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炭疽杆菌的生态学进行了实验观察,初步证明炭疽芽孢杆能够在土壤中保持稳定的遗传。土壤的类型与营养细胞形成芽孢无明显关系而土壤的和含水量对形成芽孢影响很大,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影响,说明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炭疽杆菌在土壤中形成芽孢的数量,这与炭疽的流行病学相一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脐血CD3AK细胞在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方法:脐血单个核细胞经CD3McAb和rIL-2诱导成CD3AK细胞,作用于不同的肿瘤细胞株(食管癌Eca109,胃癌BGC823,肺癌A549和白血病HL-60),用MTT法测其杀伤活性。结果:脐血CD3AK细胞对HL-60的杀伤活性高于对Eca109、A549和BGC823的杀伤活性(P<0.05),而对后3者的杀伤活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脐血CD3AK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存在差异,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局部随意皮瓣转移修复术在外阴癌术后会阴区域创面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12例外阴癌患者,外阴根治性局部扩大切除术中会阴部存在创面,无法直接关闭,应用局部随意皮瓣进行创面覆盖手术。结果 12例患者年龄55~78岁,中位年龄70岁,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10例,外阴癌术后病理证实鳞癌11例,直肠腺癌转移癌1例。11例鳞癌患者肿瘤分期为:T2N0M0 3例,T2N1M0 5例,T2N2M0 2例,T3N1M0 1例。11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1例出现局部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延迟愈合,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出血、皮瓣坏死等并发症。12例患者随访时间2个月至20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截至2017年12月,各皮瓣恢复良好。结论对于外阴癌手术造成的会阴部创面,可以选择局部随意皮瓣手术进行创面修复及覆盖,该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及微生态特征,并行治疗随访,为需氧菌性阴道炎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门诊就诊的120例需氧菌性阴道炎,行阴道微生态评价,随机分组行药物治疗(一组口服左氧氟沙星,二组口服头孢呋辛,三组口服淀粉胶囊)并随访,停药后7~10d再次评估。结果患者年龄呈近似正态分布(P=0.190〉0.05),阴道分泌物pH值以≥5.1为主(90.0%),优势菌可为G+球菌(45.8%)、G-杆菌(32.5%)、G+杆菌(21.6%)。经治疗随访,一组、二组的症状、体征总体均有明显改善,阴道微生态恢复正常比例(35.1%、31.5%)显著高于三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疗效行Radit分析,一、二组均较三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氧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改变表现为pH值升高、优势菌改变等,口服左氧氟沙星或头孢呋辛较对照组对需氧菌性阴道炎症状改善好,有效率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
在皮瓣移植术后常常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的重要原因.目前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细胞凋亡、炎性反应、组织微循环障碍、细胞氧化损伤等有关.学者们提出用缺血预处理,药物干预,减少炎性反应,移植干细胞或干细胞联合基因疗法,体外冲击波,抗氧化反应和抑制细...  相似文献   
26.
阑尾黏液囊肿误诊为附件肿物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例摘要患者女性,69岁,孕5产4,主因“全子宫切除术后23年,B超发现盆腔肿物9年”于2008年7月8日入院。患者2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9年前曾因上腹不适、慢性腹泻经腹B超发现盆腔右侧囊性包块11.5cm×.1cm×5.9cm大小,包膜完整,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接受,亦未复查。2周前因“B超发现盆腔肿物9年”就诊。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断端愈合良好,盆腔偏右侧可及直径约10cm囊实性肿物,活动,无压痛,左侧软。经阴道彩超提示盆腔略偏右侧囊实性肿物10.0cm×8.0cm×6.8cm。  相似文献   
27.
妊娠合并宫颈癌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CIN1、CIN2、CIN3。随着宫颈筛查的广泛开展,妊娠期间宫颈病变也成为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腹腔镜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时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实验组给予地佐辛静脉镇痛,对照组给予芬太尼镇痛。结果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其中术后2h、6h、12h以及24h镇痛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术后8h患者实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2h、6h、8h以及12hRamsay镇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时2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患者镇痛泵按压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发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4例(6%),对照组发生14例(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嗜睡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尿白蛋白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取283例NVAF患者,根据出院后随访期间有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分析尿白蛋白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2.72%。事件组高血压、CHA2DS2-VASc风险评分、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与无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白蛋白预测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AUC为0.846。高尿白蛋白组(>68.6 mg/L)高血压、CHAS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尿酸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尿白蛋白组(≤68.6 mg/L)(P<0.05)。高血压、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CHA2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尿白蛋白>68.6 mg/L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尿白蛋白对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0.
蔡洪涛  梁旭东 《疾病监测》1999,14(5):188-190
1998年7月份以来。乌兰浩特地区连降暴雨,洪水泛滥,致使某些疾病呈现了流行趋势。特别使土壤中的炭疽芽胞杆菌死灰复燃,污染水草,引起人、畜炭疽暴发流1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卫生防疫站(137400)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3内蒙古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