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溃疡患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广州市某两家三甲医院750例老年人胃溃疡患病作为病例组,按性别、年龄、籍贯和经济情况1:2配对选取1500名社区无消化道疾病的老人作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胃溃疡患病有6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他们分别是文化程度(OR=0.697)、吸烟(OR=2.231)、饮酒(OR=1.994)、服用NSAIDs(OR=2.497)、不规律饮食(OR=2.057)、家族史(OR=1.278)和心理情况(OR=2.658)。结论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服用NSAIDs、饮食、家族史和心理情况是老年人胃溃疡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加强老人胃溃疡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2.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1年10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结果10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子宫内膜的病理变化有增生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绝经期子宫内膜等多种类型;分布于不同年龄组、单/双侧卵巢受累、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中.内膜病变与患者的年龄、单/双侧卵巢受累、不规则阴道出血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同时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等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Survivin、Caspase-3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共收集郑州大学医学院存档石蜡标本45例,其中神经母细胞瘤26例,神经节细胞瘤9例,正常肾上腺组织10例;26例神经母细胞瘤按不同因素分成若干组别。运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TUNEL法检测各组织间Survivin、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Survivin在神经母细胞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节细胞瘤组及正常组(P<0.01);并且其表达高低与神经母细胞瘤的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有关(P<0.001);Caspase-3及凋亡指数则与神经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有关(P<0.05)。直线相关分析:神经母细胞瘤中Survivin与Caspase-3呈负相关(r=-0.702,P=0.005),Survivin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96,P=0.000);而Caspase-3和AI在三种组织中均呈正相关(r=0.888、0.989、0.958,P均=0.000)。结论 Survivin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的恶性度有关,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3来抑制凋亡,可作为一种新的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及判别预后标志物,在调控神经母细胞瘤的凋亡方面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Caspase-3高表达则可以显著诱导神经母细胞瘤凋亡,有助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良性进展。这些研究为临床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55.
我国炭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炭疽研究进展梁旭东,艾泽孜(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对炭疽的研究,自1876年Koch和Pasteur证明病原以来,本世纪三十年代Sterne成...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选取中山某农村的共1082名老年农民进行体检报告分析,以探讨老年农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类慢性病的患病率,并建立起具有课题指导意义的健康档案.方法:以中山某农村的1082例老年农民为研究对象,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压检测,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总蛋白(TP),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结果:在1082例老年农民中,健康者160例(14.79%),患病患者922例(85.21%),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老年农民中患病率最高的三类慢性疾病;男性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尤其高,占34.60%;女性患者中,高脂血症患病率最高,为37.34%.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HBsAg阳性和ALT异常是目前在老年农民体检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应注重饮食调节、劳逸结合,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培养乐观心态,适当运动等.  相似文献   
57.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每年有 16 6万多人新发各类肿瘤病 ,约有 15 0万人死亡 ,死亡率为 139 2 8/10万 ,死因居城市首位 ,农村第 2位。征服癌症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课题。WHO癌症顾问委员会 1981年就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早诊早治 ,可以治愈 ,剩下三分之一通过综合治疗 ,可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寿命。”防癌普查能较早发现肿瘤及有关疾病 ,及时治疗落实“三早” ,对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临床资料1997年 6月~ 1998年 4月采用临床检查、B超、内窥镜、X线、CT、病理…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比较蜡样芽胞杆菌(以下简称蜡样杆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方法的影响因素,优化蜡样杆菌PFGE分型方法。方法 在细菌收集、细胞裂解、胶块制备和电泳参数等环节设立对照,选取3株蜡样杆菌比较不同实验方案的电泳图谱结果。细菌收集设立L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集菌法;细胞裂解设立灌制胶块前溶菌酶孵育组与未孵育组,设立单独溶菌酶裂解组和溶菌酶与溶葡萄球菌酶联合裂解组;细菌的胶块内裂解设立溶菌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2、4和16h)实验组;选取22株蜡样杆菌对3组电泳参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LB固体培养基集菌法与液体集菌法相比,获得了同样清晰或更清晰的条带。灌制胶块前溶菌酶与菌悬液进行一定时间的孵育可明显改善条带的清晰度。溶菌酶对胶块内细菌的裂解,4h为最佳裂解时间。溶葡萄球菌酶与溶菌酶联合使用未见对细菌裂解有改善作用。3组电泳参数(EP)的图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a的相似性系数最小,为最佳电泳参数。结论 试验确定了最佳蜡样杆菌PFGE实验方案,简化和优化了目前已有的蜡样杆菌PFGE实验方法,可应用于蜡样杆菌引起的暴发疫情分析及食源性病原菌的实验室分子分型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病人32例,与同期行单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恢复顺利,未发现外固定支架松动、骨折断端移位、钉道感染、肌腱损伤、关节炎等并发症。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2~18)个月,所有患者均在6~8周X线显示骨折处明显骨痂形成,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后拆除外固定支架。术后掌倾角、尺倾角及桡骨轴向短缩长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组间各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1990年),外固定组优15例、良14例、可3例,优良率90.6%;钢板组优12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1.2%;组间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位效果好的优点,具有明显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总结一起炭疽疫情中应急检测的经验与问题,为炭疽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报告的疑似皮肤炭疽患者皮损渗出液和静脉血标本,与病例相关的病死动物和土壤标本,渗出液采集采用载玻片直接蘸取和无菌棉签擦取2种方法,用涂片镜检、直接分离培养和肉汤增菌后分离培养细菌以及炭疽芽胞杆菌毒力基因PCR扩增方法检测病原,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采集标本57份,病例标本占91.23%,病死牛肉及剖牛处土壤标本占8.77%。病例标本采集时间距发病时间最短1d,最长23d,平均6.62d。29例疑似皮肤炭疽患者在采样时其中16例(占55.17%)已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4例(占13.79%)未曾使用抗生素。从2例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皮损渗出液和1份病死牛肉中分离到炭疽芽胞杆菌,分离阳性率为5.26%;其中1例患者皮损渗出液涂片镜检阳性;全部标本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标本炭疽芽胞杆菌阳性检出率较低,与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关系较大,应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和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到疫情早报告、早确诊、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