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榄香烯乳介入治疗肝癌疼痛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70 %的癌症晚期患者可出现显著疼痛 ,由于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接受对癌症的治疗影响很大 ,WHO已将控制癌痛列为第三种抗癌手段[1] ,因此 ,必须正确对待癌痛。笔者选用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榄香烯乳 ,采用 DSA减影技术 ,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对癌痛的改善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 CT或 MRI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38例 ,均伴有中、重度的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 ,且患者不能 (不愿 )行放、化疗。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  相似文献   
22.
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介入治疗头臂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介入治疗头臂静脉血栓中对预防肺栓塞(PE)的效果及其使用问题。方法对23例头臂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股静脉穿刺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复查上腔静脉造影,13~27个月后随访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和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置入上腔静脉滤器,随访复查期间均未出现PE及滤器倾斜、移位。结论上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地预防PE。  相似文献   
23.
肢体深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栓塞物质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肢体深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栓塞物质的选择。方法 根据瘤体的血供及引流情况 ,应用以聚乙烯醇微粒 (PVA)或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悬液 (PYM +LP)为主的栓塞物质 ,对 11例患者共行 15次病灶栓塞治疗 ,随访观察其术后反应。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出现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局部皮色皮温改变、局部软组织肿胀等症状 ,其中使用PYM +LP为主的病例 (4例 4次栓塞 )较为严重 ,恢复较慢 ;而使用PVA为主的病例 (7例 11次栓塞 )较轻 ,恢复较快。结论 肢体深部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宜选择以PVA为主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24.
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12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灶性磨玻璃影(GGO)是指CT图像上表现为肺局部密度轻度增加,其内支气管和血管仍可显示的区域;根据病灶内是否含实性组织,又分为单纯性和混合性GGO.现将我院从2003-09开始搜集到的12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CT和DSA在腹盆腔动静脉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腹盆腔动静脉瘘的彩超、CT和DSA资料.比较3种检查方法在显示动静脉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瘘口、假性动脉瘤瘤体以及周围组织器官的能力.结果 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瘘1例,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左右侧髂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下腔静脉瘘各1例,左侧髂内动静脉瘘1例.②5例病例均为CT检查首次发现并确诊,CT-能全部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动脉破口和假性动脉瘤瘤体情况以及周围血管和组织器官情况.③超声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回流静脉和周围组织器官情况,并能测量破口的血流速度,但1例动脉破口显示不清.④DSA5例均能显示供应动脉,假性动脉瘤显示较好,但1例回流静脉判断错误和1例瘘口显示不清楚.另外,DSA检查造影剂用量相对较多,平均为130mL.结论 彩超、CT和DSA均能作为动静脉瘘的有效检查方法,CT能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6.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VST发病年龄多为20-45岁,常发生于围产期妇女,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症状以头痛、癫痫发作及肢体瘫痪为主;多伴有脑脊液压力升高;核磁共振成像静脉造影(MRV)及螺旋CT静脉成像(CTV)均可发现静脉窦不同程度的静脉闭塞、回流障碍.如能及时确诊并干预,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以颅内高压为突出表现,而无明显中枢感染迹象的中青年患者,尤其是围产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的育龄女性,应考虑CVST的可能.CTV和MRV的确诊率高,安全无创,检查方便、快捷,是目前诊断CVST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肢深部肌肉内血管瘤的MKI表现。结果10例MRI检查均可见肌肉内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均呈高信号为主,其中4例可见肿块内流空血管影;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6例:10例注射Gd—DTPA后扫描肿块均呈明显强化。结论MRI能够详细显示四肢肌问血管瘤病灶的大小、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对明确诊断和确定手术范围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应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及碘油+Embosphere空白栓塞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AT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TACE治疗共76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其中载药微球(DEB-TACE)组32例,碘油+空白微球组(CATCE)44例,共85个瘤体,通过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月瘤体局部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情况。结果:DEB-TACE与CATCE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CR+PR)分别为84.38%和72.73%,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7.50%和7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CATCE组多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B-TACE与CATCE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在瘤体局部反应及肿瘤复发情况等疗效差异不大,但是DEB-TACE治疗较CTACE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因此可对DEB-TACE疗法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冯玉珍  梁宇闯  罗小燕 《家庭护士》2009,7(17):1524-1524
对17例行介入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进行全程护理,全部病人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132个瘤灶)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25例(68个瘤灶,治疗组)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和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对23例(64个瘤灶,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0~43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66.2%和48.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0%,80.0%,64.0%和78.3%,65.2%,47.8%;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39.1%。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CT导向PEI在肝转移瘤治疗中可相互协同,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