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脑膜瘤周围水肿与肿瘤增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46例脑膜瘤患者,按术前CT所反映的瘤周脑水肿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水肿组,术后取病理标本测定各组肿瘤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并对瘤周水肿程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6例轻度水肿18例,中度水肿10例,重度水肿5例,三组的PCNALI分别为(2.83±1.57)、(3.14±2.04)、(4.13±2.43),相关分析表明水肿程度与PCNAL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高压氧引起张力性气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男 ,2 0岁。因头部撞伤后感头晕、头痛 ,伴口鼻出血入院。查体 :意识清 ,前额及鼻根部青紫肿胀 ,鼻道及咽后壁有血迹。头颅CT扫描示右额叶挫裂伤 ,右额硬膜外血肿 ,积血 4 0ml,同侧脑室前角受压 ,中线结构移位 ,额骨粉碎性骨折 ,筛窦、蝶窦积血。即行右额开颅血肿清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孕期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HPV检测、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及产后自然转归状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孕期产检及分娩病例,孕前半年未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测,孕早期或中期均进行TCT检查,结果异常者部分行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Ⅱ代(HPVHC-Ⅱ)法检测,阴道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1)2341例孕妇中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患者60例(2.56%),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例(0.3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例(0.17%),ASCUS48例(2.05%);细胞学异常者中25例行HPV检测,阳性18例(72%);细胞学异常者28例接受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者21例;病理学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共13例(0.56%):CINⅠ3例(0.13%);CINⅡ2例(0.085%),CINⅢ8例(0.34%);(2)产后随访了51例,细胞学正常/炎症41例(细胞学转阴率80.4%),ASCUS8例,LSIL1例,ASC-H1例。孕期HPV阳性者,13例产后复查,4例仍为阳性,孕期与产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4)。孕期CIN11例中,产后仍为CIN6例(CINⅠ1例、CINⅡ1例、CINⅢ4例),无早期浸润癌发生。结论:(1)妊娠期宫颈细胞学异常在产后有较高的转阴率,同时妊娠期存在较高的HPV亚临床感染,产后转阴率高;(2)妊娠期CIN患者在密切随访下继续妊娠是安全的;(3)妊娠期CIN患者产后应密切随访,若产后仍为CIN应尽快治疗。  相似文献   
44.
晚期卵巢上皮癌耐药分析及复发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晚期卵巢上皮癌的耐药情况及复发后治疗,探讨化疗敏感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初治后的无瘤间期(disease free interval,DFI)将176例患者分为R组(铂耐药,DFI<6个月)和S组(铂敏感,DFI>6个月)两组,S组再分为S1组(铂部分敏感,DFI为6~12个月)和S2组(铂敏感,DFI>12个月)两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情况、复发后治疗及预后。结果:176例晚期卵巢上皮癌,平均发病年龄54.01±10.19(23~77)岁,69.3%为浆液性,71.6%为低分化,淋巴转移率42.8%,30.1%原发耐药,总5年生存率45.4%,中位OS为56个月,中位PFS为24个月。R组(铂耐药)和S2组(铂敏感)的中位OS和PFS有显著差异,S1组的中位OS及中位PFS分别为40和17个月,介于铂耐药、铂敏感之间。S1组的肿瘤、术前CA125、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也介于铂耐药以及铂敏感患者之间,其初次手术达满意肿瘤减灭的比例为13.8%,显著低于铂敏感者(29.8%)(P=0.047)。铂部分敏感患者复发后,更换化疗方案者中位OS较继续使用TC/TP或CAP化疗者略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将铂部分敏感患者单独分类有意义,此类患者复发后的治疗措施尚无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照研究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与单纯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2002年7月至2010年2月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287例,分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A)组90例,和单纯分段诊刮(B)组197例,比较两组术前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判断宫颈受累的可靠性,比较两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差别及3年和5年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A组术前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97.8%(88/90),B组为88.8%(175/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宫颈受累估计的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8%,97.8%,100%和97.6%;B组分别为65.3%,85.8%,74.4%和89.0%。A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为5.56%(5/90),B组为6.09%(12/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3年总生存率为91.7%(33/36),5年总生存率为82.4%(14/17),B组分别为95.6%(87/91)和86.7%(39/45)。3年和5年总生存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可提高术前子宫...  相似文献   
46.
