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8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综合类 | 29篇 |
预防医学 | 166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对一起流感局部暴发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并鉴定,研究其变异情况,为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用MDCK细胞对病人的咽拭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HAl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及抗原分析。还检测了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在22份病人的咽拭标本中,分离到3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患者恢复期血清抗体水平较急性期抗体水平升高4倍。将其中1株的HAl基因测序,与国际代表株进行比较,并与国际代表株进行交叉血抑试验,表明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发生抗原漂移。结论这种变异具有流行病学意义,造成甲3亚型流感病毒在湛江地区的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102.
副溶血性弧菌分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性海洋细菌,常导致食物中毒和急性腹泻,本文从传统分型和基因分型角度介绍其分型研究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各种分型研究,如血清学分型、噬菌体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核糖分型、肠道细菌重复基因间共有序列PCR(ERIC-PCR)分型等为VP的准确溯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该菌引起的腹泻及食物中毒事件,对研究VP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珠江河口水体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型特征,探讨环境水体监测的方法和疫情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珠江河口选择24个水样采集点,每月采集一次,进行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并利用实时PCR监测样品增菌液中的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采样同时测定气温、水温等气象资料.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监测期间共采样862份,霍乱弧菌分离阳性率7.77%,实时PCR阳性率为26.33%.按月的水样检测阳性率与水温变化趋势相似;城区监测点阳性率高于其他区域,在一家海产品批发市场排水口下游检测到产毒O139群菌株;菌株的菌型构成中,分离菌株主要为非产毒株;O1群E1 Tor小川和稻叶型以及O139群菌株的分离无季节变化趋势;PFGE分析75株分离株被分为49种带型,相似性为57.4%~100%,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结论 霍乱弧菌在珠江河口水体中广泛存在,并呈现多样性.水体监测提供产毒菌株的指示,可作为环境危险评价的指标,且能在霍乱弧菌的监测和霍乱疫情预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广东省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广东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HBV S基因变异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的儿童血清标本36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6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26份,完成测序23份,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其中4份在“α”决定簇片段内出现了氨基酸变异,2种变异形式未见报道,结论广东省免疫失败儿童存在不同位点的HBV S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免疫失败的原因。尚未出现稳定的变异株,对现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广东省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年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为评价预防控制效果和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肝炎疫情、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专项检测与肝炎分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与2005年对比,病毒性肝炎总报告发病率下降10.1%,甲肝、乙肝和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丙肝和戊肝上升。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8.3%,首针及时率86.2%。3岁以下HBsAg携带率1.4%,免疫成功率94.7%。病毒性肝炎仍以乙肝为主,HBsAg阳性率98.9%。乙肝病例监测以慢性为主。[结论]广东省病毒性肝炎防制效果较好,监测网络已较完善,但上报及时率、标本采集率及分型诊断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6.
二种不同剂型二氧化氯对空气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液态稳定性二氧化氯和气态二氧化氯对空气消毒效果的情况。方法:本实验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实际应用场所的现场试验,分两个阶段对两者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对人工染于气雾柜或气雾室中的白色葡萄球菌(8032),对液态稳定性二氧化氯,用活化后二氧化氯含量为117.00 mg/L的溶液(即2.34 mg/m^3),喷雾作用30 min,对气雾柜中白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率为100%。作用60 min,对空气自然菌的平均消亡率为95.77%。对气态二氧化氯,用浓度为0.9~1.0 mg/m^3的二氧化氯气体,消毒作用30 min,对气雾室中白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为100%。消毒作用60 min,对密闭房间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3次试验平均消亡率为94.69%~95.11%。结论:在达到相近的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气态二氧化氯的用量更低,对环境的湿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应用Ames试验探讨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检测染发类、育发类、美乳类及健美类等特殊用途化妆品的致突变性。结果:在受试的237份特殊用途化妆品中,染发剂的阳性率为3.82%,且阳性者均为氧化型染发剂。育发类、美乳类及健美类产品均未出现致突变阳性。染发剂主要引起试验菌株TA97、TA98、TA100回变率明显升高,引起试验菌株回变率升高的剂量范围是125~5000μg/皿。结论:部分染发类产品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对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2008-2015年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危险因素,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东省报告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RT-PCR 方法对2012-2015年73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372份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亚型分析。结果 2008-2015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其中2013-2015年共报告80起(占83.3%,80/96)。暴发地点在学校的占全部疫情的85.4%(82/96);传播途径为食源性传播占40.6%(39/96),接触传播占24.0%(23/96),水源性传播占7.3%(8/96)。基因测序亚型分析显示, 2012-2013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4/Sydney2012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30.0%,6/20),2014-2015年的暴发主要由GⅡ.17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占62.3%,33/53)。结论 食源性和接触传播及新出现的2种诺如病毒变异株GⅡ.4/Sydney2012变异株和GⅡ.17是引起广东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广东省韶关地区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流行的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并探讨戊型肝炎是否属于人兽共患病。方法通过同源比对HEV四种基因型的戊型肝炎病毒序列,选取其保守序列部分设计两对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并引物,建立一种可同时扩增戊型肝炎四个基因型病毒RNA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在广东省韶关地区采集猪粪便标本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血清,提取病毒RNA,然后进行PCR检测,阳性时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RT-nPCR检测结果显示99份猪粪便标本中有6份HEVRNA阳性,7份病人血清样本中1份阳性,序列分析显示全部为HEV基因IV型,4份猪标本中的HEV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人HEV的基因序列最相似,同源性为88%~94%,且其中1份猪标本中的HEV与1份病人标本中HEV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1.5%。结论广东韶关地区HEV流行株为基因IV型,而且猪HEV基因序列与人HEV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似性,结果证实戊型肝炎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0.
2002~2004年广东省麻疹减毒活疫苗效价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麻疹减毒活疫苗(MV)经运输、贮存后的效价,以及在广东省冷链系统各环节中的变化,评价广东省计免冷链系统及麻疹疫苗管理质量。方法2002~2004年不定期对广东省疾控中心冷库的MV以及在市级及其市所辖的县级疾控中心、乡镇级、接种点的MV样品进行效价监测,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按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进行。结果2002~2004年在全省冷链不同环节共检测MV 127份,效价均值为(3.37±0.62)LogTCID50/0.1 ml,总合格率为100%。从广东省疾控中心冷库共抽取MV 47份,效价均值为(3.51±0.69)LogTCID50/0.1 ml,合格率为100%。从各级采样点随机抽取MV 80份,效价均值为(3.20±0.57)LogTCID50/0.1 ml,均达到合格滴度,且各级监测点与市级疾控中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广东省的麻疹疫苗经过贮存、运输、接种等冷链系统各环节后仍达保护效价,说明广东省冷链系统管理良好。 相似文献