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共17个肾EAML病灶的CT、MRI特征(9例仅行CT检查,2例仅行MR检查,2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分析内容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信号、强化模式等情况。结果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3例;其中11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位于髓质内者1例,位于皮质与髓质多发者1例;病灶直径8~154mm,平均(63.0±47.0)mm,均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14个病灶边界清楚(显示楔征6个、皮质掀起征5个),3个边界不清;7例病灶富脂肪,6例乏脂肪。CT平扫病灶实质密度均稍高于肾皮质;增强扫描示皮质期病灶实质明显强化11例,髓质期强化减退9例,髓质期持续强化2例;5例显示黑星征。MRI平扫实质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脂肪抑制呈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皮质期明显强化,髓质期持续强化,1例显示黑星征。结论肾EAML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准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兔肝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R)CT灌注参数的演变规律及与肝脏酶学指标(AST、ALT)的相关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4组(0.5 h、2.0 h、6.0 h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I/R组结扎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制备I/R模型。各组分别接受全肝CT灌注成像,在灌注图上测量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检查结束后,经下腔静脉取血样,测定AST、AL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AP在0.5 h组显著降低(P<0.05),而在2.0 h组急剧升高(P<0.01);HPP在各I/R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TLP在0.5 h、6.0 h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I/R各组HP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均<0.01);各I/R组血清AST、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ST与HP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5, P<0.05);ALT与HAP、HPI、HPP均有相关性(r=0.418,P<0.05;r=0.767,P<0.01;r=-0.674,P<0.01)。结论 通过CT灌注参数,能够动态监测兔肝I/R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年龄对在体肝脏3.0T质子磁共振波谱(MRS)预扫描抑水效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44名自愿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1500ms,TE30ms,信号采集次数(NSA)64次,感兴趣容积(VOI)2cm×2cm×2cm。采用SAGE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代谢物峰高及峰下面积。以水峰为内参照对脂质峰高度及面积进行标准化。(1)把受检者按是否年龄<44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受检者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波谱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脂质峰和水峰的峰高及峰下面积等计量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并计算年龄与各上述指标相关系数,数据为非正态分布时计算等级相关系数。结果 (1)年龄较轻组较年龄较长组的平均BMI较小[分别为(22.0±3.5)kg/m2,(24.7±2.7)kg/m2,t=-2.793,P=0.008],Lip2峰高[两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14099-634600,34480-1752600;中位...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兔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表面扩散系数(ADC)的演变规律,分析其与肝酶(ALT、ALP)相关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阻断肝左叶血供60min后,恢复血供,按再灌注时间分为6h、12h I/R组及假手术对照组即sham组(每组6只,共计18只),DWl成像b值分别选取20s/mm2、50s/mm2、100s/mm2、300s/mm2和600s/mm2.同时行T2WI、T1 WI扫描、组织病理学和肝生化AST、ALT检查.结果:各I/R组ADC低十sham组,其中在b=20s/mm2、50s/mm2、100s/mm2时,6h组ADC明显低于sham组(P<0.05).在b=300s/mm2、600s/mm2时,6h、12h I/R组ADC与sham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I/R血清AIJT、ALP明显高于sham组(P<0.05).b=20s/mm250s/mm2、100s/mm2时,ALT与ADC存在显著负相关(r=-0.497,P<0.05;r=-0.623,P<0.05;r=-0.671,P<0.01);b=20s/mm2、100s/mm2,AD(:与分别与ALP也存在相关性(r=-0.578,P<0.05;r=-0.489,P<0.05).结论:采用较小b值弥散成像(DWI)能够动态监测肝I/R病理发展过程,ADC值可以作为榆测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CT灌注参数演变规律及与肝脏酶学[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阻断肝左叶血供60 min后,恢复血供,按再灌注后行CT扫描的时间分为6、12、24 h IRI组以及假手术(sham)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行CT全肝灌注成像、肝酶学和病理检查.