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006年广东省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212.
目的 比较肺炎患者鼻咽拭子(nasopharyngeal swab,NPS)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的病原学差异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6例肺炎患者NPS及BALF,阵列qRT - PCR法检测42种病原体,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BALF和NPS的病原阳性率分别为61.11%和46.03%,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6,P<0.05);BALF病毒检出率为33.53%,NPS病毒检出率为3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2, P>0.05),腺病毒(Adenovirus, AdV)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 = 0.57);BALF与NPS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5.71%和20.96%,二者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8,P<0.05),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检出一致性较好(Kappa = 0.61);BALF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检出率(8.73%)高于NPS检出率(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57,P<0.05)。结论 NPS病原学检测可为肺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NPS与BALF联合检测可提高病原检出率,增加诊断依据,但不认为NPS可以代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推荐细菌性及支原体肺炎患者采集BALF检测病原,而病毒性肺炎患者可采集NPS进行病原检测。  相似文献   
213.
214.
目的无乳链球菌感染已成为广东地区罗非鱼养殖业严重的威胁。本文以广东省罗非鱼主要养殖区内分离的121株无乳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和毒力实验,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121株无乳链球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用皮下注射和灌胃方式感染Bal b/c小鼠,绘制生存曲线反映菌株毒性情况。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100%、99.17%;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大于50%,为52.89%,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耐药率依次降低,分别为47.93%、38.02%、34.71%、26.45%、25.62%、20.66%、19.01%、17.36%。所有实验菌株均为多重耐药株。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结果显示C型菌株数量最多,占71.9%。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在皮下注射感染方式中,1×10~5CFU无乳链球菌感染可区分各型别间的致病力差异,致病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A、D、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感染方式中高剂量1×10~7CFU无乳链球菌感染时可区分各组间致病力差异,C型致病力最强,其次为F、A、B、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已经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该地区罗非鱼感染的无乳链球菌主要以致病力较强的C型为主。  相似文献   
215.
目的通过对2例城市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无直接病死禽暴露情况下的可能感染来源,为进一步防控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调查的方法;荧光定量PCR、ELISA、RT—PCR和应急监测等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2例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I)确诊病例未发现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但发病前到过甚至多次到过农贸市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一人传播证据。结论2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均属城市型感染个案,非人传人病例,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调查广东省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监测流感流行株的变异趋势.方法 2009年4-12月,对广东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收集患者鼻咽拭子,用MDCK细胞或者鸡胚,分离得到流感毒株221株.利用神经氨酸酶化学荧光抑制实验检测毒株对奥司他韦的IC50,筛选出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形势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广东地区2019年收集分离的41株CRKP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耐药表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等分子特征,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析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41株CRKP均为泛耐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种类多样,75.61%(31/41)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blaKPC-2(18株)、blaNDM-1(10株)、blaNDM-5(2株)和blaIMP-4(1株)四种类型。其中儿童CRKP主要携带blaNDM-1,而成人则为blaKPC-2。blaNDM-1和blaKPC-2分别主要通过质粒IncX3和IncFII传播。MLST分型共获得16种ST型,以ST11型(51.22%,21/41)为主,且均为非毒力株,而ST...  相似文献   
218.
目的了解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传统分型鉴定方法和PCR扩增布鲁氏菌属特异性基因BCSP31,对广东省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作鉴定分型,进一步采用脉冲场电泳技术(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比较菌株分子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以探讨不同年份和地域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965年广东省布鲁氏菌分离株以羊种和猪种为主,1985年的分离株均为猪种3型,2006和2007年的分离株均为羊种3型;PFGE电泳图谱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历年布鲁氏菌分离株分成三大簇(Clusters):1965年羊种、1965年猪种与1985年猪种3型、2006年和2007年羊种3型。近两年珠三角地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且同源性达100%,但与1965年羊种分离株的同源性只有77.7%。结论近两年我省布鲁氏菌的优势菌型为羊种3型,各地区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关系高度相关,与20年前的分离株同源性差。PFGE可作为传统生物分型的补充手段,可在种的水平对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型。  相似文献   
219.
TaqMan MGB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登革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鉴定方法。方法根据DV3’端非编码区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1998~2004年收集的26份登革热病人临床血清标本,15例乙脑病人血清,DV4个血清型标准毒株及23株1978~1997年DV地方流行株和相关西尼罗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麻疹病毒、基孔肯亚病毒等毒株,同时用克隆了1型DV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序列片段的质粒DNA作为阳性对照,检测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约为每反应5个基因拷贝。用该方法检测4个血清型DV标准毒株、23株DV地方流行株和26例分离到DV的阳性血清标本,检出率为100%;用该方法检测15例乙脑病人血清、10例麻疹病人血清和西尼罗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麻疹病毒、基孔肯亚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新建的TaqManMGB探针检测DV方法是实验室早期诊断登革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0.
目的:观察羌银解热汤对小鼠感染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的抑制作用和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方法:9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病毒唑组、银翘散组、荆防败毒散组、羌银解热汤组等6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甲1型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小鼠造成病毒性肺炎,各组予相应的药物干预,用药4天,观察并比较各组小鼠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干扰素-α(IFN-α)水平以及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另取9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组以及病毒感染方法同前,药物干预12天,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情况,比较各治疗组对感染流感病毒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结果:羌银解热汤组小鼠的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IFN-α水平以及死亡保护率等4项指标均优于银翘散组、荆防败毒散组(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羌银解热汤可以明显改善小鼠组织病理变化。结论:羌银解热汤时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减轻小鼠肺部病变,提高小鼠的死亡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