状,心电图不典型或梗死部位不易被觉察和识别的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易被误诊和漏诊。对我院1988~1998年间收治的188例AMI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其中呈特殊类型者26例,结合文献复习及临床体会加以总结,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2~82岁,平均64.7岁。按心电图梗死部位分别是广泛前壁6例,广泛前壁合并下壁1例,下壁4例,下壁合并右室2例,前间壁3例,正后壁1例,心内膜下8例,乳头肌l例。全部病例除乳头肌梗死1例仅有肌红蛋白升高外,其余均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肥厚性心肌病(HCM)合并高血压(HTN)患者与HCM未合并HTN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TN将其分为HCM合并HTN组(n=57)和HCM未合并HTN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超声参数及用药情况。【结果】HCM合并HTN组患者的年龄及吸烟史、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房颤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HCM合并HTN组升主动脉内径、A峰流速明显大于HCM未合并HT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合并HTN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硝酸酯类的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HCM未合并HTN组(P<0.05)。【结论】HCM和HTN两者疾病可同时共患,伴HTN的HCM患者患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的风险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