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27篇 |
免费 | 389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289篇 |
口腔科学 | 53篇 |
临床医学 | 708篇 |
内科学 | 310篇 |
皮肤病学 | 26篇 |
神经病学 | 93篇 |
特种医学 | 15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88篇 |
综合类 | 1060篇 |
预防医学 | 588篇 |
眼科学 | 37篇 |
药学 | 546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505篇 |
肿瘤学 | 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260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66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287篇 |
2013年 | 160篇 |
2012年 | 189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215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191篇 |
2007年 | 168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90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运用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 24只5周龄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分别饲以基础饲料、高脂饲料。于喂养的第28天、第45天麻醉各组大鼠,经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结果 在造模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G水平降低(P<0.05)。在造模45天时,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28天和48天血脂水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D大鼠经喂养高脂饲料28天后可以成功建立较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在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58名ASD儿童作为ASD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的原则,在黑龙江省抽取58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外周血中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十六酰胺乙醇(PEA)、油酰乙醇胺(OEA)及其代谢酶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PE-PLD)、酰胺水解酶(FAAH)、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酶(DAG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B与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D儿童的AEA、OEA和PEA的水平[(10.10±2.60)nmol/L,(24.30±5.60)nmol/L,(15.92±2.28)n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3.46±3.04)nmol/L,(27.85±6.89)nmol/L,(17.87±2.67)nmol/L,t=-6.612,-3.089,-4.579,均P<0.01];ASD儿童FAAH和DAG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3.840,P<0.05),而NAPE-PLD和MAGL 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0.885,均P>0.05);ASD组PEA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总分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ASD儿童体内的eCB及其代谢酶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且eCB水平与AS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人睫状肌细胞的表达。【方法】在人睫状肌细胞无牛血清培养基中加入1μmol/L曲伏前列腺素(travoprost),根据曲伏前列腺素孵育时间的不同,分为4个时间组,即0 h组(对照组)、6 h、12 h、24 h组。Real-time 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上述各时间组人睫状肌细胞MMP-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每种方法分别重复做3次。Zymography技术分别检测4组细胞MMP-2的活性,重复4次。【结果】设定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为1做作标准,6 h、12 h、24 h组MMP-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8±0.04、1.20±0.05、1.95±0.11,MMP-2 mRNA表达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0);ELISA检测MMP-2的A值分别为0.0503±0.0021、0.0627±0.0017、0.0673±0.0025、0.0783±0.0039,MMP-2的表达随travoprost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0.000)。Zymography技术检测MMP-2校正光密度值分别为10±5,52±7,104±21,237±40;MMP-2活性随travopros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P=0.000)。【结论】曲伏前列腺素作用于人睫状肌细胞后,MMP-2表达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活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球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0例甲亢型TAO患者、10例甲低型TAO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眶上静脉(SOV)、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血流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甲亢型TA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max 只有轻度增高,甲低型TAO组Vmax无增高,甚至是轻度降低,甲亢型、甲低型TAO组Vmin都呈降低趋势,RI值呈升高趋势.甲亢型TAO、甲低型TAO病组的SOV较对照组流速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介绍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在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简称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的灵敏度,并探讨疫苗免疫后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以江苏省泰州市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18~60岁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对埃博拉疫苗接种后6 h内受试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同时用传统水银温度计每天测量体温1次。结果:无线体温监测系统测量并记录接种后6 h内总发热发生率及1级发热发生率均大于水银温度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是发热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52,P=0.001),免前5型腺病毒预存抗体高是发热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72,P=0.043)。结论:本研究首次将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应用于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无线体温监测系统能连续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受试者体温异常改变情况。对于发热影响因素的探究有利于研究者正确解释发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4年7月~2015年7月接受治疗的84例糖尿病合并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进行单纯西医治疗,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治疗方法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24 h Pro、ALB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FBG、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肾结石中,可以调节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7.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68.
69.
我院自 1980年 11月~ 1999年 5月应用Olym pusCF - 2 0L型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 12 2 0例 ,达到回盲部或病变部位的成功率为 98 6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2 2 0例受检者中 ,男 879例 ,女 341例。年龄 16~ 86岁 ,平均 4 7 8岁。临床主诉依次为 :腹泻 4 2 8例 (35 1% )、腹痛 30 5例 (2 5 0 % )、血便 2 14例(17 5% )、腹泻便秘交替 58例 (4 8% )、脓血便 4 9例(4 0 % )、便秘 4 6例 (3 8% )、腹胀 30例 (2 4 % )、黑便 16例 (1 3% )、便细 15例 (1 2 % )、腹块 12例(1 0 % )、消瘦 7例 (0 6 % )、贫血 5例 (0 4 % ) … 相似文献
70.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及态度,为入职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人员不良事件报告认知与态度问卷,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认知态度积极应答率为65.32%,总评分为(3.64±0.91)分,问卷5个维度按积极率的高低降序排列依次为,管理期望、执行意向、科室文化、惩罚环境、报告认知,认知态度按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P0.05)。结论新入职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认知态度处于中等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在非惩罚制度上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新入职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