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5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5篇 |
临床医学 | 141篇 |
内科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27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组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3.5ml/s、3.5ml/s、4.0ml/s、4.0ml/s;组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组2、4为膈肌向肺尖扫描。对比剂300mg I/ml,总量80ml。扫描延迟18s,平均扫描时间11.4s。扫描范围平均200mm。评价主动脉和肺动脉增强CT值、上腔静脉伪影和患不适感。结果:各组大血管强化CT值均数在250HU以上。3.5ml/s组和4ml/s,以及2种不同的扫描方向,其大血管总体增强程度均无显性差异(P>0.05)。上腔静脉伪影以从膈肌向肺尖扫描为少(P<0.05)。对比剂注射流率增加,伪影亦增加(P<0.05)。组1和组2,患均无不良反应;组3和组4,各有1例患诉注射局部不适感。结论:以3.5ml/s注射流率从膈肌向肺尖部扫描,是多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较好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462.
����ʵ�Լ���ͷ״��CT��MRI�����벡���ص�Ա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CT、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病理特点的联系,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广东省人民医院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SPT术前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胰头8例,胰体3例,胰尾10例。病灶最大直径3.5~18.0cm,平均6.3cm。9例以实性为主,8例为囊实性相间,4例以囊性为主;4例可见环形钙化,1例可见出血征象。2例恶性SPT中,1例出现肝转移,1例侵犯十二指肠壁。三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呈周边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SPT的CT、MRI表现能反映其病理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63.
目的 观察原发性骨淋巴瘤的MRI及PET影像特征,探讨MRI联合PET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16例,回顾性分析其MRI和PET表现.结果 单骨侵犯15例(股骨5例,椎体3例,髂骨3例,胫骨2例,桡骨1例,上颌骨1例);多骨侵犯1例(胸骨上段及右侧第7肋骨各一病灶).MRI表现:①16例均见髓腔内局部片状或弥漫性不均匀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不均匀或均匀强化;②均见明显软组织肿块,15例范围超过骨病变,1例与骨病变相当;T1WI多呈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稍高信号,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例椎体者为单一椎体压缩性骨折伴局部呈硬膜外和(或)椎旁软组织,软组织范围超过病变椎体.PET:术前PET检查13例,均提示病变局部糖代谢增高,局部放射性浓聚,全身其他部位无异常代谢;3例椎体者均为术后PET检查,术后2个月术区局部复发1例.结论 MRI上原发性骨淋巴瘤骨质破坏小而软组织肿块大,T2WI信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特征性;PET对骨原发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但对确定病变性质、鉴别原发与继发、以及术后随访具有优势.MRI与PET相结合为检查原发性骨淋巴瘤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