患者,男,38岁。2012年2月12日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h,伴头痛、头晕"入院。4h前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当时无昏迷,感头痛、头晕,较剧,被人急诊送来本院,查头颅CT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脑内血肿,故收住入院作进一步诊治。病程中无再昏迷,无耳鼻流血,无肢体抽搐及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用于治疗女性盆腔炎性疾病(PID)的疗效.方法:选择北京7家医院门诊438例PID患者,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病情轻重评分,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单纯口服抗生素(A组)、口服抗生素+妇乐颗粒(B组)、口服抗生素+康妇炎胶囊(C组)、单纯静脉使用抗生素(D组)、静脉使用抗生素+妇乐颗粒(E组)、静脉使用抗生素+康妇炎胶囊(F组),治疗后再次进行病情评分,比较6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最高为第7天的17.33%,从第7天开始,有效率逐渐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C组治疗有效率在第56天达76.12%,且第28天、第56天疗效基本稳定,C组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从第28天起,C组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F组在第28天及第56天有效率与D组、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PID效果明显,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延安市甘泉县突发炭疽疫情进行实验室检测,分离鉴定病原菌。方法 采集病例病灶渗出液、血液、疫点外环境等标本共147份,开展病原分离、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共检出各类阳性标本37份,总阳性率为25.18%。病原学检测分离到1株炭疽芽胞杆菌,阳性率为1.28%;分子生物学检测中皮损渗出液荧光定量PCR(qPCR)阳性率最高,达89.47%,血清学(ELISA)检测阳性率为75%,在环境标本中未检出阳性结果。结论 炭疽疫情应急实验检测中,由于抗菌素使用,人体标本病原分离率较低,血清学试验只具有回顾诊断的价值,应引入敏感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以迅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初次锥切后切缘阳性病例,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IN2及以上高级别病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的病理分级提示为CIN2者需重新阅片、调取相应病理组织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判读,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85例锥切切缘病理诊断均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33例(38.8%),未发现者52例。对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复发或残留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切缘位置、产次等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HPV阳性和锥切标本内外切缘均为阳性亦提示CIN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术后以p16染色情况作为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指标,则可计算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83。年龄(P〈0.001)、病变级别(P=0.042)、产次(P=0.009)、绝经状态(P=0.010),再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及复发者所占比例更大(P〈0.001)。结论多产,内、外切缘均阳性,切缘阳性的病变级别高,持续HPV感染,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用作锥切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较为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宫颈初次锥切后切缘阳性病例,明确相关危险因素对病变残留和复发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CIN2及以上高级别病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宫颈锥切切缘阳性的病理分级提示为CIN2者需重新阅片、调取相应病理组织蜡块重新切片,进行P16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判读,对结果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85例锥切切缘病理诊断均为HSIL及以上病变,发现有病变残留或复发者33例(38.8%),未发现者52例。对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复发或残留影响因素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术后HPV持续阳性、切缘位置、产次等变量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锥切切缘阳性的CIN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更高(P0.05);术后HPV阳性和锥切标本内外切缘均为阳性亦提示CIN病变残留或复发高危。术后以p16染色情况作为提示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指标,则可计算其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1%,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0.83。年龄(P0.001)、病变级别(P=0.042)、产次(P=0.009)、绝经状态(P=0.010),再手术治疗病变残留及复发者所占比例更大(P0.001)。结论多产,内、外切缘均阳性,切缘阳性的病变级别高,持续HPV感染,是宫颈锥切切缘阳性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p1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可用作锥切阳性患者术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阳性预测较为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