多组均数间差异性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血中肝脏酶水平与CT灌注参数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在IRI后6h肝左叶开始呈现出灌注减低区;在低灌注的肝组织中,除6 h IRI组的肝动脉灌注量(HAP)[ (25.1±9.3)ml·min-1·100 mg-1]外,其余各IRI组HAP[12 h IRI组(19.5±13.6)ml·min-1·100 mg-1、24 h IRI组(8.0±2.7)ml· min-1·100 mg-1]、HPP[6 h IRI组(10.8±5.5)ml· min-1·100 mg-1、12 h IRI组(14.4±5.2)ml· min-1· 100 mg-1、24 h IRI组(7.8±3.3)ml·min-1·100 mg-1]、TLP[6 h IRI组(35.9±14.0) ml· min-1· 100 mg-1、12 h IRI组(33.9±16.1)ml·min-1·100 mg-1、24 h IRI组(16.0±5.5)ml·min-1·100 mg-1]均低于sham组[HAP、HPP和TLP分别为(21.2±10.5)、(63.5±24.0)和(81.4±24.8)ml·min-1·100 mg-1](F值分别为8.376、25.950、16.925,P值均<0.01),而肝动脉灌注指数(HPI)[6 h IRI组、12 h IRI组和24 h IRI组分别为(65.9±3.9)%、(54.2±16.7)%和(48.9±10.0)%]则高于sham组[(24.1±7.5)%,F=43.664,P<0.01];而在灌注相对正常的肝组织中各灌注参数均呈下降趋势.各IRI组血清AST、ALT、ALP显著上升(P<0.05).在IRI组中灌注减低肝组织CT灌注参数HPP、TLP分别与AST、ALP存在负相关(P<0.01),而AST与HPI间存在正相关(r=0.751,P<0.01).结论 CT灌注参数能够动态监测兔肝IRI后血流动力学,其灌注参数(HPP、TLP、HPI)与肝损伤的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影像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检查技术包括传统X线小肠造影、CT和MRI.笔者就这3种影像技术做一综述,评价其在小肠疾病检查中的优势与劣势,并重点介绍CT、MRI在小肠检查中的新进展与临床适应证,拟为临床及影像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K空间中心部分采集技术肝脏局灶性病变MR动态增强扫描主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研究11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肝生肝癌,肝细胞性肝癌介入治疗后,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转移癌、海绵状血管瘤及肝囊肿,位常规自律回波T1加权成像主快速自肇回波T2加权成像后,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梯度回波K空间中心采集技术、7个连结面8个时相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各例均动态增强扫描成功。动态扫描显示时间信号强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三维增强扫描方法。材料与方法:30例垂体微腺瘤,常规矢状位及冠状位SE T1加权成像,然后进行冠状动态三维匙孔成像,矢状SE T1加权增强扫描及三维冠状FFE T1加权扫描。冠状位动态匙孔成像扫描平面与垂体结合部平行。微腺瘤对照组冠状动脉匙孔成像,采用二维多层扫描,扫描平面与垂体柄平行,其他成像参数与病例组相同。用相同大小感兴趣区测量垂体信号强度,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新方  相似文献   
59.
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9例,病灶最大直径2~7 cm(平均4 cm).17例良性病灶中,结核7例,肺脓肿3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炎性假瘤1例,曲菌球1例,错构瘤2例,病灶最大直径2~5 cm(平均3 cm).采用GE Lightspeed Qx/i Extra 8排探测器螺旋CT,电影模式,层厚5 mm/4层.扫描时间1 s/圈,数据采集时间40 s.非离子对比剂(300 mgI/ml)5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速率4 ml/s,延迟5.6 s.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良恶性比较以BV和P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2和P=0.000).若以BV值≥6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则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4.7%,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为100%.以PS值≥30作为恶性病变域值,灵敏度为86.2%,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为79%.结论螺旋CT肺灌注在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大的帮助.灌注参数以BV和PS为佳,BV的敏感度高而PS的特异度高,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0.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MRI和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星形前质细胞瘤病理分级和MRI影象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星形胶质细胞瘤MRI资料。综合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Ⅰ级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信号均匀、占闰效应较轻,无瘤内内血管及出血,增强程度较轻、也较均匀(77.7%);Ⅲ-Ⅳ级星形较质细胞瘤肿瘤信号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瘤内血管(56.67%)及出血(33.33%)多见,呈不均匀明显强化;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