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6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78篇 |
内科学 | 55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28篇 |
综合类 | 56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9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大多患者初诊时已丧失手术根治机会,预后不良。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是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线治疗,但效果有限。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为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但靶点阳性率低及治疗药物可及性差限制了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精准治疗的应用和发展。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及其配体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为恶性肿瘤包括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治疗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和/或靶向治疗已经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现良好的效果,是未来晚期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状态、临床意义以及肝癌切除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群的表达频数,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并进一步观测肝癌切除前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频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4^+Foxp3^+、CD4^+CD25^+T细胞频数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调节性T细胞群表达和肿瘤数目、血管侵犯及TNM分期均明显相关。肝癌切除术后第1天调节性T细胞频数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时调节性T细胞表达出现最高峰。结论:肝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群表达增加;调节性T细胞可能主要在肝癌病程演进的较早阶段发挥作用;肝癌切除可能降低肿瘤相关性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43.
磁共振成像在肝结核球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收集了肝结核球 10例 ,着重分析和探讨其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和鉴别诊断 ,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临床资料 10例肝结核球中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3例伴有临床确诊的肺结核并经随访 (1年以上 )证实。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38~ 6 2岁 ,平均年龄 5 1岁。所有病例采用GESigna 1 5T扫描仪检查 ,包括自旋回波序列T1WI、T2 WI和快速多层面干扰梯度回波序列动态增强 (FMPSPGR)序列。肘静脉注射GD DTPA(马根维显 ,先灵药业公司 )后 2 5、6 0、90和 180s时分别行 4个回合的动态扫描。10例共发现… 相似文献
44.
国内肝移植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肝移植起步于 1977 年,由于供体缺乏、费用昂贵和预后不佳等多种原因,停滞了较长一段时间。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肝移植工作又重新开始,特别是近几年,肝移植出现了全国性的大发展,截止 2004 年 11月,全国累计施行肝移植手术近 5000 例,肝移植总数超过200例的医院已有10余家。这一时期国内的肝移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整体手术效果明显改善,术后生存率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2)原发性肝癌占国内肝移植比例显著高于国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3)乙肝相关肝病肝移植后,肝炎复发控制显著改善;(4)肝移植术式多样化,术… 相似文献
45.
46.
肝脏脂肪变性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变性对肝脏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270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相关指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0例患者有60例伴有肝脏脂肪变性,其中轻度脂肪变性35例,中重度脂肪变性25例。脂肪变性组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患者比例也明显较高(P〈0.01),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且术后前白蛋白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重度脂肪变性组术后需临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脏脂肪变性是导致肝切除术后需要临床治疗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抗原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表达及负载肿瘤抗原前后免疫功能变化与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分离18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1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名健康献血者PBMC,体外培养,并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DC。以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1a、CD80、CD83、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以HCCLM6肝癌细胞株制备肿瘤抗原,分别负载3种DC,最后以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负载前后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测定MLR上清液中IL-12的含量。结果肝硬化和肝癌组PBMC、DC得率低于正常组(P<0.05);HLA- DR、CD1a、CD80和CD86等分子表达水平也低于正常组(P<0.05);负载肿瘤抗原前肝硬化和肝癌组刺激同种异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MLR上清液中IL-12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负载肿瘤抗原后3组均提高, 并以肝硬化组提高最为明显,但IL-12含量仍低于正常组。结论DC表型和功能缺陷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产生免疫耐受和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肝硬化患者DC仍有一定功能。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进一步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人肝癌细胞胸苷磷酸化酶(TP)表达及凋亡的双重影响.方法: 体外分别用0 、10 、100 、1000 、5000、10 000 kU/L IFN-α处理人肝癌细胞SMMC-7721, RT-PCR检测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 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细胞TP蛋白表达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结果: IFN-α上调SMMC-7721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 呈现剂量依赖性. 与未处理组相比,浓度为5000、10 000 kU/L的IFN-α处理的细胞TP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P<0.05), 而且细胞质内TP蛋白染色强度及阳性染色细胞数均较未处理组的细胞差别明显, 但不同浓度的IFN-α对凋亡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不明显, 对照组和浓度10 000 kU/L IFN-α组的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19%±2.76%和6.42%±3.6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定剂量的IFN-α既能上调肝癌细胞TP表达水平, 又能抵消TP表达上调后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术后2个月内)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2001-2007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436例肝细胞癌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术后是否行辅助性TACE治疗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再根据肿瘤直径、数目以及有无镜下癌栓将入选病例分为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高危组以及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高危组.肿瘤单个且无镜下癌栓为复发低危;否则为复发高危.研究辅助性TACE对各亚组患者远期(>2年)复发的影响.连续性变量用Student't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用χ2检验比较;用Kaplan-Meier法统计算生存率和复发率,用Log-rank法比较;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 结果 对照组与干预组术后2年的复发率,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分别为20.38%和25.41%,高危组分别为33.06%和39.61%;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分别为30.54%和40.55%,高危组分别为50.82%和51.57%;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内发生复发或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肿瘤>5 cm的复发高危组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12个月比24个月;仅在该亚组中,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P<0.01).术后2年内未发生复发和死亡患者的复发率在各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中,术后3、4、5年的生存率在对照组分别为93.95%、91.50%、88.42%,在干预组分别为91.70%、81.32%、7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P<0.05);其他亚组中对照组和干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结果 显示,辅助性TACE不是影响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有增加影响这些患者死亡的趋势(HR=1.50,P>0.05).结论 辅助性TACE能够对术后残癌及早期复发灶进行及时诊治,但不能延缓或预防远期复发.对低复发风险(主要是肿瘤≤5 cm的复发低危组)患者给予辅助性TACE治疗可能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