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0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65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8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属急性肾损伤范畴,再灌注引起的氧自由基大量生成引发脂质过氧化导致肾组织损伤是缺血性肾衰发病的重要原因,减少氧自由基生成能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观察茶多酚(TP)对肾IRI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唇癌206例临床分析——兼论热化疗的优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热化疗在唇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954年10月至1991年8月有详细记录的206例唇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71例(83%),女性35例(17%),男女之比为4.9:1;上下唇癌比例为1:3.6;鳞状细胞癌170例(82.5%),基底细胞癌19例(9.2%),小涎腺癌14例(6.8%),乳头状瘤恶变3例(1.5%);其中112例唇癌(54.4%)采用局灶切除治疗,38例(18.5%)局灶切除加颈清扫术,34例(16.5%)热化疗,少数病人采用放疗、化疗、冷冻、中草药治疗;在疑有淋巴结转移的5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5.5%,主要位于颌下淋巴结,颈深淋巴结转移仅1例;随访189例,5年生存率为57%。[结论]唇为活动器官,对美观及功能影响大,采用热化疗治疗唇癌,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研究p65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舌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
舌癌患者的癌组织中p65的表达,并对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65阳性表达率为64%;其
阳性表达率在不同TNM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期越高p65表达率越高;p65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
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者p65阳性率高(P<0·05);但不同病理分级间p65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Kap-
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65阳性表达组、阴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3%和88·9%,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p65异常表达在判断舌癌转移和患者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脑挫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和挫伤后1h,4h,12h,48h,72h,7d,14d共8组,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1h可观察到少量HIF-1α表达,4h后表达开始增加,48h达高峰,到14d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脑挫伤后HIF-1α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规律,有望应用于脑挫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鉴定。 相似文献
56.
57.
11月30日,周五上午8:30,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位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二层门诊,此时的候诊大厅座无虚席。记者随访得知,有些患者一年之前就开始预约唐由之的号了,直到今天才排上号,他们多数来自于全国各地。而据记者了解,一般患者至少也需预约2-3个月才能等到唐老诊病。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启动子-31G/C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Pubmed、Medline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中外文献,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亚洲人群中,携带C/C基因型比携带其他基因型更容易导致肿瘤的发生;而在其他人群中,该位点的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该位点可能是亚洲人群肿瘤的一个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经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后对骨髓间充质下细胞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块状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作为实验组;未复合氯磷酸二钠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对照组.分离,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将两组标本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利用MTT法对比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生长有无差异,并且分别进行骨向、肌向、脂向诱导,观察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有无影响.结果 表面标志物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明本实验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始干细胞的特性.利用MTT法吸光度分析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组标本的生长曲线,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骨向、肌向、脂向诱导后,仍保持成骨、成肌、成脂能力.结论 氯磷酸二钠复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