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几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肝细胞毒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考察几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用MTF法检测了6种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clivorine,monocrotaline,isoline,LP-01(yamataimine),LP-02(12-acetyl yamataimine),LJ-09(platyphylline)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02细胞活性的影响,对于其中有毒性的clivorine又用结晶紫染色的方法进一步确证其毒性。结果:Clivorine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未发现其它几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对肝细胞的毒性。结论:Clivorine体外对肝细胞具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2.
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方法应用平板法、牛津杯法、熏蒸法和涂布法,研究了1,4-苯醌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中的各一种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它对这三类6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在4种方法中1,4-苯醌用对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平板法效果最好,涂布法较差。当浓度分别为125,250或500mg·L-1时,1,4-苯醌对不同供试菌能完全抑制。结论平板法的抗菌剂用量大,适于测最小抑菌浓度,牛津杯法适于抗菌剂的量较少时的抑菌试验,熏蒸法适于挥发性溶剂提取抑菌物质的抑菌试验。1,4-苯醌是广谱的抗菌剂。  相似文献   
23.
黄亮橐吾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森  王峥涛  张勉  檀爱民  陈麟 《中草药》2005,36(3):335-337
目的 研究黄亮橐吾根和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 H- 2 0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黄亮橐吾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泽兰素(euparin, )、6 -甲氧基泽兰素(6 - methoxy- euparin, )、2 -羟基- 4 ,5 -二甲氧基苯甲醛(4,5 -dimethoxy- 2 - hydroxybenzaldehyde, )、2 -乙酰- 5 ,6 -二甲氧基苯并呋喃(2 - acetyl- 5 ,6 - dimethyoxybenzofuran, )、对羟基苯乙酮(4- hydroxyacetophenone, )、2 - isopropenyl- 5 ,6 - dim ethoxy- 2 ,3- hydrocum aran( )、8β- hydroxy- 7(11) - erem ophilen- 12 ,8α- olide ( )、羽扇豆醇(lupeol, )。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亮橐吾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为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特别是化合物 和 是两个重要的成分,具有杀虫和昆虫拒食活性,这和黄亮橐吾民间用于驱虫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缓泻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的缓泻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实验、小鼠小肠保水实验和对小鼠便秘模型作用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可使小肠推进距离和小肠推进率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组小肠重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可增加肠道水分;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使便秘小鼠排便粒数显著高于便秘模型组(P<0.01).结论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在一定剂量下具有缓泻作用.  相似文献   
25.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3、10、28、41型所引起的常见皮肤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自1998年4月~2002年12月,笔者采用解毒平疣汤内服外敷治疗扁平疣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幽闭恐惧症患者行磁共振检查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磁共振检查的83例幽闭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组)41例,对照组(普通护理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检查完成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93%,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幽闭恐惧症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完成检查的比例.  相似文献   
27.
28.
靶向药物治疗使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除手术治疗外的另一个有效治疗手段,使GIST患者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但部分患者的耐药仍是临床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本文综述了GIST患者一线治疗原发和继发耐药的机制以及二线、三线治疗的进展情况,并对GIST耐药患者目前面临的问题及以后的努力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神经损害因子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判断侧支循环情况,分为卒中A组(侧支循环代偿不良的卒中)与卒中B组(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卒中);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神经损害因子的含量,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相关因素。结果卒中A组与卒中B组血清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卒中A组血清Hcy、NSE、S100B、MDA、IL-1β含量明显高于卒中B组,FA、VitB12含量均明显低于卒中B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Hcy升高是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代谢障碍能够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损害程度,不利于侧支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多药耐药相关因子P-gp、Bcl-2、Bax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体外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新鲜结肠癌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体外化疗药敏性试验,并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行P-gp、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P-gp、Bax在转移灶中的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原发灶(均P<0.05),而Bcl-2在原发灶中表达强于转移灶(P<0.01).在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间P-gp、Bax表达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r=0.660 6、0.399 5,均P<0.01).②在结肠癌原发灶中Bcl-2与Bax表达呈正相关(r=0.305 1,P<0.05).③10种化疗药物中5-FU、VP-16、THP、MMC对转移淋巴结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原发灶;HCPT、L-OHP、CDDP、VCR对原发灶肿瘤细胞抑制率高于转移灶(均P<0.05).④P-gp表达程度在原发灶与5-FU、VCR、PTX、VP-16的肿瘤细胞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灶则与PTX、eADM呈负相关;Bcl-2在原发灶表达强度与5-FU、PTX、MMC的抑制率呈负相关,在转移淋巴结中则与HCPT、PTX、L-OHP、eADM的抑制率均具有负相关性;Bax表达强度在原发灶与5-FU、VP-16对肿瘤细胞的平均抑制率呈正相关,在转移灶则随CDDP、L-OHP、eADM抑制率升高而增强(均P<0.05).结论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耐药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化疗药敏性均呈现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术后辅助化疗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