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同时期严重程度相当的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特重度烧伤每次150mL,重度烧伤每次100mL.每日2次.连续使用7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C反应蛋白(CRP)及血浆内毒素(LPS)等变化。结果严重烧伤患者早期,重要脏器功能通常都会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变化,血浆LPS水平在伤后3d(治疗后3d)即会明显升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后3d.可明显降低血浆LPS水平.CRP亦明显改善。用药后7d,患者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保护严重烧伤患者的脏器功能.适用于严重烧伤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2.
患者男,28岁,因交通伤致昏迷及全身多处外伤,伴左足多处排气管严重烫伤.伤后收入当地医院,诊治以“颅脑外伤、锁骨骨折”等为主,对左足创面仅予以换药治疗.伤后第5周(2010年8月7日),患者外伤好转,但烫伤创面未愈合且伴感染,遂到笔者单位诊治.入院后加强创面换药至感染得以控制,伤后第6周行扩创术,术中见左足第4、5趾趾骨及肌腱坏死,趾腹侧皮肤及血管神经束尚完好;第4、5跖骨干部分坏死,跖骨头完好.彻底清除第4、5趾趾骨及肌腱,形成第4、5趾趾腹侧剔骨皮瓣覆盖第4、5跖骨头处创面;清除部分坏死的跖骨干,直至骨面有新鲜渗血为止,予以生物敷料暂时覆盖.对范围不大且疑似Ⅲ度的左足跟外侧创面,拟待肉芽形成后行植皮术.此后继续换药,于伤后第8周行植皮术,术中见跖骨干处肉芽生长良好,采用刃厚皮修复;足跟外侧创面肉芽较少且不健康,对其彻底扩创,见其超过术前所估计的范围和深度:缺损面积约5 cm×4 cm,深达跟骨且浅层骨坏死(Ⅳ度烫伤).考虑到足跟部是重要的负重区,拟以外踝尖后上4~7 cm处的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但术中见该处穿支较细小,只能选择放弃,并根据“压力平衡规律”继续向远端寻找合适的穿支,最后在外踝尖后上2 cm左右处找到一较大外踝后穿支,遂改行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约6 cm×5 cm.见图1a.为加强外踝后穿支对皮瓣的供血能力,未切断远端筋膜蒂.术后皮瓣及皮片成活良好,切口愈合.术后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厚薄适中;左足外形、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较为满意.见图1b,c.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2000u/kg的bFGF组和4000U/kg的bFGF组,每组10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观察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肾组织内一氧化氮(NO)、MDA含量、Ca^ -ATP酶活性和肾病理变化。结果:4000U/kg的bFGF组可明显降低血汪BUN、Cr,MDA含量和组织MDA、NO含量,增强Ca^2 -ATP酶活性(P<0.01或0.05),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结论:b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和减少细胞内钙有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裂果薯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裂果薯块茎醇提物;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成瘤BALB/c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索拉非尼组和裂果薯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裂果薯高、中、低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给药量分别为107,71,54,30 mg·kg-1·d-1,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给药21 d,模型组不给药,对比观察裂果薯醇提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测定裸鼠肿瘤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观察裂果薯醇提物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裂果薯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瘤重和相对体积,其抑瘤率分别为47.71%,21.27%,51.75%;同时,裂果薯高剂量组、索拉非尼组能明显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P<0.01),明显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P<0.01);裂果薯中剂量组降低MVD(P<0.05)。结论: 裂果薯醇提物可抑制SMMC-7721细胞裸鼠移植瘤和瘤组织中血管生长,其作用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轴型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2005-2010年,对浙江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3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应用5种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4例、游离足拇趾腓侧皮瓣6例、改良掌背动脉逆行皮瓣8例、游离骨间后动脉桡背侧肌间隔穿支皮瓣6例以及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2.5 cm ×2.0 cm ~8.0 cm×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患手局部感觉、功能及外形变化. 结果 本组患者中27例术后切口无感染、皮瓣成活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处理创面愈合.18例患者获得1 ~12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较好,厚薄适中.大多数患者受区拇指或掌指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达预期目的,两点辨别觉为5 ~9 mm;供瓣区外形和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结论 根据手指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轴型皮瓣特点进行优化选择,多能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手指掌侧皮肤,以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修复了6例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患者.皮瓣的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6.5 cm ×3.0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6例移植的皮瓣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6例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血供和回流良好.4例获得1 ~12个月(平均7个月)的随访,移植的皮瓣色泽、质地较好,皮瓣厚度略显臃肿;桥接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成活良好;大部分患者供、受区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为满意.结论 携带长段骨间后动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桥接移植,可收到覆盖创面和改善或重建血供的双重功效,为手指掌侧皮肤及双侧指动脉同时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筛选中药成分干预人口腔鳞癌耐药细胞株KBV200前后差异性表达蛋白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5种中药对KBV200的细胞毒性,选择对细胞抑制率低于10%(IC10),即无细胞毒作用的浓度,联合200 ng/mL长春新碱(VCR)对KBV200细胞株进行干预;取干预前后的细胞总蛋白提取液,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 I-TOF-MS)和CM-10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差异性蛋白。结果质荷比2 000~50 000Da范围内,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干预KBV200前后共捕获13个差异蛋白质峰(均P<0.05),对于3997、4941、4968、5971、6084 Da 5个蛋白质峰,人口腔鳞癌细胞株KB表达较低,而KBV200表达明显升高(P<0.05),EGCG干预后表达明显降低(P<0.05);大黄素干预KBV200前后共捕获到6个差异蛋白质峰(P<0.05),对于4968,5971,6084 Da 3个蛋白质峰,KB表达较低,KBV200表达明显升高(P<0.05),大黄素干预后表达明显降低(P<0.05);未检测到两面针碱、板蓝根粗提物和岩黄连粗提物干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5例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8 cm~40 cm ×20 cm.术中将肩胛下血管、胸背血管和胸背血管外侧支及其皮穿支等营养血管均包含于皮瓣内.为了减少肌皮穿支的损伤,应在其周围携带2~3 cm宽的背阔肌袖.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 结果 单纯侧胸皮瓣带蒂转移4例、侧胸-脐旁联合皮瓣带蒂转移1例.转移的皮瓣除1例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2~14个月的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及厚薄较满意,供、受区外形与功能恢复也较满意. 结论 带蒂转移的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侧胸皮瓣血供可靠,转移方便,供瓣区损伤小,是修复上肢较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9.
2004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腓动脉外踝上前(后)穿支皮瓣逆转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10例,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变化的意义。方法:检测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CRP浓度、白细胞计数(WBC),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恢复正常,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OPD急性加重期使用激素治疗后WBC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CRP参与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过程,又是反映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