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病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预测EGFR突变以期指导临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应用。【方法】从2006年11月到2010年9月,收集66例在抗肿瘤治疗之前行EGFR突变检测及PET/CT扫描的NSCLC患者,用SUVmax描述原发病灶的18F-FDG摄取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EGFR的突变情况,分析FDG摄取与EGFR突变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中EGFR的19号及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为33%,突变型患者原发灶的SUVmax低于野生型患者(10 ± 5,14 ± 6,P = 0.006)。SUVmax与EGFR突变存在负相关关系(r = -0.344,P = 0.005)。在用SUVmax预测EGFR突变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是0.71,P = 0.006;当SUVmax取界值8.8时,约登指数达到最大值为0.44,SUVmax低于此界值的患者比高于此值的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突变(71%,20%,P = 0.000)。【结论】 原发病灶18F-FDG摄取与NSCLC患者EGFR突变存在着相关关系,低SUVmax的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适用TKI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基于时序性ECT/CT扫描图像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方法。【方法】用RMI467型体模标定核素^153Sm放射性浓度与SPECT图像灰度值关系;利用时序性SPECT/CT扫描和患者排泄尿液的放射性活度计算并显示放射性药物^153Sm-乙二胺四甲撑膦酸(^153Sm—EDTMP)在体内不同靶器官的放射性分布(生物学分布),描绘出骨转移灶和其它靶器官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到病灶和其它靶器官的动力学参数。【结果】SPECT图像灰度值与^153Sm放射性浓度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鼻咽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153Sm—EDTMP药代动力学曲线均是抛物线型;^153Sm—EDTMP体内生物分布属于二室系统;其在骨转移灶和正常骨组织的代谢分布是相似的。骨转移灶内^153Sm—EDTMP有效半衰期为40h,其生物半衰期为460h;而外周血液中有效半衰期仅2h。【结论】基于时序性SPECT/CT扫描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能客观显示^153Sm—EDTMP在病灶和其它不同靶器官药物的生物学分布、并可计算出药代动力学曲线及参数。  相似文献   
103.
子蔺子素与^153Sm—EDTMP联合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4.
PET/CT将PET对疾病诊断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CT对病灶解剖结构的高分辨率有机融合在一起。与单纯PET显像比较,PET/CT全身扫描时间缩短近一半,为临床提供基于解剖结构上的脏器血流灌注与功能、代谢(酶)和受体及基因变化等生物学信息。其在疾病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疗效观察和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应用广泛。由于人体的呼吸节律受植物神经系统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双重控制,因此呼吸节律比心脏搏动更加多变和不规则。在对肺部进行PET/CT扫描时,由于CT扫描速度明显快于PET扫描速度,  相似文献   
105.
樊卫  张力 《新医学》1998,29(11):573-574
目的:探讨SPECT心功能测定评价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后阿霉素(ADM)心肌毒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无心脏病基础的44例NHL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常规CHOP方案进行治疗,定期用SPECT检测患者的心功能。结果:化疗前后射血分数(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ER)值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体内ADM累积量愈大,EF,PER和PER值下降愈大,并以PFR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征突变(ATM)基因rs6649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食管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测序技术对183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及1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ATM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检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ATM rs66498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的相关性;利用SHEsis软件分析rs664982和rs664143连锁不平衡性及其单体型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组吸烟者及有肿瘤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性别、年龄、饮酒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TM rs664982基因型与吸烟、肿瘤家族史在食管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基因型C/C比较,T/T基因型可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C/T基因型可降低发病风险;rs664982和rs664143没有强的连锁不平衡性.结论 不同种族人群存在不同的ATM基因多态性,这可能是导致不同种族人群食管癌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肠癌组织细胞内维甲酸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RAR)含量和免疫组化法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维甲酸(Retinoicacid,RA)对肠癌组织内RAR和PCNA表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取Wi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4组,每组40只,其中第1、2组二甲基肼诱癌,第3、4组用生理盐水注射;于第7周开始,第2、3组按50mg/kg体重灌服维甲酸,每日1次,共8周.于7,14,21周每组处死8只,于28周全部处死大鼠.测定RAR的含量和计算PCNA指数.结果第1组肠癌发生率100%,第2组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组织细胞核内存在丰富的RAR,而肠癌组织RAP,含量明显减少,且主要表现为数量的降低;肠癌组织PCNA指数较正常组织高;RA对正常组织、肠癌组织内的RAP,和PCNA表达有显著性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可以减少二甲基肼诱发肠癌的发生肠癌组织细胞内存在着RAR表达的异常;周期蛋白PCNA可以反映肠癌细胞的增殖和预后;RA对肠癌组织的RAR和PCNA有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食管鳞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SP)联合TA克隆测序检测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与170例体检健康对照组血浆ATM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选取前述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中的40例食管鳞癌患者标本的食管鳞癌癌变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经典的免疫组化SP法进行ATM蛋白检测。应用相关性分析ATM基因CpG岛甲基化与ATM蛋白表达阴性的关联。结果具有吸烟习惯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不吸烟者(P0.05);有肿瘤家族史者患食管鳞癌危险性显著高于无肿瘤家族史者(P0.05);240例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88.67%,体检健康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73.59%,食管鳞癌患者组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食管鳞癌癌变组织中有25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在4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有38例ATM蛋白表达为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TM基因CpG岛甲基化率与癌变组织ATM蛋白表达阴性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94)。结论 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其蛋白表达下调,表明其可能为抑制ATM蛋白表达的重要因素;ATM基因CpG岛高度甲基化可能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通过检测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进行孕中期胎儿无创伤性产前筛查.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 764例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AFP、fβ-HCG定量检测,计算风险值.结果 1 764例孕妇唐氏综合征(DS)、爱德华氏综合征(ES)、先天性神经管缺陷(NT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51%(62/1 764)、0.11%(2/1 764)、2.49%(44/1 764).在不同年龄的高风险分组中,大于或等于35岁组与其他组DS筛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NTD筛查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产前筛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对避免DS、ES、NTD患儿出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ATM基因rs66414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57例食管癌患者及125例健康体检者标本,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ATM基因rs664143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吸烟史(OR=2.672,95%CI:1.620~4.406,P<0.01)和肿瘤家族史(OR=2.249,95%CI:1.072~4.722,P<0.01)为食管癌的危险性因素。与A/A基因型比较,G/G型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OR=1.408,95%CI:0.571~3.469),A/G杂合子是降低患食管癌的保护性因素(OR=0.937,95%CI:0.521~1.686),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TM基因rs664143位点多态性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