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8篇 |
免费 | 399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289篇 |
口腔科学 | 53篇 |
临床医学 | 708篇 |
内科学 | 310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93篇 |
特种医学 | 1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88篇 |
综合类 | 1060篇 |
预防医学 | 588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54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505篇 |
肿瘤学 | 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260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215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中的抑制作用,并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9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甲磺酸阿帕替尼低剂量组(50 mg/kg)、中剂量组(100 mg/kg)和高剂量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中测量肿瘤的质量和体积,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血管生成和增殖情况。观察32例晚期肾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甲磺酸阿帕替尼中、高剂量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缩小、质量下降,CD34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32例晚期肾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1.2%,客观缓解率为28.1%。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可通过停药或减量缓解症状。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有关,同时临床研究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多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市朝阳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1例OCCC患者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FIGO分期,术前CA125及CA199水平、淋巴结转移、残留肿瘤大小、化疗疗程与卵巢透明细胞癌的预后相关。结论卵巢透明细胞癌的预后存在两极化,FIGO早期、术前CA125〈200U/ml、CA199〈37U/ml、无淋巴结转移、残留肿瘤〈1cm、化疗疗程≥6个疗程者预后良好,相反则预后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早发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栓弹力图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2-01-2022-06本院早发T2DM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PN分为两组:DPN组(n=10例)和单纯T2DM组(n=8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凝五项和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PN组凝固角(Angle角)为73.50(66.95-75.63)°高于单纯T2DM组67.10(63.50-68.50)°(P<0.05)。DPN组凝血块最大强度(MA值)为67.70(63.08-74.88)mm,高于单纯T2DM组59.50(54.95-61.70)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le角、MA值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OR=0.618、0.683,P<0.05)。结论:早发T2DM合并DPN患者Angle角、MA值增大,二者均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DPN诊断的血清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通过对一例HIV-1毒株env、gag和pol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HIV-1 CRF15_01B亚型类似毒株已在北京市出现.方法 从一例在北京居住的四川籍女性HIV-l感染者(BJ06108,通过性途径感染)血浆中提取病毒RNA,使用套式PCR方法扩增env、gag和pol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 病例BJ06108在env、gag和pol基因区与CRF15_01B亚型参考株1501B.TH.99.99TH_MU2079基因离散率较近,基因离散率分别为8.8%、6.1%和7.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BJ06108与CRF15_01B亚型参考株1501B.TH.99.99TH_MU2079聚在一起.结论 CRF15_01B亚型类似毒株已在北京市出现,应该加强HIV-1毒株亚型变异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桑叶提取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以拜唐苹为阳性对照,比较其与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以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以取鼠尾尖血测血糖值的方法进行淀粉、蔗糖、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桑叶提取物终浓度为15.625~250mg/L时,表示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89,0.234,0.216,0.151,0.109;拜唐苹终浓度为15.625~250mg/L时,表示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吸光度值分别为0.269,0.221,0.182,0.168,0.13,说明桑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强于拜唐苹。糖耐量实验结果显示,口服桑叶提取物与淀粉、蔗糖、葡萄糖混合物后的小鼠血糖值分别为8.71,8.0,9.67,均低于单独口服淀粉、蔗糖、葡萄糖的小鼠血糖,即11.88,11.6,11.5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7,P<0.05。表示桑叶提取物可降低餐后血糖。结论:桑叶提取物可降低餐后血糖,可能与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直接抑制葡萄糖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997.
对高龄病人实施"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的护理与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新方法 ,提高高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以本院神经科 80岁及以上的高龄住院病人 6 0例为观察对象 ,收集其人生经历中值得自豪和愉快的业绩 ,作为“愉快因子” ,通过交谈的方式将愉快因子反复刺激病人 ,观察其接受刺激前后生理、心理反应和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6 0例病人经愉快因子刺激治疗后 ,生理、心理有明显反应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t=3.74 ,P <0 .0 5 )。结论 愉快因子刺激治疗是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新方法 ,对提高高龄病人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营养不良在综合性医院各病区的分布规律。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401例住院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①体质量指数低于18.0kg/m2的患者主要分布于外科;体质量指数大于25.0kg/m2者,见于大多数科室,约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3。②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以及血总淋巴细胞数低于1.5×109L-1的患者主要分布于内科。③低血红蛋白的患者主要分布于特一病房。④用血总淋巴细胞数来判断营养不良时其发病率最高,以体质量指数判断时,发病率最低,且仅对外科较敏感。结论营养不良发病率较高的病区主要为内科、特一病房。消瘦的患者主要集中于外科。肥胖的患者占全部住院患者的1/3,特一病房最多。在评价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参数方面,比较敏感的参数指标是血总淋巴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不敏感,体质量指数只对外科患者敏感。 相似文献
999.
1000.
广西15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广西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现状。方法对广西9城市15家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调查,调查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透析时限、透析频率、透析方式、主要并发症和付费方式。结果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6例,男性337例,女性249例,平均年龄52.03岁;前5位原发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263例(44.88%),糖尿病肾病108例(18.43%),高血压肾病87例(14.85%),梗阻性肾病36例(6.14%),间质性肾炎33例(5.63%)。81.91%患者透析年限〈5年;60.92%单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加间断血液透析滤过182例(31.06%),血液透析加间歇血液灌流47例(8.02%);52.84%每周透析2次,37.77%每周透析次数少于2次,9.39%每周3次;约90%患者有高血压,而66.59%高血压未控制。超过一半患者出现过心力衰竭;51.53%出现骨痛;93.45%存在贫血。结论广西城市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方式主要为血液透析,透析频率多为2次/周,主要并发症为高血压、心力衰竭、贫血和骨痛等,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