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43篇 |
内科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马蔺子素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3Sm乙二胺四甲基膦酸(EDTMP)对骨转移病人骨痛的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病灶控制有一定的临床作用。本研究用放射增敏剂马蔺子素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多发性骨转移患者,以进一步提高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的效果。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2.
131I-BAC5和CT-BAC5联合应用对鼻咽癌CNE-2细胞微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膜毒素(CT)和131I与抗鼻咽癌(NPC)单克隆抗体BAC5的偶联物,对NPC CNE-2细胞微球的抑制或破坏作用。方法 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I-BAC5,并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偶联CT-BAC5,分别或联合应用于NPC CNE-2细胞微球,观察微球生长的体积变化率和评价其受抑制或受破坏的情况,结果 CT和BAC5的偶联率为32.4%,与对照组比较,CT对微球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CT-BAC5的偶联率为32.4%,与对照组比较,CT对微球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CT-BAC5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131I-BAC5,131I-BAC5+CT-BAC5有非常明显的破坏作用(P<0.01),结论 肿瘤多细胞微球是一种用于体外研究肿瘤治疗效果的理想模型之一,CT-BAC5和131I-BAC5联合免疫导向治疗NPC比单项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3.
99TcmO4-动态显像在颌下腺移位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下腺动态显像在鼻咽癌颌下腺移位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0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分为试验组36例,非试验组(对照组)34例。对照组直接行常规放疗;试验组于术前1天行颌下腺^99Tc^mO4^-动态显像,根据结果选取功能较好一侧颌下腺于第2天行颌下腺移位术,术后复查颌下腺功能及择期行常规放疗。放疗后皆行颌下腺^99Tc^mO4^-动态显像及记录患者口腔干燥症状的程度,结果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移位侧颌下腺功能于术后、放疗后损伤明显减轻,与非移位侧颌下腺差异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中度以上口腔干燥症率为13.9%,对照组为7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99Tc^mO4^-颌下腺动态显像可准确、灵敏地评估颌下腺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乳腺显像装置对^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多医疗中心采用广东省人民医院设计的乳腺显像装置行^99Tc^m-MIBI乳腺显像,采用特殊俯卧位检查。721例受检查^99Tc^m-MIBI乳腺显像结果均与病理检查资料对照。其中行B超检查137例,红外线检查86例,针吸细胞学检查112例。结果:^99Tc^m-MIBI乳腺显像、B超、红外线检查、针吸细胞学检查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28%、75.44%、69.44%、80.90%,特异性分别为87.0%、75.00%、54.00%、100%。结论:应用该显像装置的^99Tc^m-MIBI乳腺显像对诊断乳腺肿块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损伤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对63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SPECT核素动态显像,利用SPECT机的R.O.I sequence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定量分析涎腺的摄取、排泌功能.结果 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腮腺和颌下腺的排泌功能损伤(无明显损伤、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损伤)分别为(19、7、7、4、89)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腮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1、12、16、6、41)和(19、7、7、4、89),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颌下腺的摄取和排泌功能损伤分别为(58、8、11、6、43)和(22、24、20、12、48),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结论 SPECT核素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方法是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涎腺功能受损程度的敏感、实用的方法.放疗后以腮腺功能受损为主,而腮腺、颌下腺的功能损伤又以排泌功能受损为主.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探讨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收集158例食管癌患者以及16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血标本,用TaqMan技术检测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基因型分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TM基因D1853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结果: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与体检健康者ATM D1853N基因型在性别、年龄和饮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烟和肿瘤家族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2.684(1.491~4.831),2.713(1.379~5.336),P均<0.01]。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食管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基因型频率相符合,P>0.05。食管癌患者G/G基因型占63.9%(101/158),G/A基因型占29.8%(47/158),A/A基因型占6.3%(10/158);而体检健康者分别为70.0%(112/160)、27.5%(44/160)和25.6%(41/160)。与G/G基因型相比,G/A基因型OR(95%CI)为1.185(0.725~1.936),P>0.05;A/A基因型为2.772(0.843~9.116),P<0.05。 结论:ATM D1853N A/A纯合子可能增加了患食管癌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27.
鼻咽癌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附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骨转移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NPC常见的锭处转移部位。其临床症状如骨痛和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研究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112例NPC骨转移病用内照射治疗、放疗、化疗及骨膦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方法,分单一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单一方法治疗中,内照射治疗效为82%,高于放疗、化疗和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与目的 "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指南建议将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作为新诊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放疗相关并发症和相对较高的医疗费用仍困扰着患者。内镜下鼻咽切除术(endoscopic nasopharyngectomy,ENPG)已成功用于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无辐射且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在本文中,我们对ENPG能否作为局限性I期NPC的有效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7年9月,10例新诊断为局限性I期NPC的患者自愿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了ENPG治疗。同时,收集了329例接受IMRT治疗的I期NPC患者数据作为参考队列。比较两组的生存结局、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和医疗费用。结果经过中位随访59.0个月(95%CI:53.4–64.6)后,接受ENPG治疗的10例患者均未出现死亡、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接受ENPG治疗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接受IMRT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构建含EB病毒Cp启动子的CDglyTK双自杀基因靶向腺病毒载体Ad-Cp-CDglyTK,探讨Cp启动子能否特异性调控自杀基因在转染鼻咽癌细胞中表达及靶向性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DC316穿梭质粒系统,高保真PCR扩增tk、cd、Cp等基因序列,采用定向克隆方法构建含Cp启动子的双自杀基因pDC316-CP-CDglyTK重组质粒,经DNA测序、酶切法鉴定所构建质粒,在293细胞中进行重组腺病毒Ad-Cp-CDglyTK包装、扩增、纯化与病毒滴度测定,体外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1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DglyTK基因的表达,MTT法观察Ad-Cp-CDglyTK/GCV+5-FC系统对CNE1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经DNA测序、限制性酶切法分析显示pDC316-Cp-CDglyTK含完整正确的tk、cd、Cp基因序列,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5.6×1012TCID50/L,体外转染鼻咽癌CNE1细胞株与正常鼻咽NP69细胞株后,采用RT-PCR法从CNE1细胞株总RNA中扩出Cp片段,而NP69细胞株未检测到相应基因mRNA表达,MTT结果显示经前体药物处理转染后CNE1细胞株与NP69细胞株,5-FC+GCV联合用药较单一前体药物对CNE1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5),联合用药对NP69细胞株未见明显杀伤作用。结论:Cp启动子可以特异性调控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CNE1)中表达,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较单一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