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6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21.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从广东省1999年AFP(Acute Flaccid Paralysis)病例中分离到的2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进行分型鉴定。方法采用简并引物RT-PCR对分离到的2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进行目的基因片段扩增,然后序列测定,将测定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较分析,运用CLUSTALW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基因树。结果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在AFP病例中除脊髓灰质炎病毒外,也分离到多种其它型别的肠道病毒,包括CA21、CA24、E7、E13、E11、E29、E25等15个型别,其中E13有5株,E7有4株,E21、E25、E27、E19、、E11、E14各2株,CA21、CA24、E2、E3、E20、E29、E30各1株。结论运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对传统方法无法确定的肠道病毒进行分型鉴定,弄清非脊灰肠道病毒的血清型别,了解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2.
目的:研究广东省EV71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毒力的影响因素。方法:提取收集的样品或培养的病毒RNA、逆转录合成c DNA,应用PCR技术扩增全长EV71 VP1全长序列,应用MEGA5.0进行序列比对、建设进化树,确定病毒的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病毒型别、VP1变异等因素对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的影响。结果:在2008-2010年期间,广东省流行的EV71病毒株为C4a型,但该型病毒已经出现了分化,即C4a1-C4a4。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性别、病毒的型别无相关性,在4岁之前,病毒变异A289T易致重症患者(P<0.05,OR=2.360,95%CI为1.163~4.659)。结论:在广东省EV71流行株主要为C4a1型,已经出现进化,且同时流行,需加强相关的监测;在流行期间需加强易感人群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建立适用于猪肝样本中戊肝病毒检测的荧光RT-PCR方法。方法采用匀浆处理直接提取法(方法一)与聚乙二醇处理法(方法二)两种处理方法对染毒猪肝样本进行病毒富集,针对4种型别戊肝病毒的基因组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一套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灵敏性。采用新建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工染毒的猪肝样本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处理效率。结果所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显示在102~108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检测所获得的Ct值的变异系数分别在0.11%~3.75%、2.47%~6.62%间。2种方法均可以检测出102copies/μL的染毒猪肝中戊肝病毒拷贝数。结论所建立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适用于HEV的定量检测。匀浆处理直接提取法更加快捷,适用于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评估氟康唑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检测暴露于小剂量氟康唑后白色念珠菌口腔分离株的抗真菌后效应(post-antifungal effect,PAFE).方法 将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和10株临床分离株分别暴露于4×MIC和6×MIC的氟康唑后,使用自...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了解广东省沙门菌对喹诺酮耐药特征及其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用2010—2011年广东省非伤寒沙门菌监测收集的4种主要血清型沙门菌,采用半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2010—2011年收集的沙门菌临床株对萘啶酸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PCR扩增鼠伤寒沙门菌株的gyrA和parC的基因,并对序列进行测定,对比野生株,发现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结果共对2010—2011年收集的496株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进行耐药性分析,75.4%(374/496)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耐药率分别为82.5%(207/251)、84.0%(84/100)、79.5%(70/88)、22.8%(13/57);5.4%(27/496)沙门菌对环丙沙星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变种、肠炎沙门菌的耐药率分别为8.0%(20/251)、5.0%(5/100)、2.3%(2/88)。71.7%(180/251)鼠伤寒沙门菌发生基因突变,其中86.1%(155/180)发生gyrA上突变,37.2%(67/180)发生parC上突变,23.3%(42/180)发生双基因突变。环丙沙星耐药株、中敏株、敏感株分别有7株(35.0%,7/20)、1株(3.1%,1/32)、6株(3.0%,6/199)发生gyrA Ser83位点突变,3组间Ser83位点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丙沙星耐药株、中敏株、敏感株分别有15株(75.0%,15/20)、21株(65.6%,21/32)、111株(55.8%,111/199)发生gyrA Asp87位点突变,3组间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株parC Ser80位点突变株均突变为Arg,此突变的菌株均伴有Ser83Phe及Asp87Asn;9株parC Thr57突变株均对萘啶酸耐药。结论广东省沙门菌对萘啶酸普遍耐药,对环丙沙星仍普遍敏感;gyrA和parC中可能影响沙门菌耐药的突变位点应进一步确认其对耐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ICU和非ICU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汕头地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这些菌株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多重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电泳结果用BionumericsV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45株分离自ICU,87株来自非ICU病房。132株菌株中,有46株多重耐药菌(耐三种抗菌素或以上)。对46株多重耐药菌(25株来自ICU,21株来自非ICU病房)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来自ICU病房的25株菌株具有较高程度的同源性,而来自非ICU病房的菌株则具有明显的基因多态性。结论交叉感染是ICU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了解粤北山区域是否存在恙虫病自然疫源地. 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调查粤北山区发热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粤北山区域恙虫病病人的标本检测Ot-Sta56kDa基因片段,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序列分析,并与巢式PCR检测结果相比较. 结果 在660份发热人群血清标本...  相似文献   
128.
目的:了解广东省4城市高危职业人群布鲁氏菌感染状况,探讨其布鲁氏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2013年1—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广州、佛山、惠州和揭阳4个城市招募了1050名畜牧业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调查人群血清阳性率为1.5%(16/1050),其中牲畜交易市场从业人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了解2018-2022年广东省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性以及分子流行情况,为沙门菌侵袭性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8-2022年广东省分离自血液和粪便样本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利用微生物基因注释系统对测序结果开展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注释。结果 136株iNTS分为25种血清型,肠炎沙门菌占38.24%(52/136)。以鼠伤寒变种沙门菌作为对照计算其余iNTS血清型的OR值,奥雷宁堡、里森和波摩那3种沙门菌血清型的OR值较高,分别为423.50、352.92和211.75。iNTS耐药率在0.74%~66.91%之间,普遍低于非iNTS株(3.90%~77.21%)。iNTS耐药以氨苄西林和四环素为主,耐药率分别为66.91%(91/136)和50.00%(68/136),而对环丙沙星(5.88%,8/136)、头孢他啶(5.88%,8/136)、庆大霉素(5.13%,7/136)和头孢西丁(0.74%,1/136)耐药率较低。iNTS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与毒力因子,但尚未发现共同毒力因子分布特征。MLST聚类分析显示,iNTS分为26种序列型别,ST11型占38.24%(52/136)。结论 2018-2022年广东省iNTS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其中奥雷宁堡、里森和波摩那3种血清型可能与更高的侵袭性感染风险有关。iNTS对临床一线治疗药物(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序列呈现高度多样性且具有明确的系统发育分支,以ST11型为本地优势克隆群。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