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91篇 |
免费 | 999篇 |
国内免费 | 56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8篇 |
儿科学 | 199篇 |
妇产科学 | 109篇 |
基础医学 | 756篇 |
口腔科学 | 249篇 |
临床医学 | 2751篇 |
内科学 | 1374篇 |
皮肤病学 | 146篇 |
神经病学 | 569篇 |
特种医学 | 63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102篇 |
综合类 | 5744篇 |
预防医学 | 2128篇 |
眼科学 | 144篇 |
药学 | 2172篇 |
48篇 | |
中国医学 | 2430篇 |
肿瘤学 | 5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1篇 |
2023年 | 438篇 |
2022年 | 495篇 |
2021年 | 753篇 |
2020年 | 595篇 |
2019年 | 532篇 |
2018年 | 471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366篇 |
2015年 | 416篇 |
2014年 | 929篇 |
2013年 | 968篇 |
2012年 | 998篇 |
2011年 | 1102篇 |
2010年 | 1057篇 |
2009年 | 961篇 |
2008年 | 917篇 |
2007年 | 897篇 |
2006年 | 839篇 |
2005年 | 855篇 |
2004年 | 811篇 |
2003年 | 769篇 |
2002年 | 681篇 |
2001年 | 654篇 |
2000年 | 490篇 |
1999年 | 483篇 |
1998年 | 353篇 |
1997年 | 308篇 |
1996年 | 292篇 |
1995年 | 286篇 |
1994年 | 271篇 |
1993年 | 202篇 |
1992年 | 188篇 |
1991年 | 181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58篇 |
1988年 | 129篇 |
1987年 | 117篇 |
1986年 | 103篇 |
1985年 | 124篇 |
1984年 | 81篇 |
1983年 | 72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41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20篇 |
1977年 | 16篇 |
1962年 | 23篇 |
1961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较多见的腰痛原因之一。笔者自1991~2006年以电火针结合拨罐频谱照射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CT对检查肾上腺肿瘤已被公认为最佳影像诊断方法之一。肾上腺位于肾上部周围之脂肪囊内,正常肾上腺为一薄片狭长结构,分为两个侧翼及一个向前奕的嵴,CT横断像上两侧翼显示为线条状,称为内外侧支。右侧肾上腺外侧支贴近肝脏边缘,前内侧嵴紧靠下腔静脉。左肾上腺呈人字形位于胰尾和脾血管后。 相似文献
23.
24.
梁明华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4,(113):34-35
目的:总结额顶对冲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顶对冲伤25例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血肿清除率100%,预后良好13例,中残3例,死亡7例。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能有效减压和美容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附子配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附子配伍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评价和分析。结果:文献类型以药理学(39.60%)、临床研究(30.20%)及药物分析学(14.09%)为多,配伍类型中补虚药(31.58%)和清热药(21.05%)较多,药对研究以配伍甘草(25.00%)、干姜(21.15%)及大黄(14.42%)居多,溶媒比例多用8倍和10倍,煎煮时间以1 h及30 min为常见,所治疾病以关节炎、疼痛及心衰为重点。结论:通过分析附子配伍研究的倾向、特点及减毒增效机理的研究,为将来进行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
28.
某些毒蕈外观与可食菌相似,不同的毒蕈可含有毒蕈碱、鹿花蕈素、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等,可用用于胃肠、肝脏、血液、神经等,导致机体广泛病变。急性中毒发病较快,病情凶险,治疗困难,我院曾收治一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余仁欢教授根据肾病三因学说——主因、素因及诱因,提出从控制诱因、寻求素因、健脾为先、补肾活血等方面治疗膜性肾病的中医思路。强调在治疗肾病时,注重以当下病机为先,首先控制诱发因素,使疾病的发展趋势迅速得到控制;对于无明显诱因的患者,则仔细寻求患者体质因素和/或致病因素,重点辨别病位,见肾不治"肾";对于无明显素因和诱因的患者,强调治疗以脾胃为重点,脾肾同治,健脾为先;对于临床无症可辨的患者,则从该病脾肾亏虚的核心病机出发,并兼顾活血化瘀和祛风除湿的治法。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